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級不讓打的仗,他違抗命令也要打,官拜上將與許世友齊名

上級不讓打的仗,他違抗命令也要打,官拜上將與許世友齊名

1936年春,紅軍已經在陝甘蘇區站穩跟腳,5月18日,紅軍開始西征甘肅和寧夏,時任78師師長的韓先楚率軍在北路單獨行動,此時的韓先楚已經具備了獨當一面的能力。

5月20日,韓先楚率部行至定邊城時,偵查得知城內有國民黨馬鴻逵部的一個騎兵營鎮守,韓先楚立即趕往先頭部隊232團,發現城中的敵軍也發現紅軍部隊,可是敵人既不出擊也不逃跑。

韓先楚為此納悶,就與232團的團長王得榮和政委劉懋功一起商量對策,敵人只有1個營,放著眼前的肥肉不吃實在有點可惜,可是敵人為什麼面對紅軍沒有反應呢?

團政委劉懋功分析,敵人駐守孤城不敢擅自行動,一方面怕被紅軍圍殲,另一方面也不敢逃走,怕回去交不了差,估計敵人現在正在燒高香,祈禱紅軍早點從定邊城離開。

韓先楚說:「分析的對」!接著又補充道:「定邊城的城牆雖然堅固,但並不高,雲梯可以攀登,完全有把握消滅敵人!」

隨後韓先楚帶著他們在周邊察看地形,定下了打定邊城的計劃,馬上發電報給老總和紅15軍團指揮部,不等電報回復,韓先楚就下令233團和234團迅速跟進,於下午4時趕到定邊城準備參戰。

命令下達不久,老總那邊就回電了,指示:「置定邊於不顧,繼續繞道前進。」原來老總是怕定邊城久攻不下,影響到整個行動,對於計劃外的仗,沒有十足的把握盡量不打。

接到命令後韓先楚猶豫起來了,打,則違抗命令,不打,則太可惜,更何況即便現在不打,將來攻取定邊城可能會付出更大的代價,權衡利弊,考慮之後韓先楚下令:「打」!

最終在韓先楚的指揮下,紅軍戰士通過英勇戰鬥,全殲守軍一個騎兵營,俘虜350餘人,繳獲戰馬180多匹,韓先楚抗命打了勝仗,抗命之罪自然也就沒有追究了,反而該記功。

敢違抗老總的命令,韓先楚也著實是膽子大,有人曾問許世友,在眾多將領中最佩服誰,許世友答:「韓先楚!」又問為何?答:「他有勇有謀!」看來韓先楚的膽子大,是建立在勇和謀之上。

後來無論是在抗日戰爭,還是解放戰爭中,韓先楚都屢立戰功,尤其是在解放戰爭時期,韓先楚擔任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隊的司令,他率令3縱圍法庫,打彰武,活捉了敵人軍長陳林達。

成為了東北戰場上有名的「旋風司令」,衛立煌接替陳誠在東北的職務,曾評價:「韓先楚是個虎將,動作之快,如同旋風般。」1955年,韓先楚授上將銜,與許世友並稱兩個「膽大包天」的將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獨家故事 的精彩文章:

邱清泉兩次不戰而勝,解放軍第三次主動撤退,他輕易鑽進圈套
二戰剛結束法國還一片廢墟,為何急於侵略越南?卻坑苦美國

TAG:獨家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