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為啥越怕孩子有壞習慣,這壞習慣越改不掉?原因還是在父母身上

為啥越怕孩子有壞習慣,這壞習慣越改不掉?原因還是在父母身上

文|福林媽咪

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很上心,因為知道孩子最初培養人格、性格和其他各種基礎能力的階段,就在小時候的那幾年父母給創造的環境中養成的。

不過,也有的父母發現,自己越教育,孩子反而越不聽話。甚至到之後,孩子居然成為了自己最不想讓孩子成為的人。

前幾天,朋友跟我抱怨,說:自己家的孩子不會說話,見到長輩、老師不知道問好,見到同學、同齡人也不開口說話。我自己就是那種不會說話的人,就怕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每次都教育他見到人就打招呼,還給他報了一個學演講的班,結果還是這樣!

為什麼會這樣呢?明明已經很在意這個「缺點」,就害怕自己的孩子會有這個「缺點」,結果孩子偏偏就變成了這樣!

這其實還是跟父母的教育有關:

1、父母「言傳身教」效果大於語言效果

很多父母不想讓孩子有這個缺點,主要是自己身上有這個問題,自己也是深受其害。

比如說「內向」、「情緒不穩定」、「自卑」等現象。

父母會跟孩子說這個問題,會讓孩子自然大方一點。

但是父母在待人處事的時候,卻沒辦法做到「自然大方」。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響著孩子的行為。

孩子模仿的能力,可是要比「聽話」能力強很多倍啊!況且還是這種「每天教育」。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成長的時候,自己要給孩子做一個好的示範。也就是說,父母要隨著孩子一起成長。

2、父母語言強化「缺點」

還有一種呢,就是孩子犯錯了,父母在語言上會強化孩子的缺點。

比如說,孩子忘了帶鑰匙,有的父母就會說自己的孩子忘性大、有前手沒後手,你這孩子啥事兒都做不好。

為啥忘了帶鑰匙,父母會上升到精神層面呢?不知道,可能是為了讓孩子長記性,一次性記住教訓。但是這樣做有效果嗎?

在NLP思維邏輯層次中環境、行為、能力屬於低三層,信念/價值觀、身份、精神是高三層。

在孩子的低三層出錯的時候,父母不能越層批評,否則會給孩子一個高三層上的錯誤暗示,讓孩子在不易改變的高三層對自己下一個不好的定義。

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父母應該就事論事,不要「上升高度」,以免對孩子產生不好的暗示。

還有就是,不要總是重複提醒孩子曾經的錯誤,或者把孩子做錯事的行為掛在牆上之類的。這也是強化孩子「壞行為」的一種行為。

3、父母自己不懂,但強迫孩子做

還有一些父母,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世世代代就這麼傳承下來的,所以自己的孩子就要做。或者,周圍別人都在做,自己的孩子也必須要做。

比如說興趣班,很多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是因為周圍的孩子都在上這個興趣班。

至於為什麼讓孩子上這個興趣班,父母也說不上來。

所以孩子提出不想去的時候,父母無法用道理解釋給孩子聽,只能用強迫的方式,讓孩子堅持去上補習班。

還有就是學習,父母總說將來競爭力大、怕孩子吃苦所以要好好學習。

其實呢?孩子不知道啥叫競爭力大,啥叫吃苦,只知道父母在強迫自己。越是被強迫,內心越是要反抗,這是每一個人都有的好的精神!

所以,父母想要孩子有的好行為,在這種「不講理」的強迫下,孩子反而在壞行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通過孩子的需求,給孩子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不能那麼做。

不要一棍子把孩子敲暈。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尤其是怕孩子「走歪路」、「走自己的老路」時,難免會產生焦慮的情緒。但是越焦慮,越無法用正確、合理、中立的態度教育孩子。

父母應該放鬆心態,對孩子的缺點,指正但不嘮叨,讓孩子自然而然的改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林媽咪 的精彩文章:

孩子有這3個表現,家長別以為只是內向,有可能是自卑心理在作怪
1歲多的寶寶坐滑梯被燙傷!網友:父母為什麼不提前試試溫度!

TAG:福林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