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曹叡的叔父兼發小,本可改變曹魏結局,卻敗給了兩個雞賊的人

他是曹叡的叔父兼發小,本可改變曹魏結局,卻敗給了兩個雞賊的人

三國時期曹魏是一個很悲催的政權,悲催的是曹家人辛苦打下來的江山,最終給別人做了嫁衣,可以說曹魏就是在如何對待宗室的問題上沒有找到一個好的辦法,曹操是重用,而曹丕則是打壓,不能說誰完全錯,也不能說誰完全對,宗室安排歷來是困擾皇帝的一大難題,分封給予實權,容易引起內亂,當吉祥物養起來,則出現權臣,叛亂時,皇帝沒有幫手,總之,老是有問題。

曹魏限制宗室的政策其實也沒大問題,滅亡最關鍵的原因是曹丕曹睿都短命,沒來得及給子孫後代打下穩固基礎以及一統天下,這才給司馬懿帶來篡權機會,如果兩人都長命點,底下的門閥貴族世家基本也不敢上竄下跳。而曹魏在魏明帝死後,皇權就逐漸旁落了,不過在魏明帝臨終前,曾考慮過讓誰輔政,最開始的決定不是那個傻子曹爽,和司馬懿,本來魏明帝是找了4個宗室輔佐太子的,這也能看出來,魏明帝是意識到宗室過弱,士族太強了,而在這4個原定的輔政之人中,有一個是很有可能改變曹魏結局的人,這個人也就是曹宇。

曹宇是誰?他是曹沖的弟弟,《三國志.武文世王公傳》環夫人生鄧哀王沖、彭城王據、燕王宇 ,雖然不知道曹宇的具體出生時間,但是按照記載來看,他是曹沖之後出生的,是曹沖的親弟弟,說來曹宇字彭祖,不知道是不是曹沖的死影響的,畢竟彭祖是先秦道家先驅之一,據說活了800歲,還有一點很有意思,乃就是環夫人所生的這三個孩子,都和曹魏的皇位有關係,曹沖就不多說了,《魏略》文帝常言「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倉舒在,我亦無天下」,倉舒是曹沖的字,如果曹沖繼位魏帝的話,曹魏的確是會有一番景象,曹據是當司馬師廢了曹芳,想要另立皇帝,當時曹據就是一個參考人選,不過郭太后極力反對,司馬師也就放棄了這個選擇,曹宇呢?他的兒子就是曹魏最後一位皇帝,《三國志》常道鄉公奐,宇之子,入繼大宗。這三兄弟的命啊,也是沒誰了。

為什麼說曹宇是最有可能改變曹魏結局的人,他有一個很特殊的身份,那就是他既是魏明帝曹叡的發下,又是曹叡的叔父,本來嘛,他是曹操的兒子,而且還是一個小兒子,根據歷史記載,曹沖生於196年,曹叡是204年,曹宇比曹沖小,那麼兩人的確是年齡相仿,《三國志.武文世王公傳》明帝少與宇同止,常愛異之。及即位,寵賜與諸王殊。那麼在當時曹宇在曹家宗室中的地位可想而知,這樣的人在宗室中的影響力絕對是有的,而且還受到曹叡的特別優待,所以他是曹叡發病,感覺自己快不行時,首先想到的,能夠守護住這曹家江山的人。帝不聽。及寢疾,深念後事,乃以武帝子燕王宇為大將軍,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等對輔政。爽,真之子;肇,休之子也。夏侯獻的記載很少,據說是夏侯霸的兒子,也就是夏侯淵這一支的,不管這麼說他也是夏侯家的一個代表啊,如果是這個輔臣組合,就算他們四個在如何沒能力,也總比束手就擒將曹魏江山送給司馬家的曹爽強很多了。

那麼已經定好的事情,為何曹叡會改變主意呢?兩個人因為自身利益,而「強迫」曹叡改變了主意,這兩人也就是孫資和劉放,他們倆可以說是曹叡的心腹,帝親覽萬機,數興軍旅,腹心之任,皆二人管之,每有大事,朝臣會議,常令決其是非,擇而行之。不過眼看曹叡重病,不知道哪天就沒了,孫資劉放就談不上絕對的忠心了,而是為了自己的未來考慮,劉放、孫資久典機任,獻、肇心內不平,這也正常,曹魏宗室被打壓得太狠了,所以勢必要在掌權後,反擊一下朝中士族,孫資劉放必然首當其衝,所以兩人就在背後使絆子,改變了曹叡的任命,而且個人感覺其中有些威脅的意味。

在這段雙方奪權的歷史中,有明顯兩種不同的記載,一種就是曹宇很謙讓,燕王性恭良,沒什麼大志,受署四日,宇深固讓;帝意亦變,遂免宇官。這也是孫資劉放不贊成曹宇出任大將軍輔國的一個原因,兩人說,燕王實自知不堪大任故耳,之後曹叡向兩人詢問誰可擔此重任,兩人舉薦了曹爽,之後曹叡就同意了,這太不像一個帝王的行為了,何況魏明帝也是一個明君,如果只是兩位大臣到自己這裡告訴曹宇不行,不能用,結果曹叡就改變主意了,怎麼感覺都像是孫資劉放多少給予了曹叡些壓力造成的。

