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26年,中國人用一張圖,鎮住了所有老外

1926年,中國人用一張圖,鎮住了所有老外

1926年,在美國費城世界博覽會上,中國代表方展示了一件特殊的展品。

就是這張《國語四千年來變化潮流圖》(以下簡稱為《潮流圖》)。

圖片邏輯清晰、簡約明細,呈現了四千年來中國的語言、文字的變遷,文學的源流、派別,讓外國人對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讚嘆不已。

這張《潮流圖》,當之無愧獲得了當年博覽會的甲等大獎。

黎錦熙,攝於1924年

畫圖的人叫黎錦熙。

中國著名的教育家、語言學泰斗、漢語拼音的首創人和推廣者,毛澤東的良師和摯友,九三學社的創始人之一——黎錦熙。

他被譽為「現代漢語奠基人」之一,「拼音文字的奠基者」,一生致力於漢語言文字改革。

我們今天說的「普通話」的概念,就是由黎錦熙先生提出的。

1924年,他編寫出版了《新著國語文法》,這是我國第一本系統講解白話文語法的著作,曾連續再版二十多次。

民國版《新著國語文法》封面

1926年,應中華教育改進社之邀,黎先生創編了《潮流圖》,介紹中國語言文字的流變。

幫他一同審定內容的,有趙元任、錢玄同、劉半農,而這幾位都是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語言學家、文學家。

當年,《潮流圖》在美國費城世博會上一經展出,即引發轟動!

漢字是如何從圖畫一步步變成今天的模樣?

中國的遠古口頭歌唱,又是如何發展成現代白話文學的?

在這幅圖上,一目了然。

1929年,《潮流圖》再版,黎先生又加上大量的批註,以藍色字體補充了各種與文字學、語言學相關的文學典籍和名家作品,儘力給國內的普通讀者提供一份完整的思維導圖。

在圖上,你也可以讀到漢字發展演變的歷史:

在公元前18世紀及更早,人們還未發明漢字,只依靠圖畫來記錄,圖畫文誕生,然後是甲骨文(又稱殷契文)。

以日、月、虎、禾、目為例

從公元前10世紀起,逐漸有了大篆,經過秦朝(公元前3世紀)的「車同軌、書同文」,大篆變為小篆,東漢時再轉隸書,到唐代的時候,漢字的形態逐漸固定,直至今天。

原本複雜的信息,經過信息圖式的表達,清晰直觀。

有學者對《潮流圖》上密密麻麻的藍色注釋做過統計,黎先生共列出了167種小學要籍和173種文學典籍,以及歷史上的著名語言文字學家、文學家,並注有簡短精要的解題評述。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上下四千年間,國學要籍,詩聖文豪,燕行魚貫,盡列在目,求學門徑,自然不亂。

黎錦熙與國語運動

黎錦熙, 1890年2月出生於一個以科第起家的書香門第。

4歲時,父親便在自辦的「長塘杉溪學校」,為其聘請了幾位有秀才功名又能摻用「新學」的教師,開設中西合璧課程。在講授「四書、五經」的基礎上,也講授算學、格致、博物、音樂和美術等新課目。

他16歲時應童子試,中秀才。這也是滿清政府最後一屆科舉考試。

青年黎錦熙,攝於1907年

6年後,學貫中西的黎錦熙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從湖南優級師範學堂史地部畢業,任湖南省督軍譚延闓的秘書。到任數天,黎錦熙感於軍隊複雜,政綱不振,旋辭職。

隨後,黎錦熙先後創辦《長沙日報》、《湖南公報》,但由於主張全國統一,絕對民治,政見有悖於當局,其創辦的報紙或被改組或被查封。

1913年,黎錦熙受聘到湖南省第四師範學校擔任歷史教師,在毛澤東所在的班級——預科第一班教歷史課。在這裡,他受到了毛澤東等學生的尊崇。

當時的知識分子們多質疑傳統,希望向歐美學習,尋求富國強兵之道。在他們看來,國強需要民智,民智需要教育,而普及教育需要有容易學習的語言文字。

於是他們發起了以「言文一致」「國語統一」為口號的國語運動,主張用白話代替文言成為書面語,並希望借統一國語來促進各個地域之間的溝通和團結。

黎錦熙就是其中一員。

黎錦熙(左)與葉聖陶合影,攝於1974年

除了辦報、教學外,潛心研究語言文字的黎錦熙越發感到中國地域廣闊,方言太多且雜、交流不易,加之言文脫節,語言、文字改革勢在必行。

1916年,在他和同仁的倡議組織下,以蔡元培為會長,以宣傳國語統一(即推廣普通話)、言文一致(即普及白話文)為宗旨的「國語研究會」正式成立。

黎錦熙率先在北京開辦了第一屆國語講習所,繼而將其撰寫的《新著國語文法》(1924年出版)等書,在北京一些名校作為課程講授,用大量事實證明白話文不僅有「法」,而且「法」則嚴密。

《新著國語文法》這本書,第一次科學地、系統地揭示了我國白話文內在的語言規律,是我國第一部完整的、具有自己獨特體系的、將傳統語法體系應用於現代漢語的專門著作,也是我國現代漢語語法的奠基之作。

1926年,他與趙元任、錢玄同等六人確定了以北京音為國語標準音,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普通話」。

1950年版《中華新韻》封面

後來,他又主編了《國音常用字彙》《國語辭典》《中華新韻》三本辭典,推動了注音符號和普通話在全國的推廣,也推動了中國的掃盲運動。

他還參與制定了《漢語拼音方案》,他說:

「這個運動關係到千千萬萬個老百姓,我國文盲多,應該去做這件啟蒙工作,為最大多數人謀最大的幸福,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

1949以後,黎錦熙和同仁們又組創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個文改組織——中國文改協會,推動中國漢字的簡化、整理工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張遠:博物館想成為「網紅」,卻沒想過代價
張旭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的歷史淵源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