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車臣戰爭格羅茲尼巷戰俄裝甲部隊損失慘重,裝甲部隊適合巷戰么?

車臣戰爭格羅茲尼巷戰俄裝甲部隊損失慘重,裝甲部隊適合巷戰么?

圖註:行駛在泥濘中的俄軍裝甲部隊

1994年,俄羅斯軍隊與車臣武裝在車臣首府格羅茲尼爆發大規模巷戰,在這個面積僅305平方公里,人口約30萬的彈丸小地,進入格羅茲尼的俄軍第131旅和第81摩托化步兵團遭到車臣武裝的猛攻,第131旅攻入市中心的300多人中傷亡達70人,旅長陣亡。

千餘人的第81摩步團僅存活1名軍官和10名士兵;進入市區的26輛俄軍坦克被擊毀了20輛,120輛裝甲車損失了102輛。

圖註:那年的戰場滿目瘡痍

持續2年的戰鬥(指第1次車臣戰爭),雙方共計傷亡近2萬人,成為了越戰以後最殘酷最血腥的巷戰。

格羅茲尼巷戰,固然有俄軍指揮官戰術不當、冒然突進、協同混亂,俄軍準備不充分、裝備不齊整、人員士氣低、訓練水平差,車臣武裝在西方各國大量招募僱傭兵、戰術手段靈活多樣、戰鬥意志強烈等原因,但23年過去了,這場慘烈的巷戰依然對裝甲車在城市作戰,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圖註:前線陣地上陣亡的士兵

一、城市or平原作戰

俄軍在格羅茲尼巷戰中的失敗被很多人看作是裝甲部隊不適於城市作戰的絕好素材,由於巨大的人員傷亡率和裝備損毀率,今天仍有許多人呼籲裝甲車不進城市,只在平原等有利地形作戰,把城市留給空襲、炮轟等簡單粗暴的手段。

但1973年的第4次中東戰爭以後,全世界幾乎沒有再發生過大規模裝甲部隊在平原決戰的戰例。

圖註:俄軍戰車在城市遭受重創

一方面,衛星、無人機、雷達、感測等偵察技術手段日新月異,裝甲兵團的調度已經無可遁形;另一方面,空中、地面各類反坦克武器的突飛猛進,使裝甲車的戰場生存力急劇下降。

但世界各個強國始終有自己的戰略利益,城市中的政府、金融、交通、電力、水力等高價值目標無可替代,無論是維護國內統一、平息叛亂、處突維穩,還是拓展海外利益、打擊潛在之敵等,都不得不使用陸軍消滅城市之敵,達到控制、佔領城市的目的。

因此,儘管裝甲車在城市地區作戰會嚴重削弱其機動性,但裝甲車在城市作戰的必要性,只會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高。

圖註:格羅茲尼巷戰中被毀的俄軍坦克

二、火力or防護力

格羅茲尼一役,俄軍的bmp-2、bmp-3型步戰車均有參戰。bmp-2步戰車戰鬥全重14.6噸,主是武器有1門30mm機關炮、AT-5反坦克導彈及1挺7.62mm並列機槍,正面裝甲可防12.7mm機槍彈; bmp-3步戰車戰鬥全重18.7噸,主是武器有1門100炮、1門30mm機關炮及1挺7.62mm並列機槍,前裝甲可防500米以外的30mm穿甲彈,側面可防機槍及炮彈破片。

圖註:一輛掛滿裝甲的俄軍戰車

這兩款戰車,即使放到今天來看,也並不算落後,在全世界範圍內稱得上是性能比較優異的步戰車。但格羅茲尼將俄軍步戰車防護力弱的問題充分暴露出來,車臣武裝手持RPG隨處躲藏,甚至可以在10米以內的距離發射,步戰車的薄皮裝甲根本無從抵禦。

bmp-3配備的100mm火炮,口徑大、威力猛,卻時常面臨找不到目標的囧境,就城市中的車臣武裝而言,30mm機關炮已經完全足夠壓制敵火,步戰車的作用主要還是保護步兵,將步兵運載至安全地域解決坦克、裝甲車輛的火力死角。由於城市中樓房密布,敵人可能隱蔽於各個角落打冷槍放冷炮,防護力理所當然地成為了裝甲車在城市戰中的首要性能。

