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反潛潛艇好用嗎?忙活多年之後,美軍評估認為其「毫無意義」

反潛潛艇好用嗎?忙活多年之後,美軍評估認為其「毫無意義」

作者:五十弦

一、古來潛艇不「打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潛艇的活動範圍從近海岸發展到遠洋作戰。英國和德國的潛艇戰略不同。英國的潛艇戰略主要以「封鎖敵方港口」為核心,但是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英國的戰略部署一直未能成功。

德國則大力推動「無限制潛艇戰」,意圖通過破壞和壓制英國海運路線之後再逼迫英國談和。但是當時的英帝國也不是好惹的(比之今日當然強多了),他們不斷改善護航措施,抵擋了德國潛艇的多次突襲行動,而隨著美國驅逐艦大量加入到英國海運路線的護航之後,德國潛艇在一戰後期很難得手,甚至於損失慘重。儘管如此,一戰的四年之內,德國U型潛艇總計擊沉協約國艦船的總排水加起來可達數百萬噸,戰績仍然是相當驚人的。

一戰期間的德國U-9潛艇

而無論潛艇聽起來有多強,在二戰以前,由於缺乏有效的偵測手段與武器裝備,所有的潛艇幾乎都只能攻擊水面上的目標,對於同樣活躍在深海的「潛艇同僚」們,基本上都是保持著「井水不犯河水」的行規,或者說,大家都沒有有效的手段奈何對方。

二、技術發展促成美軍SSK概念

所謂SSK是美國海軍的一種專用的柴電潛艇的標號,擁有該標號則表明該潛艇是一種「反潛潛艇」。SS意即是這是一艘潛艇,而K後綴則是Killer的首字母,意為「殺手」,所以SSK直譯就是「潛艇殺手」。

二戰之後,隨著核武器、導引魚雷和大型被動聲吶等新技術的發展,美國海軍覺得現有技術已經能夠支撐反潛潛艇(SKK)概念的發展。利用從納粹德國獲得的GHG聲吶進行的試驗表明:這類大型艦載被動聲吶陣列,可以讓一艘保持安靜狀態的潛艇,成功偵測與追蹤另一艘潛艇,如果對方潛艇處於呼吸管潛航狀態,偵測距離還可以達到20000碼(超過18公里)以上。

美軍的梭魚級SSK反潛潛艇,儘管其艇艏配裝有龐大的被動聲吶陣列,但是偵測距離仍然無法滿足美軍的要求

三、打架不是你想打就能打

通過配備大型被動聲吶與導向魚雷的SSK潛艇,便可以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阻柵反潛作戰,在這種戰術中,SSK潛艇將被部署到敵方水域中,當敵方潛艇離開基地轉換為高速巡航時(水面航行或者呼吸管航行),SSK便能夠追蹤、攻擊目標。

不過這種「阻柵反潛戰術」存在多種問題,即使有20000碼的偵測距離仍不夠遠,為了讓水下反潛阻柵發揮作用,需要投入數量相當龐大的SSK潛艇艦隊。在1948年的時候,美軍進行了相關的戰術評估,評估結果認為蘇聯在1951年大概會擁有356艘潛艇,如果要對這種規模的潛艇艦隊執行封鎖阻柵任務,美軍將需要至少250艘SSK反潛潛艇,這對於當時的美國而言,難度著實不小。

四、轟轟烈烈的「Hartwell」報告給出了一些「毫無意義」的結論

在美國海軍發展「最低限度」反潛能力的同時,他們還成立了一個科學委員會來進行支持長期發展的研究工作,該科學委員會由此展開了一個名為「Hartwell」的研究計劃。在該研究計劃中,其假設條件是:「蘇聯擁有200~300艘源自納粹技術的XXI型潛艇,並使用核武器和大量布雷來對抗艦艇與港口」。根據這種假設條件,相應的研究人員開始著手探討日後的反潛作戰需求。

二戰期間,德國U-XXI型潛艇布局示意圖

這項研究的成果被稱為「Hartwell」報告,該報告於1950年8月份正式發表。報告主要聚焦於未來先進反潛武器,並建議美國海軍大力支持幾種新系統的發展,其中之一就是反潛潛艇(SSK)的概念。

對於當時的美軍容顏,被動聲吶的技術已經有望把對呼吸管潛航潛艇的偵測距離延長到100海里,因此能夠有效改善SSK偵測與追蹤水下目標的效率,從而使得SSK進行廣域反潛作戰成為可能。

反潛直升機登場之後基本就沒反潛潛艇什麼事了

然而,與「Hartwell」報告同時期進行的其他研究報告則得出了更有意義的結論:由直升機攜帶的沉浸式聲吶,被證明是比「Hartwell」報告中提出的幾種方法都要更可靠的新偵測手段,由此,反潛直升機的發展開始成為美國海軍的反潛戰略重點,反潛潛艇的概念也就很少再被提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旋翼飛行器 的精彩文章:

不容小覷的越戰「臨時工」,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誕生記
雨雪、暗夜、貼地6米低飛,美軍即將投產的無聲騎士雷達都能做到

TAG:旋翼飛行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