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英雄消防員媽媽圓母親夢,攜可愛女兒「回娘家」,「我這一年忙碌並快樂著!」

英雄消防員媽媽圓母親夢,攜可愛女兒「回娘家」,「我這一年忙碌並快樂著!」

五年前的一場救火行動,奪去了應賢梅優秀的獨生兒子。四年前,先進的輔助生殖技術為42歲的失獨母親撫平傷痕,再圓珍貴的「母親夢「。今天,應媽媽帶著一歲多的小女兒夢湲回到了「娘家」——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對我來說,一個家庭有了未來,生活也有了光明。「說時,她眼裡幾乎泛出了淚花。

「失獨母親」因技術而重燃生命

應媽媽最不願意回憶的,是五年前的那一幕。2014年5月1日,徐匯區龍吳路高層居民樓發生火災,撲救過程中,兩名90後消防員受轟燃和熱氣浪推力影響,從13樓墜落我,送到醫院搶救無效壯烈犧牲。其中一名消防員劉傑,便是應媽媽的獨子。「曾有一度,我的人生與希望隨著兒子的消失一起消失了。「她回憶著,事發前兩天,兒子曾回了趟家,但母親忙於工作,甚至沒有給兒子燒上一頓他最愛的紅燒肉,就此永別。

劉傑被公安部政治部追授為革命烈士,並辦法了獻身國防金質紀念章。悲痛與哀傷,卻一直圍繞著英雄的母親,直至一絲光明照進家庭:重新孕育生命,找回寄托在兒子身上的希望和光明。在上海消防總隊的多方聯絡下,應賢梅來到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接受輔助生育治療,享受綠色通道和費用減免。兩年後,新的生命來到了這個家庭,一年前小夢湲的降生,為家庭帶來了久違的歡聲笑語。今天在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三萬例寶寶現場交流發布會上,穿著漂亮紅裙子的女孩蹦蹦跳跳,成了大家的開心果。「別看是女孩子,她頑皮得不得了!」應賢梅又愛又恨地說。

輔助生殖從」生得出」到「生得好」

「為失獨母親這樣的特殊家庭點燃希望,先進的技術、人性化的服務最貼人心。」 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副院長孫曉溪教授說,「他們一家,也是三萬例集愛寶寶中特殊的一例。」事實上,圓個母親夢,對許多女人來說輕而易舉,對少數人來說卻艱難萬分。

中國人口協會的統計顯示,我國的不孕不育率已達12.5%-15%,累計患者人數超過6000萬。孫曉溪介紹,據「集愛」統計,2017-2018年女性患者平均年齡約33.5歲,男性約34.5歲,且均有逐年增長的趨勢,平均不孕年限4年。分析不孕不育的原因,大致有盆腔及輸卵管因素、子宮內膜異位症、排卵障礙、少弱畸精子症、單基因遺傳性疾病及染色體異常等。

我國輔助生殖技術發展至今30餘年,「隨著晚婚晚育與二胎政策放開,我國不孕人群的年齡逐漸上升,這對輔助生殖技術帶來更大機遇和挑戰。」專家直言:以往要求「生得出」,而今更求「生得好」,優生優育在輔助生殖技術中顯得愈加重要,這也為現有學科發展帶來更多門檻與要求。

技術不該局限在「生殖」,更可引領前沿

22年前,第一個健康可愛的「集愛寶寶」小欣出生,她也是國內首例通過經皮睾丸內精子抽吸術(PTSA)誕生的「試管嬰兒」,今年剛滿20歲,已在美國大學就讀。小欣的成長經歷也破除了許多人對試管嬰兒的擔憂。「我們跟蹤下來,3萬例通過輔助生殖技術誕生的試管嬰兒,出生缺陷率僅為0.7%,低於中國自然懷孕分娩的出生缺陷總發生率5.6%。「孫曉溪說,毋庸置疑,保障母嬰安全始終是集愛輔助生殖治療的重中之重。

輔助生殖技術不該局限在「生殖」,更可引領前沿。專家表示,作為新興學科,輔助生殖技術已從不為人所熟知到大眾知曉,如何發揮學科更多作用?「30餘年前,我們到美國取經學習,而我們自主研發的胚胎植入前單體型連鎖分析(PGH)早已引領世界「。輔助生殖不該局限在生殖領域,而今集愛同時聯合多家醫院,打造遺傳性罕見病醫聯體,多學科聯合診治單基因遺傳性疾病。而今包括進行性肌營養不良、β地中海貧血、血友病、遺傳性耳聾在內的八十多種單基因罕見病均可通過輔助生殖進行治療。

另悉,「集愛」與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共同發起「上海慈善基金會集愛輔助生殖幫困基金」今天成立,基金旨在幫助更多輔助生殖困難家庭,為他們創造更好的醫療保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尋找「經絡瘀堵」的生物標誌物,信任機制催生顛覆性技術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