圖註:戰場上的俄軍士兵表情似乎很輕鬆

三、直升機or地面步兵

都說直升機是裝甲車的天敵,但遇到車臣武裝這類非正規武裝,當其沒有條件裝備直升機時,一樣可以依託地面步兵,發揮城市的地形優勢和靈活機動的戰術,對俄軍裝甲部隊帶來毀滅性打擊。

車臣在和俄軍作戰時,將步兵劃分成若干戰鬥小組,每組2-3人,配有火箭筒、遠程狙擊步槍、重機槍等,遠的目標用重機槍,近了用火箭筒,發現暴露目標用狙擊槍,大多數火箭筒手甚至使用躍出陣地在5-10米距離上抵近射擊的亡命戰法,這種作戰方式讓久疏戰陣的俄軍損失慘重。俄軍裝甲車在狹窄的街道內根本無法展開,長長的車隊只要首輛戰車被擊毀,那即是車隊遭遇全面包圍和陷入苦戰的標誌。

更要命的是,車臣無論婦孺、老人,基本上全民皆兵,人人有槍,人人充當狙擊手,對地形了如指掌的車臣步兵如星羅散佈於整座城市的陰暗處,活活把城市變成了「絞肉機」。

圖註:受傷的士兵正被戰友們抬上直升機

俄軍打擊車臣武裝,與近年來美軍打擊塔利班,中東諸國清剿IS,緬政府軍打擊民地武等,都具有一個共性特點,即武器裝備絕對優勢的一方打擊裝備原始落後的地方武裝。

從陸戰情況來看,一方有坦克、裝甲車、火炮等重型裝備,一方只具備火箭筒、機槍等輕型武器,此時,武器裝備處於絕對劣勢的一方自然而然會放棄平原,退縮至城市這類地形複雜、補給方便的地形, 大量消滅強敵的裝甲車輛和有生力量。格羅茲尼巷戰就是其中最典型的戰例。

而我們未來面臨的情況極其類似,不管是登陸到對岸,還是應對周邊小國的局部衝突,都會面臨弱勢的敵人將戰場拖至城市戰絞殺的複雜局面。此時,我們薄皮的裝甲車輛就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圖註:俄軍繳獲的車臣武裝的裝備

因此,除了把城市作戰的推演、訓練擺上日程以外,進一步e增加裝甲車的裝甲厚度,尤其是把加強底部裝甲抵禦反坦克地雷,就顯得刻不容緩。

德國的「美洲獅」步戰車就提供了比較好的借鑒,其主炮依然也只有一門30mm機關炮,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最新的空爆彈組合毀傷效果也不錯,但其車輛可根據需要選擇三種級別的防護,通過安裝大型的附加模塊裝甲來提高防護能力,重量分別達到29.4噸、31.45噸和43噸,在C級防護下,甚至可以抵禦反坦克導彈和威力更大的反坦克地雷攻擊。

城市作戰如此兇險,美軍打了這麼多年,還是一樣應對乏術,只有先把人保護好,人活了下來,才有能力發揮機動力和火力。

巷戰是最難打最殘酷的戰鬥,自從熱武器發明以來的近現代戰爭,歷史上最激烈最殘酷的戰役往往是巷戰。如斯大林格勒戰役,柏林戰役,順化戰役,淞滬會戰,包括現代戰爭中的費盧傑戰役,黑鷹墜落,敘利亞戰爭等等。巷戰就像一個大熔爐,雙方短兵相接,逐個房屋,逐個街道的爭奪。所以裝甲部隊雖然在巷戰中優勢會被削弱,但是也比用步兵強很多,如果沒有步坦協同,單單依靠步兵,損失只會更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絡西 的精彩文章:

二戰德軍單兵裝備,攜行具詳解,是不是二戰最先進裝備?
血腥星期一之盟軍轟炸柏林,有史以來最大規模一次空戰

TAG:絡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