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靜波法師:恆順眾生需要智慧

靜波法師:恆順眾生需要智慧

恆順眾生需要智慧

希望我們的佛教徒應該有正義感,有原則,有正氣,有同佛法相應;有隨緣自在,但不是投機取巧;有圓融,但不是圓滑,這不是很重要嗎?

大家知道了有標準,只是又容易把標準當作定法,比如有人說,「哎呀,菩薩戒說:說四眾過戒,不可以說四眾罪過……「哎呀,這傢伙不得了,不能說四眾過,我就只能憋著,我就不說」,裝作如如不動的樣子,心裡卻在強烈地鬥爭!事實上這種憋得難受的持戒,是因為害怕而持戒,而不是慈悲和智慧的內容,這又怎麼會有意義呢?不但堅持不下去,而且會變成背後傳播是非,導致破和合僧,罪莫大焉!

又如有的佛敎徒說:「哎呀,要是過酒器,五百世無手,麻煩了,我要沒手了嗎?」他考慮的還是自私的我執!若是為了度眾生,可以摸酒!我們有那種犧牲自己的精神、而不是借口嗎?實在是太少了!我們很難有犧牲、利他的精神,往往都是自私和狹隘的借口,還實在是一種輪迴啊!所以受了菩薩戒也是假菩薩罷了;當然可以改變,只是太難。

希望大家能夠真正地理解佛教的方便,而這種方便是來自於智慧。智慧是什麼?是圓融無礙。儘管圓融,說我這樣做也對,那樣做也對,但是還要恆順眾生。考慮眾生能否接受,眾生接受的,我就多做;眾生不能接受的,我就不做,目的是要改變眾生的執著。事實上,眾生所不能接受的內容,也不是定法。佛法本沒有什麼不變的對和錯,因為在佛法里沒有定法的對和錯;只有什麼?我們必須清楚:一念之差,要麼輪迴,要麼解脫。解脫的,就是沒有對和錯;輪迴的,就是有好有壞,有對有錯的執著。佛教徒應當是:外在遵守規則,內心不必住著。

但是我們為什麼還要選擇做對的事情呢?為什麼還要「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因為佛法不可以破壞世俗諦,應當恆順眾生,以之引導;眾生看到我們能夠規範自己,能夠不受貪瞋痴所困擾,會因此而信服。

不然的話,我們如果比社會一般人都壞,那麼我們的信仰就沒有說服力;如果能夠相對而言比別人做得好一些,那麼我們說的話就會有力度;但是學習佛法應當是:面對而不執著。這才是我們學佛的根本,是關鍵。

文章中所有圖片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處理。分享文章也是一種功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樂法雨 的精彩文章:

靜波法師:法乳之恩,不敢相忘
學佛不是不顧家庭,學佛是讓人看破!

TAG:極樂法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