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飛船帶有203項故障,明知送死,為什麼他還要堅持升空?

飛船帶有203項故障,明知送死,為什麼他還要堅持升空?

20世紀六十年代,美蘇爭霸,從先進的武器裝備,到整體的軍事實力,都是兩國競爭的領域。與此同時,太空方面的競賽也是兩國領導都特別注重的。為此,美蘇兩國還在二戰後俘虜了大量來自德國的航天領域專家。蘇聯贏在起跑線上,率先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該國加加林就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

美國不甘示弱,也利用「雙子星座」計劃為後來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做了實驗參考。同階段的蘇聯卻在這時出現了技術瓶頸,一直沒能實現登月計劃。

自從加加林成為太空第一人後,接下來的6年時間裡,蘇美兩國更是拼的你死我活,僅僅幾年時間就進行了多達15次的大規模航天活動,前前後後完成了許多高難度任務。也就是在這幾年時間裡,美國巨大的進步讓之前遙遙領先的蘇聯有了危機感。

為了讓自己保住航天領域領頭羊的地位,蘇聯開始實施自己的「聯盟號」計劃,1967年4月先後發射「聯盟1號」以及「聯盟2號」飛船。作為當時最優秀宇航員之一的科馬洛夫正好被選中指揮「聯盟1號」,替補人員則是加加林。事與願違,聯盟號在3次試射過程中很不順利,失控、爆炸、未能升空等問題一一出現。「聯盟1號」在檢測時發現了大大小小總計203處的故障,當時所有知情人都知道,接下來的載人發射一定是有去無回。

按照流程,發現問題必須等到故障排除之後才可以升空,但是馬上就到了十月革命五十周年紀念日獻禮了,但凡上報了問題,就一定會影響發射日程。如果錯過紀念日,很有可能會被處分,還有一點就是美國當時已經有了超過蘇聯的苗頭,該項目的負責人就沒有把這些問題上報。知情的科馬洛夫沒有拒絕這項任務,他痛哭道,但凡他退出,送死的就是加加林。

1967年4月23日,載著科馬洛夫的「聯盟1號」升空不一會就出現了故障,當「聯盟1號」繞地球飛行了17圈時,地面人員才取消了「聯盟2號」的發射計劃,開始解救科馬洛夫。

科馬洛夫通過飛船控制人員傳過來的數據,奇蹟般地操縱著飛船往蘇聯奧爾斯克以東著陸,但在降落時降落傘失去作用,飛船砸向地面,科馬洛夫也被燒的只剩一根腿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斗愛好者 的精彩文章:

拒收洋垃圾,禁令被無視?加拿大69集裝箱垃圾放在菲律賓
最令俄軍士兵害怕的食物,幾十種食材製成,堪稱黑暗料理

TAG:北斗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