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AI落地教育進入關鍵期,使用意願成新挑戰

AI落地教育進入關鍵期,使用意願成新挑戰

記者 | 柳書琪

編輯 |

1

在政策的鼓勵下,人工智慧技術產品開始走入越來越多的學校課堂,但它們能否真正被老師、學生們用起來,還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自2017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以來,鼓勵「人工智慧 教育」的一系列政策陸續出台。在政策的鼓勵下,教育信息化成為近年火熱發展的細分行業。8月2日,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峰會發布的《2019智能教育發展藍皮書》顯示,2013年至2018年,智能教育中基礎教育的投資金額由34.85億增加到435.23億。

這些資金投入,讓中國欠發達地區的學校也開始建立起了計算機、互聯網等基礎設施。2019年5月,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目前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達97.6%,學校多媒體教室普及率達93.4%。原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李志民告訴界面教育:「過去有的學校沒有辦法配備計算機,有的學校因為電費太貴用不起計算機。隨著經濟發展,這些學校發展的空缺正在被填補。」

然而學校配齊了互聯網各類軟硬體之後,老師們卻並不一定願意使用這些設備。

李志民向界面教育表示,有些欠發達地區的老師不願讓學生通過遠程教學,跟著大城市優秀學校的名師上課,他們擔心這會削弱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性。科大訊飛教育事業群副總裁王卓告訴界面教育,不少智能教學產品對於老師而言使用門檻較高,「很多地方的名師都是年長的老師,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年輕人相比確實存在差異。」

為了讓人工智慧真正走入課堂,教育公司除了告訴老師怎麼使用產品,還試圖讓老師們看到人工智慧帶來的實際改變。

王卓告訴界面教育,備課成為人工智慧減輕老師負擔的一大環節。通過向老師提供大量課件、講義等備課資源,人工智慧產品可以減少老師的備課時間。另外,批改作業也是目前人工智慧教育產品能夠發揮優勢的領域,人工智慧能夠通過圖像識別、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將大量學生作業自動批改,並將整個班級的知識薄弱點等學習數據反饋給老師,為老師後續教學提供建議。

「很多學校校長都在苦惱,如何保證中高考考得好,又不增加學生負擔,現在新的人工智慧技術產品可以幫助到他們。」科大訊飛執行總裁吳曉如告訴界面教育,隨著行業發展,「人工智慧 教育」已經不能停留在宣傳技術實力的層面,而是到了用實際案例證明最終應用效果的時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商州政府通報「女生遭老師長期辱罵」:情況屬實
廣東肇慶一海鮮碼頭今天上午發生火災,明火已被撲滅

TAG: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