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二十五歲登基,治國有道並且熱愛生活

他二十五歲登基,治國有道並且熱愛生活

公元1736年,一位二十五歲意氣風發的青年在滿朝文武的注視下坐上了那個代表著尊貴與權勢的金色龍椅,從此紫禁城又迎來了一位新的主人。誰也沒想到,他在這個位置上一坐便坐了整整六十年,他就是大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乾隆皇帝。

說起乾隆,近年來的多部影視作品中都曾塑造過他的形象,人們對他的評價也都是褒貶不一,"狂妄自大""風流多情"好像都是他身上常有的標籤。而隨著最近風靡一時的互聯網宮廷飲食文化傳承探索節目《我在宮裡做廚師》的熱播,也打破了人們對乾隆這個人的傳統刻板印象,現在如果要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乾隆,那麼我會說他"真性情"。

有人認為他熱衷出宮南巡,給國庫造成負擔,風流成性愛好女色,這些都不是一個好皇帝真正該做的。皇帝貴為天子,得到了至高無上的尊貴地位擁有了絕對的權利,但同時也承受著常人無法承受的壓力。他們雖貴為九五至尊,卻也有太多的無可奈何。他們需要剋制自己的言行舉止,要在朝堂之上表現出自己絕對的威嚴,不能把任何喜怒哀樂放在臉上,因為對皇帝來說任何事都不如國事來得重要。他們要剋制自己的懈怠,因為對於皇帝來說是沒有休息時間的,幾十年如一日都要為國家和百姓費盡心力。甚至連自己的喜好都要剋制,喜歡的食物不能多吃,喜歡的妃子也不能專寵。那把龍椅就清晰的在皇帝和普通人之間添了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

皇帝的生活無疑是枯燥的,雖然宮中有著絕對舒適的物質條件,但是他們卻很難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放鬆的時間。都說皇帝是天底下唯一可以隨心所欲的人,實則他們才是最不自由的,他們可以讓自己成為各種各樣的皇帝,卻不能做真正的自己。

而乾隆大概就是皇帝中的特例,往往人們比起他的政事好像都更願意去談論他的生活。他下江南的風流韻事,他與後宮妃子們的感情糾葛,他那數不清卻沒有一首流傳下來的詩,他在喜歡的作品上肆無忌憚的蓋章"宣示主權"。毫無疑問,乾隆是熱愛生活的,一個人只有保持著對美好事物的熱愛,才能更加全面的看清這個世界。也正是因為看清了這個世界,才能更好的統治一個王朝。他對生活的態度,他的種種行為,在所有的皇帝中看來,令人匪夷所思。但是在我們普通人眼裡,好像也都是平常不過的事情,誰在感情中沒有過情不自禁呢?誰沒有在自己的日記或者社交軟體中寫過一些矯情的話呢?又有誰不想把自己喜愛的東西佔為己有收集起來?也正是因為他是個真正的性情中人,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所以才會留下那麼多讓人感嘆或者唏噓的故事,那麼多的影視劇才會以他為背景,畢竟這種感情超越權利和地位的戲劇衝突,也只有放在乾隆的身上才有一定的可能性。無形之中他的這些行為,讓我們彷彿穿越了幾百年的時空,穿過了層層權利地位的隔閡,看到了清清楚楚、有血有肉的愛新覺羅弘曆。他不只是在做一個皇帝,他也是在做他自己。

他身在瑰麗皇宮,卻流連江南煙雨

眾所周知乾隆很喜歡微服私訪,而他曾經六下江南,更是給我們後人留下了不少杜撰的藍本,中國地大物博,而他卻偏偏對氤氳潮濕,曼妙溫潤的江南水鄉情有獨鍾,他最愛的大概就是江南的美食美景和美人了。古人曾有雲"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思就是人生存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飲食和男女之間的感情。而皇帝大多需要剋制自己對於飲食的渴望和普通的男女之情,乾隆卻不是這樣,他從不掩飾自己對於美食的追求,更是嘗遍了江南各種特色菜肴。

