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民主變成民粹,歐洲的前路將通往何方?

如果民主變成民粹,歐洲的前路將通往何方?

2019年5月26日,歐洲議會選舉的投票結果揭曉,從結果上看,歐盟仍然是統一的,但歐洲議會卻越發地「碎片化」了。

《衛報》2019年5月26日文章

最早提出歐洲議會「碎片化」的是英國《衛報》5月26日的一篇專題文章。該文章題目為「一個碎片化的歐洲會議可能恰是歐盟需要的」(A Fractured European Parliament may be just what the EU needs)。該文章指出,雖然近年來歐洲一些國家的極端右翼勢力與民粹政黨迅速崛起,並在歐洲議會中獲得了更多席位,致使傳統大黨與新銳小黨之間的席位差距越來越小,但這種「碎片化」的歐洲會議卻可以使議會中的政治力量更加分散,讓歐盟變得更加民主。

這顯然是對歐洲議會「碎片化」的一種肯定,由議會席位的平衡而帶來的權力分散,意味著歐盟不能再像以往那樣,在制定和通過法律時,可以由中間當權派迅速執行;如今,一切事物都必須更多地考慮到其他政治黨團聯盟的訴求,這將給予各個黨派更大的空間,去為其代表的民眾或團體爭得利益,以保證更多的人在以後的各項政策中受益。

歐盟三大機構之一——歐洲議會

這種觀點聽起來很好,但實際情況又如何呢?

這可能是只有懂中文的人才能理解的諷刺:因歐洲議會「碎片化」而帶來的「民主」,其實是「民粹主義」的簡寫。

讓我們來看看所謂的歐盟議會大小黨席位差距變小的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吧。

首先是因脫歐問題而極受人關注的英國。在本次議會選舉中,英國的一個政黨獲得了來自英國民眾超過30%的投票,但該政黨既不是工黨也不是保守黨,而是一個成立僅半年,名叫「英國脫歐黨」的政治團體。其領導人是奈傑爾·法拉奇,一位強烈反歐盟的保守派政客。這真是一種鮮明的諷刺:反歐盟的「英國脫歐黨」成為英國在歐盟三大機構之一——歐洲議會中的第一大黨。

英國脫歐黨領袖 奈傑爾·法拉奇 法國國民聯盟領袖 瑪麗娜·勒龐

在法國,極右翼政客瑪麗娜·勒龐率領的「國民聯盟」,也以其民粹主義和反歐盟主張,在歐洲議會選舉中,以微弱的優勢勝過法國總統馬克龍所領導的自由派政黨。

在德國,默克爾領導的德國聯盟黨雖然在此次選舉中保住了第一大黨的地位,然而其支持率卻跌至28.7%,較5年前下降了7個百分點,其盟友黨派社會民主黨僅獲得15.6%的支持率。較為突出的是親歐盟政黨綠黨在選舉中獲得20.7%的支持率,僅次於聯盟黨;而一向對右翼勢力與民粹主義非常謹慎的德國人,也讓代表極右勢力的德國選擇黨獲得了10.8%的支持率,使之成為德國第四大政治勢力。

德國2019年歐洲議會投票結果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說反對歐盟的極右翼及民粹主義政黨在歐洲議會席位的增加代表著更進一步的民主,那麼這種民主的質量如何,便令人堪憂了。

稱時下歐洲的「民主」或為「民粹主義」的簡寫,這種說法雖顯戲謔,但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就會發現,民主與民粹主義的聯繫實際上是相當密切的。

「民主」與「民粹」,一個來自希臘語,一個來自拉丁語,兩者皆誕生於歐洲的古典時期,分別源自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

民主政治在古希臘的雅典城邦政治中表現為一種直接民主,原則是少數服從多數。請注意,少數服從多數不意味著多數是正確的,這種「服從」更多地表現為一種力量,確切地說是一種武力上的差距。正是雅典的這種少數服從多數的直接民主,讓雅典人放逐了一位在希波戰爭中救過他們的將軍——阿里斯提德,殺死了一位給雅典年輕人帶來智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雅典的老對手斯巴達不用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他們用聲音小服從聲音大的方式:哪一方在會議上的嗓門大就聽那一方的。從本質上看,在這一點上,雅典和斯巴達並沒有什麼區別。

法國畫家雅克·大衛油畫作品《蘇格拉底之死》。蘇格拉底被雅典人投票處以死刑,圖中蘇格拉底正接過毒芹汁。

「民粹」的拉丁語詞根是「populus」,意思是人民或群眾。在羅馬共和國時期,貴人派和平民派兩相對立。貴人派認為,國家應該由那些少數精英管理,因為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懂得如何治理國家,因此貴人派是元老院的堅定支持者。平民派則認為那些受過教育的精英不過是群自私自利之人,他們制定的政策對於一般民眾而言並沒有什麼好處,於是他們組建公民大會,以代替元老院進行決策。

