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建國後廢除一夫多妻,那姨太太們都去哪兒了?解決方案讓今人羨慕

建國後廢除一夫多妻,那姨太太們都去哪兒了?解決方案讓今人羨慕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女性的地位普遍比較低下,往往被視作男性的附庸。最能體現這一點的,莫過於流行千年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凡是有些錢財的男性都會迎娶幾個小妾,以此彰顯自己的地位。「辛亥革命」後,這種陋習並沒有及時得到糾正,雖然政府大力宣揚一夫一妻制,但把持政權的基本都是獨裁軍閥及前清舊吏,這些人深受傳統思想影響,推行一夫一妻制不過是順應時代潮流,喊喊口號和做做樣子罷了。

因此在民國時期,納妾之風依舊盛行,許多鄉紳財主和大小軍閥都沿襲舊例,娶幾房姨太太進府伺候自己。大總統袁世凱更是「以身作則」,娶了一位妻子和九房姨太太。不過這些姨太太終究只是地位低下的妾室,在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哪怕是曾經的皇帝也只能有一個正室妻子。對於普通人而言,正室妻子往往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而來,納妾則程序相對簡單,只需下聘並派人迎娶就行,由此可見,妻妾之間的地位是不對等的,所謂妾室不過是用來滿足家主個人需要或是實現傳宗接代而已。

1950年4月30日,為了進一步解放女性,新中國頒布了第一部婚姻法,其中明文規定「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權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也就是說,新中國從法律上杜絕男性多娶現象,那麼這就產生了一個歷史遺留問題——之前的眾多小妾和姨太太該何去何從呢?說起來,解決方案頗令後世羨慕。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這些姨太太並非一夜之間就被正妻掃地出門,然後孤老而死。在《婚姻法》中雖然明確規定實行一夫一妻制,不過政府也做出額外規定,即在解放前已形成的一夫多妻(妾)生活的,若其妻妾在《婚姻法》頒布後沒有提出離婚要求,其婚姻關係可以繼續維持下去,但不得再新娶。也就是說,如果小妾和姨太太沒有主動提出與男方離婚,這種一夫多妾關係仍可以繼續維持,政府不會強制切斷。

1952年12月,廣東省婦聯副主席古大存在《宣傳婚姻法的一點意見》中指出,重婚和納妾是歷史遺留問題,《婚姻法》實施之後,是否離婚應該根據女性的要求來決定,不能強迫男方離大或是離小。女方要求離婚時政府應該立即批准,並且照顧她的離婚權利。如果女方沒有這樣的要求,就仍應讓他們保持原來的關係,共同生活下去。這樣的解決方案可謂皆大歡喜,也讓不少現代人羨慕不已。

不過中國仍有部分地區至今存在一夫一妻多妾的現象,最典型的就是港澳台地區。「澳門賭王」何鴻燊就有著四個老婆,面對世人質疑,何鴻燊以原配夫人常年卧床不起為借口,並聲稱自己娶姨太太時,澳門還沒有廢除一夫一妻多妾制(七十年代港澳才正式廢除),當今的婚姻法不適用於自己。

港澳地區的其他富豪也往往以此為借口,肆無忌憚地迎娶姨太太,有些香港富豪在香港沒有回歸前,甚至還拿出《大清律例》,以此為依據加以反駁。不過這些富豪死後,各房姨太太與其子嗣爭奪家產又是一出令人津津樂道的大戲,好在大陸已經徹底廢除這種陋習,不會再上演這種可笑戲碼。

參考資料:

《中國婚姻史》《中國專門史文庫:中國婚姻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東吳雄踞江東六十載,為何短短四個月就滅亡?其中實情引人嘆息
憑藉屯田出身的三國絕世名將,其中一人封侯拜相,另一人位列三公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