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90後美女沉迷「拈花惹草」:自然萬物皆可成為最美染料

90後美女沉迷「拈花惹草」:自然萬物皆可成為最美染料

織合設計是一家今年正式成立的定製服裝工作室,工作室位於名揚海外的上海老建築武康大樓里。主理人是兩位很美的姑娘。

武康大樓 圖源網路

她們認為中國的面料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因此決定自己來做這件事。兩個人共同探索中國傳統布料、工藝與圖案的全新可能。

工作室一角

幾年前,Xiny在英國學習印染、圖案相關的專業。因為理念的相投,回國後與solene共同創立了織合設計。許多明星都穿過她們做的衣服,比如霍建華、向佐。

她們仍然保持並創新著植物染這項技藝,主要是由Xiny來負責。

幾年前,她曾夢想成為一名珠寶設計師,然而在學習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真正熱情所在,就是探索植物的不同可能。

前陣子,Xiny的植物染課程剛結束。在她的課程上,你會發現,洋蔥皮、薄荷葉、葡萄皮竟然能染出美妙的顏色,當你覺得這已經夠美夠滿意的時候,更驚喜的永遠在後面。

「什麼是植物染?」

維基百科的解釋是:植物染又名草木染、天然染,是一種用天然植物染料,經過提取,制液,上色等一系列工序將織物進行染色的手工藝技術。是與化學染色相對的概念。

用Xiny的話來說,植物染就是「自然萬物皆可染」。

按照工藝,植物染會細分成不同類別 ,比如:生葉染、媒染、煎煮染、發酵染、敲拓染、套染、扎染。

植物染中的敲拓染,是不是很美呢?

從周朝以來,中國就有了專門染色的官員。到漢朝時已經可以染出36種不同的天然色彩。

Xiny在大學預科時,接觸到紡織品設計專業,當時就被感動了。這裡可能和國內理解的教授紡織技術不一樣,國外的這個專業非常開放,比起技術,更多是教大家探索與創新。

很多從這個專業出來的人,都成為了材料設計師,因為所有的材料、工藝都能在學習中接觸到。

而Xiny從這之後,開始懷著感動與更多人分享一花一草一木帶來的欣喜。

「探索未知的藝術」

生活中,我們會憑經驗預測到一些東西,但植物染最奇妙的地方就在於,它是在探索未知。不管是意想之外的想法,還是自己原本想做的,效果都會出人意料。

在Xiny的眼裡,不論呈現出好結果壞結果,都是一種驚喜。

平時我們更常見的藍染,也就是藍草染,其實就是一種植物染。因為藍染的植物更容易獲得且出顏色穩定,所以更多人用。但植物的潛力,遠比我們想的要豐富。

Xiny說:「世界70%的植物還未被人類所研究,不僅要去了解先人留下的配方,更要去探索未知的顏色。」薄荷葉、紫甘藍都是染色的好幫手。

植物染的過程非常繁瑣,選用當季新鮮植物,從去泥、削皮、剪枝、剪碎,到面料精鍊,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也讓染色充滿期待。

就像畫畫一樣,用蘇木加上各種不同的東西,比如檸檬、薄荷,就會染出不同的顏色。而一點細微的變化,都會導致最後成色的不同,甚至只是自來水還是純凈水的區別。

同樣的材料在不同的面料上,也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這就是植物染奇妙的地方。即便每個學員用同樣的材料,最後染出的顏色絕對不同。」

Xinu向我展示了她的實驗成果。用植物生長的不同階段染布,它呈現出來的顏色也不同。

比如八角金盤,剛開的時候、快枯萎的時候染出的顏色也不同。

在材料上,Xiny會偏好用一些廚餘垃圾,或者吃剩的水果皮來染色。「在我的概念里,這種是可持續發展的。傳統的蘇木,大家都試過了。想嘗試點不同的東西。」

染色是一個需要耐心、細心又充滿驚喜的過程,提煉出最純凈的染浴,是素染的基礎。第一步先處理好植物,去除雜質。

上課時,一開始學員們不知道從何下手,怎麼去做,但當他們開了個頭後,就會不斷冒出新想法。有學生很好奇用不同植物混搭在一起會是什麼顏色,但混出來的效果很不滿意,變成了棕色。「但我會放手讓他去做,因為試過以後才知道。」

