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李白看到竹子寫唐詩,10字是寫竹名句,最後兩句寫明做人道理

李白看到竹子寫唐詩,10字是寫竹名句,最後兩句寫明做人道理

古典詩詞當中人們大多都非常喜歡竹子。中國古代詩人詠嘆的每一種花朵或者竹子,其實都帶有明顯的價值取向,都帶有明顯的人格化的傾向。也就是說,他們雖然詠嘆的是現實當中的某一種作物,但其實都是在各種自己的品格追求。

所謂托物言志。

屈原最早開啟了香草美人的文學傳統,後來的很多詩人都把目光投向了現實當中的植物。用來表達自己的興趣追求,表達自己的人格傾向。即便是最出色的唐代詩人,也有這樣的詩詞作品。

野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

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龍吟曾未聽,鳳曲吹應好。

不學蒲柳凋,貞心嘗自保。

今天我們所分享的這首唐詩就是李白的《慈姥竹》,這是一種竹子,主要生長在今天的安徽當塗縣慈母山。這種竹子又稱「子母竹」,本身是做笛子用的最佳材料。李白來到了這裡,看到了這一種竹子,詠嘆他的品格。寫下了這樣一首唐詩,而其中的十個字可以說是詠竹詩中的絕品。

一開始就寫出了這種竹子的生存環境,「野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滿山的竹子都在石縫到中頑強的生長,把整個江島輝映的鬱鬱蔥蔥,賦予這一片土地獨有的生機。在這兩句詩歌當中,李白謳歌了這種竹子強大的生命力,即便是環境惡劣依然長出自己的風采。

此後的兩句古詩雖然只有十個字,但是寫出了竹子的風韻,可以說是詠嘆竹子最精美的詩句。「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翠綠的竹子形成倒影,倒映在江水之上,眼前一片綠色,但是秋風吹來卻讓人感覺到幾分寒意。詩句中描繪出一幅青翠的竹色倒映在碧波之中水更綠、風吹竹聲帶來一片早春寒意的景緻,富有無可言說之美。

這裡的竹子是做笛子最好的材料。「龍吟曾未聽,鳳曲吹應好」,我雖然沒有聽過龍吟的聲音,但是用這樣的竹子做成的笛子,吹出來的聲音應該非常美妙,比一般的樂器更為精彩。「不學蒲柳凋,貞心嘗自保」,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樣的竹子從來不像「蒲柳」那樣,隨風凋落,遇到秋風就枯萎。

而應該像竹子一樣迎風挺立,虛心貞潔,自強,最後的詩句是從竹子引發出來的做人道理,今天依然有啟迪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侃詩詞 的精彩文章:

北宋宰相受挫後回歸山林,在隱居中感悟生命,宋詞之美堪比王維
夢中愛人去世40多年,75歲詩人回望愛情,那一刻後悔了嗎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