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給你愛的人以自由

給你愛的人以自由

在中國,幾乎所有的父母,談起教育,都口若懸河,頭頭是道。他們的出身,可能有霄壤之別,他們的立場,可能有左右之分,他們的心境,可能有悲喜之差,然而,一旦話題轉向現行教育制度,他們立即集中於同一陣營。迄今為止,我尚未見到哪怕一位對我們的教育體系感到十分滿意的父母。對教育的批判,不僅加強了國人的凝聚力,還將許多父母逼成了赤腳的教育家。

我頗有一些從事教育工作的朋友,如梁衛星、蔡朝陽等,為我素所景仰。不過我最欽佩的教育家,卻是並不隸屬教育界的冉雲飛兄。他對中國教育的思考與批判,起因之一,當是對女兒的深愛,用李英強的話講:「不做父親的人,很難理解冉雲飛為什麼十幾年來一直保持對教育的關注和批評。」可以說冉雲飛是被逼出來的教育家,也許恰因如此,他對自由的體味才更深切,對自由的發揚才更通達,正所謂「給你愛的人以自由」。

這是冉雲飛最新一本教育文集的書名,容我借用過來,作為話頭。我談教育與自由,有兩個事由。其一是前不久林妙可的微博之爭。14歲的林妙可,因在新浪微博受辱,遂公開要求新浪,根除對人身心、健康有害的言論。這顯然違背了言論自由的真義。想起林妙可尚未成年,不管她怎麼立論,我們都該諒解,而非苛責。但是,倘如質疑所云,林妙可的微博,非她自主,而由其父母代管,那麼這個問題,就該換一種解法。

我有一個觀點,也許近乎偏見:未成年人所犯的錯誤,其罪責,大半都可歸於成年人尤其是他們的父母頭上,他們的言行,只是成人世界的投影,或者出自成年人的代理,所以批判的矛頭,當指向後者而非前者。基於此,我批判黃藝博的父母而呼籲「救救孩子黃藝博」,我批判李雙江而對李天一不無憐憫……

相比之下,林妙可比「兩三歲開始看新聞聯播,7歲開始堅持每天讀《人民日報》、《參考消息》」的黃藝博更具代表性。她成名的方式,便是作偽。「九歲的林妙可站在鳥巢的舞台中央,她笑容甜美,她假裝歌唱,她可愛的向全世界展現了這個輝煌而甜美的謊言。」這是許知遠的描述,他將林妙可比作「這個時代的孔融」,孔融是道德的木偶,林妙可則是國家主義的木偶。由是他感慨:「沒有一個國家的兒童像中國兒童一樣,這麼早進入社會規範,被告知秩序與服從的重要性。他們小小的自我尚未自由生長,就已經被指明了方向。」

我還得重申,不要苛求林妙可們,她的言行,到底有多少出於自願,她14歲的生命歷程,到底有多少自由可言?給你愛的人以自由,林妙可父母對她的愛,未必弱於我們每一對父母,然而他們愛意的表達,卻通過剝奪孩子的自由來實現。沒有自由的愛,也許還是愛;然而沒有自由的人,卻必定不是一個健康的人,沒有自由的教育,甚至玷污了「教育」這兩個偉大的漢字。

第二個事由:4月9日上午,我終於成為人父。妻子懷孕之時,我們一直在暢想,這孩子將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呢,他能否繼承爸爸的記憶力,媽媽的廚藝要不要傳授給他……這大概是近一年來,最讓我們快樂與苦惱的事。後來我們達成一致,只要在法律與良知的底線之上,我們決不干涉他的一切選擇。我曾有兩點私心,希望我的孩子,一能練好書法,二是做巴薩球迷,現在想想,哪怕他的字比爸爸還難看,哪怕他喜歡皇馬乃至國足,有何不可呢?——只要他願意,這是他的自由。

我原以為自己早已領會了自由的內涵,我精通自由主義的思想史,我能曆數自由主義的各大派系,可是,當我回頭凝視孩子酣睡的臉龐,我才恍悟,那些算什麼呢?自由,此刻距離我不足十公分。這迫使我必須反求諸己:一個專制的父親,如何能給他的孩子以自由;一個從來不知自由為何物的父親,能給他的孩子以怎樣的自由?給你愛的人以自由,此言原來還有一個前提:你自身要自由,或者至少要有一顆追求自由的心。

因為愛,所以給你自由;因為自由,我重審自己的愛。親愛的孩子,也許你永遠不會知道,在我寫下這一行字的這一刻,我是多麼愛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腦魔法師 的精彩文章:

對孩子最好的教養,就是讓孩子多讀書
思維導圖如何喚醒你的大腦?

TAG:全腦魔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