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范文程屬於中等貴族,他給子孫留下了多少祖業?賬算起來有點嚇人

范文程屬於中等貴族,他給子孫留下了多少祖業?賬算起來有點嚇人

清代的宗室貴族擁有鐵杆莊稼,只要大清朝不亡,他們就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親王、郡王、貝勒這一級別暫且不說,就是一些中等的貴族也是如此。再退一步,即便不是滿洲親貴,只要有了世職,子孫後代同樣也是衣食無憂,我們以范文程家族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范文程從天命三年降金,到康熙五年去世,四十多年中,隨軍征戰,參與機密,確定典章制度,為清王朝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重大的功勛。清帝因其「任事多年,忠誠練達」,特加優賞,晉封一等子世職,授議政大臣,晉太傅兼太子太師。

有了范文程打下的這個基礎,他的子孫後代自然是享用不盡。范文程的第二子范承謨,於順治九年中進士,康熙七年任浙江巡撫,九年擢福建總督,十五年死於三藩之亂,康熙帝追贈兵部尚書、太子少保。

范文程的第三子范承勛,因是「盛京舊人」,「父兄累朝效力」,「兄又為國盡節」,蒙受康熙帝厚遇,歷任御史、內閣學士、廣西巡撫、都察院左都御史、江南及江西總督和兵部尚書。其子范時鐸由佐領遷總兵,署兩江總督,兼任都統、戶部尚書等職。

范文程之子時捷、時綬、時紀,曾孫建中、宜恆、宜清等,皆分任總兵、提督、都統、將軍、布政使、巡撫、侍郎、尚書、都御史等職。

以上所說還只是他們在官場上享有的特權,從經濟角度來看,受到的利益更大。因范文程封授子爵,為清帝信任,所以領有大量人丁、土地,建立眾多莊園,分布關內關外。在《關東地畝人丁冊》和道光九年編寫的《范宅老地賬》中詳細記載了范府莊園、人丁及租賦的情況。

從記載的情況來看,范府有人丁一百三十七戶,家奴(壯丁)大約為六七百人之多,這些人都是為他們家種地和經營莊園的。而且這還只是關東種地的包衣,如果加上關內耕種莊園的壯丁和京城侍奉范府老爺、夫人的包衣,總數又會增加許多。

范府《關東地畝人丁冊》中記載,范家十餘處共有土地二萬八千一百八十五畝半,這個數字是很龐大的。但是根據道光九年造寫的《范家老地賬》推測,還要遠遠高於上面的數字。其中分布在瀋陽、遼陽、牛庄、海城等州縣,就多出了三千六百九十七畝半,又有開河馬廠地一千零三十三畝八分,如果全部加上則范府的地畝多達四萬七千三百零九畝四分。

眾所周知,范文程雖曾從軍征戰,但他任職主要還是文官,參與機密,運籌帷幄,不是統兵征戰的武將。其子范承謨、范承勛等,也主要是擔任巡撫、總督、侍郎、尚書等職,孫子輩才有任提督、總兵的。這樣一個文官世家,居然有如此眾多的土地,這是無法想像的。

《范府老地賬》還載明,范府設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管理機制,轄有壯丁的頭目包衣達、領催,以及專門負責「承辦地下事」的人員共二十五人,以及十六名承領庄地的庄頭。

兩分冊薄表明,范府的收入是十分可觀的,計算起來數字驚人。僅就關外莊園的收入來看,承領四萬七千餘畝庄地的十六名庄頭,每年交地租銀二千零三十四錢二分,盛京城內所有鋪面房間八十五間,共收租銀五百四十二兩五錢。庄丁二百十四名及墳丁,應交差銀三百七十五兩六錢,本西湖地面交銀二十兩,四項合計共收銀二千九百七十二兩三錢一分。

范府每年的這些固定收入,比范文程大學士所領的俸祿多出十餘倍。另外,庄頭還要交雜差雞、鴨、鵝、豬等差折銀,相當於正額租的三分之一,數字也是不小的。

范家的收入情況,有力地說明了八旗貴族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只要清王朝繼續存在,只要他們沒有被淹沒在政治鬥爭的狂風巨浪之中,沒有問罪處斬,抄家籍沒,他們就能世襲爵位,保有大量的莊園,過著一呼百應的達官貴人的豪華富貴生活。即使官職有所降低,家業有所虧損,也是根深蒂固,經久不倒。

范文程不過是一個中等貴族,他們佔有相當多的田地,徵收大量的租銀糧谷,就可以錦衣玉食,安居享樂,遇有急事,典當一點庄地,就能獲銀成千上萬兩。只要不是敗家子孫,有了這樣的祖產,便可永世無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慈禧心腹官居兩廣總督,不料陰溝裡翻船,一張照片斷送前程
袁世凱復辟帝制臭名昭著,但不可否認,他在用人方面不輸曾、李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