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東坡在定州

蘇東坡在定州

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蘇軾仕途達到頂峰,以兵部尚書主持完皇帝的郊祀大典後,進官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

此時,哲宗皇帝親自主持朝政,而支持「元祐更化」的後台高太后讓權,一場政治鬥爭、人事變更的暴風雨驟然而起。蘇軾意識到國事將變,自己必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

果然,元祐八年(1093年)三月,朝廷內部黨爭加劇,蘇軾、蘇轍兄弟被御史董敦逸、黃慶基連上七狀,蘇軾被以「訕謗先帝」的罪名屢遭彈劾。

八月,蘇軾以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左朝奉郎、定州路安撫使兼馬步軍都總管、知定州軍事及管內勸農事、輕車都尉、賜紫金魚袋,除知定州。

此時是東坡一生中最危難的時刻,官場失意,賢妻亡故,無疑給他以極大的打擊。東坡的心情是極度悲憤、沉重和孤獨的,他在給弟弟的詩文中發出了「今年中山去,白首無歸期」的感慨。

迫於無奈,東坡於元祐八年(1093年)十月二十三日赴定州任。

當時,定州是大宋邊陲,北臨契丹(後稱遼),管轄七縣一寨,河北軍區還要負責兩州三軍的防務(即定州、保州,安肅軍、廣信軍、順安軍),軍政責任重大。

蘇軾下車伊始即定下「整軍經武,振興經濟,關注民生」的治州方略。

此時,定州軍政腐敗,兵餉過低,軍營破爛,官兵貪污盜竊酗酒賭博的情況尤其突出,士兵毫無戰鬥力可言,強虜一旦入侵,必然一敗塗地。

東坡來定州第一件事情就是整飭軍紀,他頒布約法三章,對紀律鬆弛、偷盜、賭博、酗酒,嚴加整飭。他向朝廷申請專款,修繕營房,使官兵的居住條件大大改善。

為了加強邊防建設,他在「弓箭社」的基礎上,發展民兵,組織各村各庄青壯年人,「帶弓而鋤,佩箭而樵」,邊生產邊備邊,遇有敵情,擊鼓相召,頃刻可招致千人赴前線自衛。

蘇軾又著手發展生產,振興經濟。為了安撫百姓,蘇軾明令禁止徵收苛捐雜稅。並兩奏朝廷:實行「糧米減價」和「開倉貸米」,讓農民「候豐年以還新官」。用此法使定州5萬饑民度過了荒年。

他還開發城北的兩千多畝水地引進稻種,授百姓以技術,這年此地千頃碧綠,產米頗豐。

蘇軾下鄉時看到農民邊插秧邊輕聲歌唱,心下琢磨,插秧本是勞累枯燥的活,唱唱歌可以解除疲勞,又能提高勞動效率,於是就把農民的歌曲記錄下來,然後去粗取精,為他們填寫通俗小調,名為「稻秧歌」。現在還流傳著「水上白鶴驚飛處,稻禾千重盡秧歌」的歌謠。

蘇軾是個興趣極廣的人,有了餘閒,當然不會讓生活如此乏味。他喜歡出遊,這樣既可巡察民情又可觀賞風光,一舉兩得。

一次他與定州簽判李之儀沿著孟良河故道,曲徑回涉,溯流而上,穿越萬里口,透過蘆花叢,岩石兀立,柳暗花明,天工奇觀,展現眼前。興緻既來,揮毫而就,寫下著名的詞《行鄉子》: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

酒斟時、須滿十分。

浮名浮利,虛苦勞神。

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

且陶陶、樂盡天真。

幾時歸去,作個閑人。

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編者註:此說存疑)

儘管蘇軾在定州任上忠於職守,一振頹風,取得令人矚目的政績。但朝中恢復熙寧、元豐新法,打擊元祐大臣的政變在哲宗的支持下十分囂張,1094年閏四月初三,蘇軾接到被「責知英州(今廣東英德)軍州事」的詔令。

才到真定(今正定,欒城北鄰),又接重新論罪的新命,認為對蘇軾處理太輕,「告下降充左承議郎,仍知英州」。

之後更被貶官惠州、儋州,從蠻山瘴雨的嶺南,到孤懸海外的儋耳,真正是萬里投荒歸期無日。

但蘇軾畢竟是蘇軾,他能駕一葉扁舟,出沒於驚濤駭浪而從容應對,豁達處之。在白露橫江、清風徐來之際,他以自己更為曠達、疏狂的性情和俯仰萬世的思考,來壓制內心深處對人生變遷、世事無常的感傷。

於是,所有的不幸與困苦,都在這曠達的胸中渺小得如同一縷遊絲,一縷輕塵。在這場與邪惡的拔河中,蘇軾取得了心靈上的勝利。

於是,他遠離了喧囂,回歸於清純空靈,他習慣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脫。

蘇東坡在定州任上,常以詩文抒發自己的感情,著述頗豐。據考,他在定州的半年時間裡,創作詩29首、詞1首、賦2篇、銘1首、頌1首、祝文8篇、祭文3篇、表6篇、啟6篇、奏議6篇,凡63首(篇)。其中,《松醪賦》和《鶴嘆》、《雪浪石》等詩成為不朽的名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東坡傳 的精彩文章:

蘇軾10首詞,告訴你什麼才叫豁達人生!

TAG:蘇東坡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