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做CT檢查時發現肺結節,會不會變成肺癌?按時複查很重要

做CT檢查時發現肺結節,會不會變成肺癌?按時複查很重要

近年來,由於CT檢查的普及率逐漸提高,許多疾病的檢查和診斷準確率也得到了大幅提高,而不少人在做CT檢查時出現了肺結節的情況。由於對此不甚了解,許多人甚至懷疑肺結節有可能發展演變為肺癌危及生命,惶惶不可終日。

一、做CT檢查時發現肺結節,到底會不會變成肺癌?

肺結節,指的是人體肺部實質內呈圓形、邊界清楚的軟組織病灶。一般來說,經常吸煙的人、電焊工、在礦場工作的工人、胸部曾受過外傷有淤血的人、患有肺癌良性腫瘤的人和部分肺癌患者均會在CT檢查時出現肺結節的情況。肺結節有良性和惡性結節之分,但肺結節的性質從出現的一刻便已經定性,惡性結節不會轉為良性。同樣的,良性結節也不會惡變,不存在從良性結節變成肺癌的可能性。

一般情況下,在臨床診斷肺結節的良性和惡性時需根據患者的年齡、有無腫瘤史、有無吸煙史、家族史以及致癌物暴露史等諸多因素,並結合相關檢查結果進行判定。患者肺結節為惡性的概率與其年齡、煙史等因素息息相關,而結節所處的肺野位置、多少、大小、形態學特徵、生長速度以及鄰近組織狀態等也都是判斷結節良惡性的依據。

二、做CT檢查時發現肺結節,多久複查一次比較好?

發現肺結節後,需引起充分注意,為了防止肺結節對人體健康產生更加不利的影響,應注意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定期複診檢查結節狀態,切勿輕縱。一般來說,CT檢查過程中發現的肺部結節若直徑處於4毫米到6毫米之間,應保持一年一次的CT複查頻率。若CT檢查過程中發現的肺部結節直徑已經超過8毫米,則應分別在初次檢查後的3個月、9個月、12個月、24個月各複查一次CT,密切關注肺部結節的變化。

肺結節在歐、美等國家的發病率較高,而在亞洲人群體中反而較為少見,但這也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鬆警惕。肺結節的發生會侵犯人體肺部、眼、皮膚、雙側肺門淋巴結等器官,若不及時進行治療處理,依然是對人體危害性較大的疾病之一。若在CT檢查時發現了肺結節的存在,應擺正心態切忌恐慌,聽從醫生的建議進行規範化治療,按時複查即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聯媒體 的精彩文章:

每天踮腳尖3分鐘,勝過運動1小時?踮腳尖時要注意4點
經常吃雞蛋的人,可能已獲得了5個益處,只是沒告訴你

TAG:醫聯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