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人官員的後代帶領鄰國打中國,費數十年未破防線,最終國破家亡

漢人官員的後代帶領鄰國打中國,費數十年未破防線,最終國破家亡

中國文明在創立之初、有文字記載以來,就承受著各種不同的挑戰,有的是不可避免的天災人禍,有的是覬覦我國資源的外敵入侵,走過五千年的風風雨雨,始終屹立在東亞之巔。華夏從黃河流域的一個小部落,擴張到如今的「雄雞」帝國,不僅僅是「運氣」原因,還有著實力原因。任何背叛者,都無法從中國手上討到一分好處。這不,有一漢人官員的兒子帶領鄰國大軍打中國,費數十年時間未破防線,最終惹得自己家破人亡。

緬甸,地處東南亞,中南半島上的一個小國,從很早開始就依附於中國王朝,尋求我們的庇護。在十三世紀末,也就是中國的宋元時期,緬甸境內盛極一時的蒲甘王朝滅亡,緬甸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各方勢力爭相角逐緬甸王位。

時間來到一百年多年以後,緬甸在明朝的統治管理下安分了一段時間,1527年卻發生了一次大動亂。明代雲南緬甸軍民宣慰使司土官、東吁王朝的王莽紀歲被殺,其中被殺的包括他的妻子兒女。明朝政府考慮到自身情況,便未多加干涉。

莽紀歲的兒子莽瑞體做了東吁王,開始帶領緬甸走上鼎盛。東吁王朝充滿朝氣日益強盛,而大明王朝卻因各種問題逐漸日薄西山,東吁王莽瑞體覬覦中國遼闊且肥沃的土地,還有那無窮無盡的各種物資,心中動了邪念,想攻佔下幾個省來試試。

中緬問題就是中原王朝與周圍番邦問題的縮影,中國強大時,他們主動前來朝賀,表示順從請求庇護,臣服在我們的腳下,接受任命和統治;但一旦中國虛弱,他們絕對不會客氣什麼,直接撲上來搶奪我們的東西。莽瑞體的父親是漢臣是明臣,卻帶領緬甸這個鄰國傾盡全力攻打中國。

莽瑞體執政期間,有所克制,不敢硬碰硬,衝突規模都是比較小的,盡量避開大規模的交貨。可以把這個視作「試探」,禿鷲們對動物的試探生死,若是禿鷲們確定它死了,必然會蜂擁而上啃咬它的肉。一旦撲上來,不是死,都會變成死。當然也有可能是禿鷲被反撲而死。

莽瑞體外出狩獵被人暗殺後,莽應龍、莽應里父子接連登場,成為東吁王朝的新王。他們知道明帝國不如當年霸氣,所以不再滿足於小規模的試探,而是開始動用上萬的軍隊,開始攻城掠地,鯨吞大明。有點不可思議,更有點夜郎自大,他們不會想到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明帝國再虛弱也不是他們所能抗衡的。

東吁軍隊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三次不行四次,連續出兵進攻了雲南好幾次,可是三代人數十年時間裡,他們連明帝國的防線都沒攻破過。每一次入侵,東吁王都是傾盡全國之力,窮兵黷武。雲南省的明人不太當回事,一次次被動的打退他們,但他們的行為也激怒了明朝君臣,以小國擊大國,吃了熊心豹子膽不成?

終於,東吁王朝受不了了,昔日強盛的國家變得弱小無力,四處城邦相繼獨立,莽應里只能龜縮在都城內保平安。外族人和本族人聯手攻進都城,滅亡了東吁王朝,莽應里被監禁後被殺,財寶和妻女被敵人瓜分一空。而莽應里的被俘與他的衛隊拋棄他有很大的關係。

後話:莽應里也是一位可憐人,但可憐之人多有可恨之處,蚍蜉也想撼動大樹?不是自討苦吃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人說古啊 的精彩文章:

女皇酷吏統治下的盛唐,宰相於他們是草芥,李唐宗室被屠殺殆盡

TAG:今人說古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