將植物處理乾淨後就用水煮,遇熱後,植物的色素會慢慢出來。

然後用布過濾掉細微的雜質,留下最純凈的「顏料」,也就是染浴。每一步都非常細緻。

然後就可以把布和染浴一起,加熱。就像煮湯一樣,時不時攪拌一下。如果要做扎染,就是在這一步先夾/紮好,再放進去。

染出圖案這一步也叫「防染」,這樣最後會在布上留下空白,形成不同的紋樣。Xiny會鼓勵學生多多發現和利用身邊的物件,跳出用夾子來防染的固定框架。

在整個煮制過程中,要一直「看」著,守在旁邊。比如有時布浮上來,你要把它按下去。為了最後出來的染色更均勻。

染完色後,就會進行晾曬。晾曬時,植物很敏感。如果暴晒,植物顏色會跑光,所以需要陰乾。

而保持顏色持久的秘籍就是,陰乾後,繼續存放在黑暗中一個禮拜。

用來固色、改色的材料

Xiny給我展示了一些固色劑。用植物染完之後,會用一些材料進行固色。但植物染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辦法讓顏色永葆最初,「這個東西是活的,會隨著你的經歷而有顏色的變化,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後略微褪色。」

所以,有人會說,植物染出的布是一種會生長的布料。

Xiny在英國學習的時候,老師會很鼓勵可持續的概念,因為這樣很利於人與社會。

所有的面料發展到最後,都是在發展可持續的概念。

「我們想做的衣服,是你能穿一輩子的,我們並不想做快時尚。在工藝、面料上都很講究。」

「手工的寶貴與動人」

做純粹的手工植物染,也沒那麼容易。很多想買的材料,並不能輕易獲得。比如很簡單的中性皂。「淘寶上都沒有,沒寫PH值。最後,我買了一塊國外的。」

「還有印染里要用到的膠,做布料黏合用的。很難找,即便找到了,也是很大一桶。國外相對容易獲得很多。」

國內會更偏傳統,植物染最開始是在中國做出來的。後來在國外受到了歡迎,大家喜歡運用一些身邊的東西,去做不同嘗試。

不管是誰,都可以做這件事,只要你喜歡。

國內更注重所謂的大品牌,已經習慣了生產線的節奏,只要有衣服上一點點瑕疵,就會說:「誒,你這沒染好吧。」。

xiny印象深刻的一次旅行是去斯里蘭卡,當地人特別熱情。她和朋友想找手工作坊看看。「當地人直接開車載著我倆去了一個深巷裡的小屋,蠟染工作坊。」

很破很破的黑黑的小作坊

Xiny與朋友突然到訪,還問了他們很多問題。當地人不厭其煩,非常耐心的為她們解答。英語不是很好,無法表達的時候,就直接做出來給Xiny看。

Xiny很敬佩她們一直做手工的心,「因為當地大環境,他們沒什麼創新,沒有文化的交流。但仍然保持著原始,沒有停下做的腳步。」

斯里蘭卡

如果用心的話,是會體現在布料上的。「就像平時和學生一起上課時,當我看到最後的布,我能感受到她在做的過程。」

植物染會有很多無法預料的瞬間,但只要你一點一點用心守護,最後會帶給你最美的顏色與圖案。

世間萬物都一樣,你如何對待它,它就會如何回饋你。

你還可以長按下方二維碼

關注尖叫設計

每天為好設計WOW一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尖叫設計 的精彩文章:

10000+藏書的家,卻大量留白!暖男設計師把原木風用到逆天!

TAG:尖叫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