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蘇聯為何發達阿富汗戰爭?最後誰承擔戰敗後果,代價呢?

蘇聯為何發達阿富汗戰爭?最後誰承擔戰敗後果,代價呢?

蘇聯為什麼要打阿富汗?在冷戰的背景下,整個歐亞大陸都是蘇聯和美國相互劃分勢力範圍相互競爭的場地,在1979年蘇聯出兵佔領阿富汗,並打死阿富汗領導人,扶持卡爾邁勒上台,並宣稱阿富汗發生武裝政變,蘇軍應邀進入阿富汗平定內亂。隨後蘇軍開始分兩路對阿富汗進行大規模的進攻,阿富汗政府軍無法組織有效抵抗被迫歸順了卡爾邁勒政權。隨後蘇軍與當地的反政府武裝進行了長達九年的戰爭陷入阿富汗泥沼。阿富汗也由此成為帝國墳場。

在1988年蘇聯與反政府武裝最終達成日內瓦協議,蘇軍完全撤出阿富汗,這一場戰爭給蘇聯帶來了巨大的傷亡和物資的消耗,最終的失敗,直接導致蘇聯內部鬥爭的白熱化,那麼如此得不償失的戰爭,蘇聯為什麼硬要出兵呢?其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蘇聯一直想掌握亞洲中部的戰略要地,所以在1954年到1979年時為阿富汗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經濟政治軍事工業等方面可以說是全方位的援助。大量的貸款最後都被蘇聯所免除,而且蘇聯還為阿富汗免費訓練軍官和士兵以提高其戰鬥力。當然蘇聯本質上並不是為了要讓阿富汗成為強國,而是要在各個層面滲透阿富汗使其成為蘇聯的准加盟國,對付美國在地方的影響力。

除以上一系列活動之外,蘇聯還直接扶持共產主義性質的人民民主黨對其進行政治控制,這也導致阿富汗內部政治的分裂。直到1978年人民民主黨發動政變,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政權,全面倒向蘇聯,在國內盲目照搬蘇聯經驗,以及蘇聯模式引起的全國人民的反對。由於政權是通過政變取得,大量的反對派和民眾並不支持這一政變政權所以內部鬥爭持續並且愈演愈烈。蘇聯見這個一手扶持起來的國家開始出現動亂成為蘇聯干涉阿富汗內政的原因之一。阿富汗對於蘇聯來講十分重要,可以輻射蘇聯的整個中東戰略,而且又是石油通道。其實在整個冷戰期間,蘇聯對中東地區的滲透都十分有用。

並且給西方陣營也帶來了很大的困擾。而且就蘇聯自身發展而言,阿富汗與蘇聯的中亞加盟共和國相接壤,而阿富汗的內部又有著嚴重的民族和宗教矛盾,所以扶持阿富汗可以避免宗教和民族矛盾上給蘇聯的加盟國造成危機。而且就整個冷戰形勢而言,蘇聯的局面在當時並不樂觀,在歐洲有北約同盟條約以及美國同盟國的限制無法前進一步。在東部又與另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矛盾重重,甚至將其推向美國懷抱,蘇聯不得不採取中央突破的方法將中東納入懷中。並且打通印度洋的通道,這是蘇聯後30年的主要戰略。

也正是這一戰略的實施,蘇聯進行大範圍的軍事擴張造成了世界的反對。而美國在此時左右逢源合縱連橫對於蘇聯而言時間和空間都被進一步壓縮。為了突破美國的包圍,蘇聯決心打一場阿富汗戰爭直接控制印度洋以保證其海洋霸權的決心。此時的蘇聯還是很有底氣的,在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後,蘇聯的經濟達到了美國的60%。在軍事方面與美國不相上下而此時美國對世界的掌控能力在下降,西方陣營也出現分化。美國不得不採取戰略收縮的態勢,這正是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機會。但是蘇聯卻不曾想到美國可以陷入越南戰爭,自己也可以陷入阿富汗戰爭。

更為關鍵的是伊朗在1979年爆發一次革命,親美的政權被推翻建立伊斯蘭政權這更給蘇聯一底氣。蘇聯並非法治國家,內部政治建設也不健全。相對於美國的國會制度,蘇聯很多時候都是依靠領導人的決策。至於其科不科學,則無法形成較為可行的制約機制。就當是而言,蘇聯軍方是拒絕發動這一場戰爭的,也拒絕出兵,但是最終在領導人的決策下被迫出兵。而在撤兵之時,蘇聯的最高領導人把全部的責任都推給蘇聯軍方。作為冷戰的一級,蘇聯在政治上幼稚如此,政治建設可謂一塌糊塗。蘇聯黨指揮一切的方式發動了這場戰爭,卻又讓蘇聯民眾和軍方獨自承擔這一戰爭的後果,將自己撇清。最終導致解體時蘇聯軍方的沉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史圖鑑 的精彩文章:

現在緬甸果敢地區如何?緬甸初步解決問題了嗎?
難民都是些什麼人?為何歐洲國家對難民意見不一?

TAG:世界史圖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