一考察這兩個概念的源頭,我們便能發現這樣兩件事情:第一,民主也好,民粹也罷,其內涵都是多數人對少數人的反對;第二,多數人反對少數人的立足點在於多數人的即時利益,而不在於當時的社會公正。這兩點中,第二點尤其重要。這並不是說多數人對少數人的反對就不可能是公正的,而是說公正與人數的多少無關。公正不會因為只有少數人支持就會變為不公正,不公正也不會因為大多數人認可而變為公正。

現在,我們將「利益」「公正」這兩個概念和「民主」「民粹」緊緊地綁在一起,我們將看到「利益」與「公正」之間,「民主」和「民粹」更明顯地趨向於「利益」,而非「公正」,儘管「公正」會帶來更高質量的長遠「利益」。

正義女神是歐洲常見的司法象徵,其手中的天平象徵公正,利劍象徵裁決。

那麼有什麼辦法能讓多數人在追求利益的同時兼顧公正呢?方法是有的,而且只有一個,那就是教育,即培養人們去不斷地認識和理解公正。

但這種做法一直以來都收效甚微,更何況,教育只是提供接近公正的途徑,卻不會必然地將人引向公正。所謂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便是這種典型: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卻從不理解也不嚮往公正。

如此一來,社會精英與普通民眾之間,圍繞著公正和利益,產生了一股巨大的政治張力,並以下面四種形式呈現:

第一種,精英了解何為公正,並想引導民眾走向公正,因為公正符合民眾的長遠利益;而民眾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支持精英。這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表面上是精英引導民眾,但實際上民眾才是真正的動力。

第二種,精英了解何為公正,並想引導民眾走向公正,但民眾更在乎眼前利益,所以依據民主「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要求精英服從他們的意志。這樣,他們獲得了眼前的利益,但因為忽視了公正,而失去了長遠的利益。

第三種,精英不了解何為公正,他們和普通民眾一樣,都只關心眼前的利益,但兩者間的利益是矛盾的,精英和民眾對此都心知肚明,這使兩者間衝突不斷升級,並導致一系列社會問題,致使社會發展緩慢甚至倒退。

第四種,精英不了解何為公正,但他們知道民眾都關心眼前的利益,於是他們化身這種利益的代言人,讓民眾相信他們是「絕對正確」的。在失去了公正的引導下,人們瘋狂地追求「絕對正確」的利益,國家因此走向衰落甚至滅亡。

這四種情況中,第一種僅在一些國家的某段特殊時期中出現過,第二種將古希臘、古羅馬引向衰落,第三種是資本主義世界的固有矛盾,第四種為歐洲帶來第二次世界大戰。

由希特勒領導的納粹德國所掀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民粹主義可能導致可怕後果的典型。

回到現在,英國脫歐以及歐洲各國民粹政黨的崛起,會是這四種的哪一種?

我們很難確定,因為理論上的假設往往會將一些具體的實際情況淡化掉。以英國脫歐為例,在前首相卡梅倫發起脫歐公投時,很明顯他是從一個政客的角度希望用這件事獲得民眾對他的支持。自己經濟發展得好好的,卻要把成果分享給別人,面對這樣一個會引發英國民眾不滿的問題,卡梅倫的這種做法可以說是一個政客的常規操作,其目的一能體現自己重視民意,二能樹立自己的改革者形象,三能展現英國在歐洲的強勢地位,四能向歐盟施壓以獲得有利條件。然而他沒想到當時相當多的英國人是真的想脫歐,於是這一箭四雕之計變成了把他趕下台的掃把。全民公投開啟,脫歐決定通過。如果事情在此後不發生變化,那麼英國便極有可能沿著第四種情況走下去,英國也將從此一蹶不振。

不過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是以支持脫歐者以52%比48%的微弱優勢勝出的。公投結束後,反對脫歐的聲浪越發強烈,網上署名請願進行二次公投的人數已超過400萬,而按慣例當請願人數超過10萬時,議會就必須考慮其有關政策是否要繼續推行。議會最後的選擇是繼續推進脫歐事項,理由是認為這是英國人民做出的符合民主制度、體現多數人意志的選擇。這無疑是議會將脫歐這口黑鍋甩給了尚未看清切實利弊的普通選民,而相當一部分(不論是否受到民粹主義影響)的英國人也將不得不接受民主制度給他們帶來的結果。這樣,英國在脫歐事項上如此艱難前行,上述的第三種情況即其所是。

反對脫歐的英國民眾要求進行二次公投。

英國因脫歐而產生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是否就是那些極端右翼勢力與民粹主義逐漸盛行的國家的前車之鑒呢?我們無法確定,我們只能觀待。只是,如今的這種情況在上個世紀時似乎曾出現過,而沒人希望此生會經歷一場世界大戰。

更多歐盟事宜與英國脫歐的歷史背景,可閱讀紫圖圖書超圖解系列最新作品——《超圖解極簡歐洲史》。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紫圖圖書 的精彩文章:

我們當下所有的焦慮與困惑,莊子在兩千年前就有了答案
讓孩子輕鬆學漢字,這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TAG:北京紫圖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