而他最喜歡的江南口味莫過於蘇州名廚張東關的蘇造肉了,1780年,乾隆下江南住在揚州安瀾園陳元龍家中。當時張東關還是陳府的家廚,他烹制的菜肴很受乾隆喜愛,後來便跟隨乾隆入了宮。張東關之所以深得乾隆的賞識,不只是因為他高超的廚藝,更重要的是他靈活的思維。蘇幫菜的特點是鮮甜淡口,一個地道的蘇幫廚師最擅長的調味應該是在甜口上做文章,而張東關因為考慮到乾隆是北方人,並且一向偏愛厚味的食物,就用五花肉加上十餘味香草藥料粉文火煨燜出了一道肉菜供膳,這道菜湯鮮濃爽口,肉和菜酥爛軟綿。乾隆吃過後讚不絕口,因為張東關是蘇州人,便把這道菜取名為蘇造肉。

乾隆第一次吃蘇造肉,稱其肥肉軟糯而不油,瘦肉酥爛而不柴,湯頭鮮美而不膩,被天子這樣讚美對一個廚師來說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做菜不是只完成一個任務,更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一種表達自己真誠的方式。對一個廚師而言,當他能根據菜的發源作出最正宗口味,讓吃菜的人宛如身臨其境時,他就已經是一個名廚了,可是全天下的名廚那麼多,為什麼偏偏是張東關能得到乾隆的賞識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讓乾隆感受到了真誠,在精準把握食物季節感的同時保持它的地方特色是相當困難的,而在這樣的基礎之上還能考慮到吃菜人的身體和心理狀況更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張東關根據皇上的口味和他的身體狀況,再結合當時的季節和氣候,在調味上做出了改動之後才呈給了乾隆。這樣的改動雖然讓這道菜變得不再那麼正宗,可卻能讓皇帝這樣的孤家寡人感受到了做菜人的真誠之心,可以說在吃這一點上張東關是相當懂乾隆的。乾隆對他的賞識也不只是普通的做菜人對廚師的欣賞和信賴,更是兩個性情中人的惺惺相惜。

他享受生活卻不肆意放縱,專註國事卻不日理萬機

很多人說乾隆國運昌盛,福澤綿長,不但國事讓他得心應手,身體也是健康長壽,這雖然也有一部分的運氣和先天原因,但是大部分還是因為他合理的時間管理和健康的養生之道。

很多皇帝為了國事,都成為了早起晚睡,熬夜批奏摺的工作狂,這樣下去的結果多半是過勞死,而乾隆卻十分擅長對時間的管理,能把自己的每一分鐘最大的利益化,做到真正的高效率。據史料記載,他每天四點起床更衣,早膳前先吃一份養生的滋補品,再正式的用早餐,之後批閱奏摺到中午小憩,下午休息娛樂一段時間,有時會寫詩,有時會鑒賞古玩,之後再接見大臣,討論國事。乾隆對養生十分注重,幾乎從來不會熬夜,每天會有固定的時間鍛煉身體,在《我在宮裡做廚師》的第一期就講到了,為了養生乾隆還特地讓御膳房研究出了八珍糕,日常當作保健品來食用。對於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勞逸結合,工作時全神貫注,不工作時培養幾個高雅的興趣愛好陶冶情操是很好的生活狀態。可見乾隆很懂得享受生活,這點與他的父親雍正截然不同,雍正早年經歷了九子奪嫡的殘酷,登基後自然把皇權看得最重,精神時刻出於高度緊繃的狀態,身體機能也變得很差,再加上本就沒有什麼興趣愛好,只能把工作當做興趣,即使得到了皇位,卻從未享受過真正的快樂。

可以說乾隆不但做好了一個皇帝,同時也做好了他自己,雖隨性洒脫卻也能合理安排時間,從不過度消耗身體,遊歷江南卻也點到為止不會忘了自己作為一個皇帝的本分。雖然人們對於中後期的他也有很多負面的評價,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對於皇帝來說他可能還不夠完美,但是對於一個普通的人,即使是放在現代,他的生活態度和方式都是十分健全的,是我們身為後人可以當作榜樣來學習的。

參考文獻

《乾隆江南節次照常膳》——歷史資料

《我在宮裡做廚師》——互聯網宮廷飲食文化傳承探索節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安歷史說 的精彩文章:

關於甘肅蘭州皋蘭山「劉伯溫斬龍脈」的傳說是什麼?
孫中山是多大年齡去世的?

TAG:心安歷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