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孟嘗君打算驅逐門客,魯仲連的見解,讓他明白了寸有所長的道理!

孟嘗君打算驅逐門客,魯仲連的見解,讓他明白了寸有所長的道理!

孟嘗君在戰國時期,以手下有門客三千人而著稱於世。他這份容人的海量和涵養不是一天能夠從容練成的。

孟嘗君如果以一個人的好惡作為甄選的標準,那麼孟嘗君是養不了那麼多的門客的,更何況還有一些是「雞鳴狗盜之輩。」

但是,孟嘗君平時也是犯了這樣一個錯誤。得到了魯仲連的及時的提醒。

事情時這樣的。孟嘗君的門下,有一個門客,做事的風格,還是為人處世,孟嘗君怎麼看都不順眼,就決定辭退他。

在戰國的時候,如果一個人作為別人的門客,被主家趕了出來,那麼這個人的聲譽會遭到致命的打擊,這個人的前途基本就沒有希望,想找一個安身立命的場所會十分的困難。

當魯仲連知道孟嘗君的這個想法的時候,出言及時制止了!通過形象比喻,讓孟嘗君謹慎行事。

為了能夠說服孟嘗君,魯仲連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

魯連謂孟嘗君曰: 「 猿獼猴錯木據水 , 則不若魚鱉; 歷險乘危, 則騏驥不如狐狸 。曹沫之奮三尺之劍, 一軍不能當 ; 使曹沫釋其三尺之劍,而操銚鎒與農夫居壟畝之中, 則不若農夫。 《戰國策·齊策三》

魯仲連的這個比喻,鮮明而且寓意豐滿。

魯仲連這番話的意思是,猿猴在山間的樹木上,可以隨意地任意馳騁,靈敏無比。但是猿猴一旦到了水裡,那它的能力,還不如小魚小鱉呢。

經過險阻之地,攀爬危險的岩石,那麼千里馬也是比不上狐狸的;

前朝厲害的武士曹沫,舉起他的寶劍,即使萬人也抵擋不了他犀利的攻勢。但是,如果讓他拿起鋤頭去耕地,肯定是沒有農夫在行。

所以,魯仲連得出的結論就是:如果非要一個人放棄自己的所擅長的,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即使堯這樣的聖人,在某些方面,也會顯得技不如人。

魯仲連巧妙地將事情的責任,扣到了孟嘗君的頭上。

與其說你所要驅趕的人笨,不如說你不能慧眼識才吧。主要在於你派他去做不擅長的工作,才會讓你誤認為他是很笨的。

所謂「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就是這個道理。

故物舍其所長, 之其所短, 堯亦有所不及矣 。 今使人而不能, 則謂之不肖; 教人而不能, 則謂之拙。 《戰國策·齊策三》

魯仲連感覺孟嘗君在處理這件事情,顯得很草率。欠缺周密的思考。

於是,將自己想法,推心置腹地講給了孟嘗君。

因為所自以為的他人的笨拙,就將他拋棄,認為他不才就罷免他。從而使得這個人有被遺棄的命運,致使他懷恨在心,將來就有可能報復你,加害與你。

所以,你的做法完全違背了用人、識人的道理。

拙則罷之, 不肖則棄之, 使人有棄逐,不相與處 , 而來害相報者, 豈非世之立教首也哉!」 《戰國策·齊策三》

所謂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不要因為他人在某一方面有缺點,就全面否定了這個人,魯仲連的言論,是讓孟嘗君明白這個道理,錦上添花之舉!

孟嘗君到了最後,還是聽從了魯仲連的建議,將哪個門客沒有驅逐。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看人要看這個人的長處,少看這個人的短處,這樣才能讓這個人能力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人不是沒有本事,不是笨,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位置而已。

參考文獻:《戰國策·齊策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霞綺江練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齊國攻打楚國,陳軫獻計與秦惠王,秦國就能做到坐收漁翁之利!
公孫衍本來可以成為宰相,怪秦武王做事不周,讓甘茂抓到了把柄!

TAG:霞綺江練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