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信行禪師碑》與薛稷

《信行禪師碑》與薛稷

藝術博物館 | 美術展覽 | 文創 | 公共教育 | 綜合服務

薛稷(649年—713年),

字嗣通,唐朝大臣、書畫家。

生於士族世家,

其外祖父是宰相魏徵,

家藏大量虞世南、褚遂良等人書跡。

薛稷畫像

薛稷以"瘦硬"書風名揚天下,

工書法,師承虞世南,

與褚遂良、歐陽詢、虞世南,

並列初唐四大書法家。

善繪畫,長於人物、佛像、樹石、

花鳥,尤精於畫鶴,

能準確生動地表現出鶴的形貌神情。

《信行禪師碑》等少數作品傳世。

薛稷書《涅槃經》揚州市圖書館藏拓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下《信行禪師碑》

《信行禪師碑》神龍二年(706)八月立石。

李貞撰文,薛稷書。

唐·張懷瓘《書斷》稱薛稷:

「書學褚公,尤尚綺麗媚好,

膚肉得師之半,可謂河南公之高足,

甚為時所珍尚。」

從《信行禪師碑》正可以看出,

薛稷書法的這種特點。

其點畫比褚遂良更加瘦硬,

結體也更加疏朗,

而筆法卻抑揚頓挫,充滿韻律,

故富於婀娜之姿態。

《信行禪師碑》

【《信行禪師碑》,又名《隋大善知識信行禪師興教之碑》,越王李貞撰,薛稷書。唐神龍二年(706)八月立。石已久佚。現僅存清何紹基藏宋拓孤本傳世。剪裱本,冊尾殘損,正文共25開,另有跋一開半。正文125行,每半開5行,行7字。每半開縱19.8厘米,橫13.5厘米。此本現已流入日本,為日本京都大谷大學所藏,僅1700餘字。碑文內容記述隋代名臣信行禪師之興佛教事迹。】

此碑書法瘦勁妍媚,

有一種清健娟秀的風韻,

為薛稷的代表作。

尤其是豎法的微曲輕勾,

純然是褚書的面目,

然筆的起落間流露出自己的風格,

不失為唐楷佳品。

而且,薛氏書跡傳世極少,

更可見此碑之價值。

《信行禪師碑》拓本

薛稷作為"初唐四家"之一,

其書法主要成就在於楷書

其楷書具有唐楷的典型特徵一一

"法度森嚴",

同時又彰顯個人書風,

即"瘦硬通神"。

雖然薛稷與褚遂良的書法,

都以"瘦"著稱於世,

但後世提及"瘦硬"書風,

主要是指薛稷之書風。

《升仙太子碑》

【《升仙太子碑》碑文由唐代女皇撰寫並親書於699年,碑文表面記述周靈王太子晉陞仙故事,實則歌頌武周盛世。筆法婉約流暢,意態縱橫。碑額「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以「飛白體」書就,筆劃中絲絲露白。碑文33行,每行66字,碑文上下款和碑陰的《遊仙篇》雜言詩、題名等,分別出自唐代著名書法家薛稷、鍾紹京之手。升仙太子碑歷經1300餘年風雨滄桑,依然矗立於河南偃師市緱山之巔,並被歷代書法愛好者視為書法藝術中的珍品。】

薛稷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和貢獻,

是繼虞世南、褚遂良之後,

進一步完善唐楷法度,

使楷書更加定型、規範、成熟;

同時突顯"瘦硬"的書法風格。

薛稷及其"瘦硬"書風,

上承於褚遂良、遠追"二王"的筆法,

下啟後世柳公權、宋徽宗等書家的書風,

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亮寶樓 的精彩文章:

長安雅集青年演奏家系列之《心弦》 古典吉他專場音樂會在亮寶樓成功舉辦
神秘國度的藝術之旅——2019年朝鮮當代藝術畫展正在亮寶樓展出

TAG:亮寶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