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楊冪的3條賺錢路徑,看得好扎心!

楊冪的3條賺錢路徑,看得好扎心!

這段時間我總是在思考,身邊那些有錢人,都是怎麼賺到第一桶金的?

方法,可以總結歸納為三種:

第一種靠打工掙錢。

前幾天刷屏的華為百萬年薪培養天才少年的計劃,這就是典型的例子。

大家翻翻上市公司的CEO,年薪四五百萬完全不是問題。

這桶金,毫無懸念。

第二種靠做生意掙錢。

最典型的大家褒貶不一的微商們,項目團隊選對了也能抓到一波紅利,起碼會比在5A寫字樓里吃盒飯的白領強。

第三種方法資本運作。

前面兩種方法普通人做到極致,也能掙到很多錢了,但比起資本運作,就相差太遠了。

大家都知道馮小剛導演吧。

2015年,華誼兄弟花10億,收購馮小剛旗下公司的70%的股權,在這一起收購中,馮小剛掙了10.5億。

而能有錢的人往往是把上面三種方法都用到了極致。並且適時在每個階段,調整自己的戰略。

沒有例子的總結都是耍流氓。

所以,我找到一個相當典型的案例——楊冪。

她的人生升級打怪之路也差不多是這麼歷程。

具體該怎麼操作呢,下面的三點或許可以對你有更多的啟發。

0到1的階段,

你的專業能力一定要強

最開始認識楊冪,是在《神鵰俠侶》里飾演喜歡楊過的小姑娘。

從名不經傳到的小透明,

到穿什麼火什麼的流量女王,

最後到拍什麼電視劇什麼電視劇就火……

不要跟我說你沒看過《宮鎖心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小時代》……

在早年的一個採訪中,楊冪說:開工最多的時候,凌晨三四點鐘收工,清晨五六點就要開工。

個中壓力,大部分人已經崩潰,楊冪的表述卻是「有時間哭還不如去睡覺」。

如果你想要一個不要太失敗的人生,那麼從楊冪身上我發現,這三件事是一定要做好的:

修鍊自己的專業水平

有自己的人脈資源

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作品就是你的背書。

如同,寫手有沒有刊登過的作品,銷售有沒有成交大單,審計有沒有做過IPO,他們的人生基本是平庸。

我有一個大學同學,跟我一樣是金融專業,她卻一直堅持讀碩士,讀書期間還把CPA考完了。

結果,一畢業她就被深圳一家上市公司錄用,底薪2萬。

為什麼她的工資比大部分人起點都高?

就因為她手頭上有CPA證。

不用說話,一個含金量高的證書,就是她的努力、她的學習能力、她的專業水平的明證。

其實這個世界,提高專業水平看似笨拙,卻反而是一條人人可以觸達的路徑。

你想想一個年輕人,如果不是富二代,那還能靠什麼去拼?

肯定就是自己的精力、時間、思考和積累。

這些到最後統統都是以時間換空間。

只要你擁有時間,就一定能夠做得到。

1到100的階段,

一定要學會複製商業模式

前幾年被稱為影視圈勞模的楊冪,這幾年明顯影視作品少了很多。

婚結了,孩子也生了。

雖然後來離婚的事情被鬧得轟轟烈烈的,但是至少人家是把世俗定義的人生必經階段全部經過了。

從這個角度,她就是人生贏家了。

除了她自己的現象級IP《三生三世》,我們漸漸發現,她的角色從演員更多的是轉換到幕後老闆。

她投資開了經紀公司,從捧紅自己,到捧紅他人。

現在炙手可熱的迪麗熱巴等簽約藝人,都是楊冪一手調教的。

很明顯,她的商業思維是非常清晰的。

大家會發現在她的作品裡,總是會幾個熟悉的面孔,這正是他們的策略。

在自己開發的熱門劇里,安插若干自己的藝人,以大明星帶動小明星。

她把自己成功的路徑變成可複製的——因為1個楊冪掙錢的速度和10個楊冪比,毋庸置疑是10個楊冪更快。

這在企業中,就叫做可複製化的公司組織能力,很多企業家都死在這個能力上。

無論你一個人多牛逼,但是不能把這個能力複製下去,就這決定你賺得的錢有明確的上限。

說到底,商業模式能走得多遠,就看你能把自己複製成多少個你。

我想起了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發表過一個相當有意思的「笨蛋法則」。

中心思想是:

世界上最聰明的戰略,都是笨蛋能夠看得懂的東西。

因為,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執行,都是由笨蛋去操作的。

能讓所有人做得到的夢想,那才是真正能實施的夢想。

在這裡,德魯克非常顯淺地解釋了「組織能力」這個東西。用脫不花的話來說,就是「把一個隊伍活成一個人」

是啊,一個人的賺錢能力總會消耗殆盡。

只有可複製的賺錢能力,才能源源不絕。

100到N的階段,

資本加持才是最賺錢的遊戲

當然,上面這些,才不是楊冪所有的牌面。

2015年她和兩個經紀人成立了嘉行傳媒,並且借殼上了新三板。

從18年信息披露中,可以看到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增長50%,嘉行傳媒最高估值達到了50億。

18年5月嘉行傳媒在新三板摘牌,更有消息說是為了在港股上市而做準備。

這幾年,有人說,楊冪不再具有靈氣了。

但是通過資本運作,她的商業價值已經得到最大化作用了,所以她也無所謂了。

雖然很多人看不起別人「玩兒資本」,覺得這不夠腳踏實地。

然而,我們卻可以把資本市場的放大,看成一種「加槓桿」。

借別人的錢,給我們賺錢,那麼本來可以做10個1億的項目,就可以做夠100個。

能力匹配的情況下,資本市場,是把100放大到N的唯一途徑。

我記得,房地產大V歐神在他的書中寫到,有錢人真正暴富的方法是掙股東的錢,而不是消費者的錢。

你看這幾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靠前的哥們兒,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大股東。

所謂的超級富豪,靠的都是高市盈率股票,而不是賣商品。

這個過程,咱們也只能說一句真心話:「無股權,不富貴」。

寫在最後

曾經看到一則新聞。

非洲的人,星期一從來不出去工作。

因為他們星期六發工資,星期一就要把錢拿出去買酒喝,花完了才需要出去再找工作,再掙錢。

看完,真的好扎心!

因為,現實中,這種生活是特別虛幻的。

你要是不為自己的未來打算,分分鐘就光房貸壓力就會把你擊倒。

拿企業來說,為什麼阿里巴巴、騰訊公司能成為中國數一數二的企業,而有些企業做著做著卻銷聲匿跡,就像諾基亞、索尼愛立信、柯達膠捲?

就是因為這些企業,從0走到100之後,再走向N的過程中,沒有跟上時代的變化。

人生處於什麼階段,策略就需要適時調整。

和時間較勁,勝算在於,你是否因時而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人事 的精彩文章:

離職證明中到底能不能寫離職原因?
圖解HR工作必備技能!無節操版!

TAG:i人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