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藩之亂後康熙為防地方反叛,採取了哪些措施加強集權?

三藩之亂後康熙為防地方反叛,採取了哪些措施加強集權?

康熙帝平定三藩後,對吳三桂的反叛餘孽進行了處理,其原則是懲治首惡、寬宥協從,並根據罪行輕重給予了區別對待。同時,為了徹底解除地方勢力反叛朝廷的隱患,康熙帝又做了一些制度上的調整,以集中中央的權力。

魏源曾說:「我朝自平定三藩後,不復以兵權、土地世予臣下,凡元功親王,畢留京師。宗室自親王以下至奉恩將軍九等,有俸有莊田;功臣自一等公以下至恩騎尉二十六等,世襲有差。雖各提鎮、駐防將軍,掌兵柄而不擅財賦,與文臣互牽制。於封建其名無其實,於藩鎮收其利而去其害,損益百王二千年之法,至是而大定。」

以上這番話就是對清代分封制,以及康熙帝在三藩之亂後採取的措施的一個總結。在具體操作中,康熙帝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調整:

1,地方鎮將不時朝覲。

三藩之前,吳三桂等人幾乎是不到京城朝覲的,也是皇帝所允許的。康熙二十四年以後,兵部認為天下大定,議准都察院左都御史禧佛的建議,讓各省督撫、提督、總兵次第朝覲。康熙准起所請,他對大學士說:「常來朝見,則心知敬畏,如吳三桂、耿精忠、尚之信輩亦以不令來朝心生驕妄,以致反叛,此等事關係甚大。」

2,軍隊重新編製。

三藩平定後,其軍隊盡歸旗下,清廷自入關以後三十餘年的藩兵制度宣告結束,軍隊編製由此劃一。在撤藩的同時,清廷又將一些從叛的悍將所部予以分別處置。如孫延齡部被編入漢軍旗下,王輔臣舊部全部裁撤,從而使軍隊的中央隸屬性大大增強。

3,在邊疆地區與地方重鎮增設八旗與綠營駐防。

康熙十九年末,康熙帝撤除平南、靖南二藩或,在廣州、福州設立八旗駐防軍,開始對軍隊進行整頓。康熙二十年十二月,議政王大臣便以雲南已經恢復,提出在湖廣之荊州、陝西之漢中設兵駐防。

不久議定:荊州設滿洲將軍一人、副都統二人,八旗每旗各設協領一人、佐領七人、防禦七人、驍騎校七人,兵丁每佐領撥出六名,共計3600餘人。漢中應設漢軍將軍一人、副都統二人,八旗每旗佐領各設協領一人、參領一人、防禦十人、驍騎校五人,撥出兵丁3000名駐防。

康熙二十二年初,康熙帝指示在西安增設八旗駐防。他說:「秦省地方遼闊,西安漢中關係更為緊要,應將八旗滿洲、蒙古、漢兵添設鎮守省城(西安),於此內酌量分撥駐防漢中。」而兵部也以江南承各省水陸要地,提出應仿西安例,在江寧設滿洲、蒙古兵丁駐防。

三月,康熙帝准奏,將江寧、西安所調兵丁1000名,佐領各三人、驍騎校各三人,發往江寧、西安。江寧、西安設八旗駐防官員俱參照荊州例,並於西安駐防兵內撥出滿洲兵丁1000名、漢軍兵丁1000名在漢中駐防,由副都統統領,仍隸屬西安將軍統轄。

在廣西和雲南,清廷則加強了綠營兵力。如雲南,早在康熙十九年,即增設了雲貴總督標屬後營游擊以下將領八人,兵1000人,合原設中左右前為五營,其副將以下將領40人,兵5000餘名。同年,又設雲南巡撫標左右二營,各游擊以下將領八人,兵共1500名。雲南恢復後,綠營兵非但不減,反於康熙二十四年,再增雲南巡撫標兵三百名,合原設兵1800名。

清廷在荊州、江寧、西安設重鎮派兵駐防,是在總結三藩反叛的教訓之後,以加強對全國統治的一項有力措施。特別是在居天下之中的荊州派駐六千餘兵丁,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重鎮,大大加強了清王朝統懾全國的威力。

此後,清廷又以直屬於朝廷的官軍駐防,代替了藩鎮的「私家武裝」,於廣州、福州等八地設八旗駐防,此後成為定製。康熙帝在三藩之亂後的這一系列舉措,大大加強了中央的集權統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光緒帝幼稚,慈禧荒唐不能指責,李鴻章註定要為甲午戰敗背上黑鍋
後金時期,異姓滿洲、蒙古、漢軍貴族最高能獲什麼爵位?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