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羽斬顏良1千多年後,顏良墓被挖開,人們才知道關羽說謊了

關羽斬顏良1千多年後,顏良墓被挖開,人們才知道關羽說謊了

三國時代的公元200年,北方兩大軍閥集團袁紹和曹操,為了爭奪勢力範圍,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爭:官渡之戰。官渡之戰,以袁紹一方的失敗告終,曹操奪取了北方地區的控制權,一躍成為中原實力最強的武裝集團。就在官渡之戰爆發之前,雙方還進行了一場小規模前哨戰——白馬之戰。

白馬之戰影響力雖然不如官渡之戰,但對於三國大將關羽來說,卻意義極為重大。初出茅廬的關羽,在白馬之戰中刀劈河北名將顏良,創下了「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傳奇戰績,由此聲譽鵲起,躋身三國名將之列。

公元200年,袁紹派遣大將顏良,帶領大軍向曹操發起猛攻。顏良的兵鋒直指中原重鎮白馬,白馬守將劉延力不能支,急忙派人向曹操求援。當時袁紹的軍隊實力遠遠強於曹操,曹操聞訊後極為震驚,一時手足無措。

這時,曹操手下的智囊人物荀攸,臨危不亂,審時度勢,向曹操獻上一條妙計。荀攸指出,「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擒也」。

荀攸的這條計策,實際屬於三十六計中的「聲東擊西」。他認為袁紹實力強大,硬拼很難佔到便宜。他建議曹操兵分兩路,一路人馬擔任佯攻部隊,進逼敵軍後方重鎮延津。顏良必然從白馬分兵來救援,如此一來白馬前線顏良的實力驟減,曹軍再出其不意派遣一路奇兵襲擊顏良,必然獲勝。

曹操聽後依計而行,先派人馬進逼延津,顏良果然分兵來救。曹操帶領大軍迅猛出擊,以張遼關羽為前鋒,對顏良發動猛攻。白馬之戰拉開帷幕。《三國志》對這次戰鬥記述極為精彩:「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

勇冠三軍的關羽一馬當先沖入敵陣,當場斬殺敵軍主將顏良,還把他的腦袋帶了回來。從此,「關羽斬顏良」就成為三國歷史上的一段傳奇事迹,被人們傳誦千百年。

《浚縣誌》記載,顏良死後,屍身被安葬在浚縣縣城東七公里酸棗廟村東南1公里處。顏良雖是敗軍之將,但他畢竟是三國時代的名將之一,墓地營建規模也不算小,墓高3米左右,直徑約20米左右。康熙十年(公元1676年),浚縣縣令劉某還專門在墓前立了一塊碑,長1.6米,厚0.26米,碑上正文「漢將軍顏良之墓」。

關羽斬顏良一千多年後,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當地農民興修農田水利時,顏良墓未得到有效保護,受到很大損毀。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顏良墓所在地域成為當地村民王留蘭的責任田。有一次王留蘭在澆地時,意外導致墓室進水塌陷。王留蘭出於好奇,壯著膽子挖開了顏良墓。

墓中除了有一批陶器、陶俑等陪葬品外,還有一具殘缺不全的骸骨,只剩下頭骨和大腿骨還算完整,其他部位的細小骨頭幾乎都已腐壞成泥土,墓中還有一柄銹跡斑斑的大鐵刀,證實了顏良的武將身份。

顏良墓中的景象證實,關羽當年說謊了。《三國志》記載,關羽斬殺顏良後,「斬其首還」,砍下顏良的腦袋帶回軍營。但顏良墓中的屍骨,卻是有頭骨的。也就是說,關羽當年斬殺顏良後,並沒能砍下顏良首級帶走。他帶回軍營的「顏良首級」,應該是用別的陣亡將士的首級冒充的,被關羽謊稱是顏良首級。

其實這也不奇怪,關羽能單槍匹馬殺入萬馬軍中刺死顏良,本身已經很不容易了。他殺死顏良後,唯一選擇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殺出重圍,才能保住性命。如果還要求他在成千上萬強敵圍攻下,從容下馬割取顏良首級,未免求全責備了,他畢竟不是刀槍不入的鋼鐵俠。

參考資料:《三國志》《浚縣誌》《探訪顏良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歷史小火鍋 的精彩文章:

廣東女海盜鄭石氏威震歐洲,為何會嫁給一個比她小8歲的小丈夫

TAG:新歷史小火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