相對來說《三國志.明帝紀》記載了另一個版本,中書監劉放、令孫資久專權寵,為朗等素所不善,懼有後害,陰圖間之,而宇常在帝側,故未得有言。甲申,帝氣微,宇下殿呼曹肇有所議,未還,而帝少間,惟曹爽獨在。按照這個記載,可以明顯的看到曹宇還是很謹慎的,如果是他不想當這個大將軍,感覺自己難堪大用,他一直陪在病重的魏明帝身邊是什麼意思?難道就是念及親情,多陪陪自己這個侄兒?他更多的應該是留在明帝身邊,以防其重病時發生什麼變故,而且孫資劉放也是沒有機會見到曹叡的,他們倆是抓住了曹宇找曹肇談事情的時機,才有機會當著曹叡的面,誣陷了曹宇一番,陛下忘先帝詔敕,籓王不得輔政。且陛下方病,而曹肇、秦朗等便與才人侍疾者言戲。燕王擁兵南面,不聽臣等入,此即豎刁、趙高也。兩人就差直接說曹宇要造反了,這些話倒是有可能讓曹叡改變主意,但這個要注意的是,曹叡改變主意的原因不是曹宇多次推脫請辭了。

雖然記載有出入,不過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曹叡在同意孫資劉放的建議後,又打算還是用曹宇了,是孫資劉放再次入殿,「強迫」明帝寫下了詔書才算將曹宇逐出了朝堂的,有詔免燕王宇等官,不得停省中,於是宇、肇、獻、朗相與泣而歸第。曹宇估計是懵的,之前還是大將軍,這會就被罷免了,而且連再一次面聖的機會都沒有,直接被攆出宮了,不得不說孫資劉放兩人還是很雞賊的,沒有給曹宇任何翻身的機會,這個時候曹宇要是強行闖宮,難免不會被扣上一個犯上作亂的罪名,所以曹宇只能乖乖的會封地了。

值得懷疑的就是,這份罷免曹宇的詔令不是曹叡自己寫的,放曰:「宜為手詔。」帝曰:「我困篤,不能。」放即上床,執帝手強作之,這就是我說的,孫資劉放多少是有些「強迫」明帝寫下詔書的,本來曹叡說自己寫不了,病得太重,結果這倆人倒好,直接上去幫著皇帝寫,這是一個忠臣乾的事嗎?這樣的詔書難以令人難信服,最起碼曹叡在當時可能還沒做出最終的決定。

還有一個細節,可以看出曹叡對於任命曹爽為大將軍不妥,他是知道曹爽沒才能的,甲申,以曹爽為大將軍。帝嫌爽才弱,復拜尚書孫禮為大將軍長史以佐之。而且當時孫資劉放「幫」曹爽奪權的時候,帝曰:「爽堪其事不?」爽流汗不能對。放躡其足,耳之曰:「臣以死奉社稷」,這樣的人怎麼能看大任,話都不能自己說,還要別人告訴他應該說什麼話,估計當時病重的曹叡看到這個草包,心裡是拔涼拔涼的吧,曹爽也是不僅無才,而且還心胸狹窄,因為看不慣孫禮,就把孫禮趕走了,禮亮直不撓,爽弗便也,以為揚州刺史,加伏波將軍,賜爵關內侯。要是曹叡知道,可能都有從墳里跳出來的心,所以感覺曹叡明知曹爽才是真的難堪大任,會不會是在病重之時受到了孫資劉放的脅迫呢?畢竟這兩人在朝中的勢力很大,再不就是明帝病糊塗了。

關於曹宇還有一個細節是,他也是想要為國家出力的,先是,燕王為帝畫計,以為關中事重,宜便道遣宣王從河內西還,事以施行。試問一個推脫掉輔臣重任的人,一個胸無大志的人,會為明帝籌劃國事嗎?而曹宇是什麼時候和明帝商量的這件事呢?應該就是曹宇被任命為大將軍的時候,在曹叡下詔司馬懿輔政的時候,司馬懿在汲,帝令給使辟邪齎手詔召之。但是在此之前,曹叡已經採納曹宇的建議,讓司馬懿去長安了,懿斯須得二詔,前後相違,疑京師有變,乃疾驅入朝。「斯須」就是不久的意思,所以說,個人覺得曹宇不是那個多次請辭的人,即便他真的請辭了,也是做個樣子給被人看,可惜在那場奪權中,曹宇敗在了孫資劉放這兩個雞賊的人手裡。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三國志.明帝紀》《三國志.武文世王公傳》《三國志.孫禮傳》《魏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塵封 的精彩文章:

荊軻刺秦失敗,他是無能的業餘刺客;但在這個層面,他是最強的!
他率12人下一城,但其投敵扭轉了南宋國運?請不要誇大他的作用

TAG:歷史塵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