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大柵欄:消失的廊房四條

大柵欄:消失的廊房四條

說起北京的衚衕,大柵欄排第二,估計不太容易分出個第一。

知道大柵欄怎麼讀,是老北漂與新北漂的區別之一。柵,讀shi;欄,四聲,兒化音;正確的讀音是「大拾爛兒」。北京話,為什麼這麼讀,問十個北京人基本上有十個不知道:「反正他就這麼念,打我爺爺小時候,它就是這麼傳下來的……」你要是不小心問到衚衕里的老北京,想不肅然起敬都不行,以為必是皇城文化的古音雅韻。故紙堆里肯定是找不著的,各路學者也莫衷一是,據專家推測,方言的來源說更靠譜一些,咱們權且擱下。

大柵欄:消失的廊房四條

大柵欄

秋意越來越濃了,北京郊區的紅葉恣意汪洋,像躺在自家的客廳里,美的實在有點太不像話。昨日重陽,又是周六,一陣大風吹散了圍困幾天的重霧霾。京城如洗,藍天紅牆灰瓦,端的是皇家氣派。銀杏葉只是簡單的勾勒幾筆,黃的水汪汪一片,勾的人心直痒痒,不出來走走,都對不起老天爺似的。故都的秋,像筆記本里的香山紅葉,伸手去抓,打眼的功夫就溜了。

秋陽下的正陽門又是一番光景,前門樓子倒顯得低矮了。大柵欄東起前門大街,西到煤市街,不足300米,確是南城衚衕里響噹噹的老大。明清時就是著名的商業街,有500多年的歷史。老北京有句順口溜叫「看玩意上天橋,買東西到大柵欄」,「頭頂馬聚元,腳踩內聯升,身穿八大祥,腰纏四大恆」,說的都是早年間大柵欄的地位與繁華,絕不亞於春日街頭,今天的年輕人逛西單的旖旎與時尚,「騎馬依斜橋,滿樓紅袖招」。

大柵欄的名字,當在明嘉靖之後。時人張爵在《京師五城坊巷衚衕集》「正西坊,六牌二十四鋪。正陽門外西河沿,至宣武門東響閘橋東。」對這片衚衕有記載:「……三眼井,廊房衚衕,羊肉衚衕,柴衚衕,笤帚衚衕,二條衚衕,取燈衚衕,炭衚衕,雲峰寺,三條衚衕,四條衚衕,斜街,琉璃廠東門,……豬市口西北,煤市口……」廊房衚衕,二條衚衕,三條衚衕,四條衚衕,東西向由北向南依次排列。廊房,指臨街經營的店面房,始於明代,位於主幹道旁,用於囤積貨物和商業經營。管事的叫「廊頭」,負責收稅。但此「廊房」非彼「廊坊」,如今的地標應為「廊房」之誤。當年住在此地附近,一直以為衚衕與河北廊坊有什麼瓜葛,如今才算了卻一樁心事。那麼,莫非大柵欄就是廊房四條?有資料可查的權威記載,出現在清乾隆朝的《京城全圖》上,廊房四條被大柵欄正式取代了。

原來,為便於加強京師基層社區管理,明時開始在各坊巷的出入口設立柵欄,白天開啟,晚上關閉。隨著商業的發達,廊房四條成為商業街區的翹楚,老字號林立,銀貨囤積俱豐,為了防盜,商賈自發出資修建了一個格外高大堅固的大柵欄門。天長日久,大柵欄的外號倒是響亮了,廊房四條的本名卻消失在了時光深處。1900年,大柵欄毀於大火,重建後依舊繁華。今天的鐵藝大柵欄門為2000年時政府修建。

南城的衚衕細瘦、緊密,誇張到連種樹的地兒都沒有,與北城相比又是一種風致。廊房頭條至三條繼承了這種風格,大柵欄卻顯得寬闊高大,街面上是狹而窄的天空。張一元、正德興、瑞蚨祥、稻香村、馬聚源、步瀛齋、同升和、內聯升、狗不理,每個老字號都有自己曲折跌宕的故事。清光緒年間宮內太監小德張出資設立祥義號綢緞莊,如今又設立了銀作局,三名小銀匠在門口叮叮噹噹的埋頭幹活,簡直就是活廣告。「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此聯來自成書於1706年的《樂氏世代祖傳丸散膏丹下料配方》序言,與同仁堂老店的安宮牛黃丸、六味地黃丸、烏雞白鳳丸一起早已聞名遐邇。同仁堂的西側是中國第一家電影院——大觀樓,中國第一部影片《定軍山》在此公映,2005年影院百年之際,被評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雖是掌燈時分,依舊人頭攢動,有招攬客人的店小二,有吹糖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冰糖葫蘆~」的吆喝聲穿堂過院,大人孩子不時駐足觀看,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借奧運東風,2004年開始了煤市街拓寬工程,前門大街終於告別了人車鼎沸的熱鬧景象,繼大柵欄、王府井之後,成為北京市第三條封閉的商業步行街。煤市街把前門西大街和珠市口大街串連起來,也使藏在深閨的八大胡同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此是後話,不表。

如今,整修一新的前門大街,重新恢復的鐺鐺車,都是遊客的天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