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擁有兩年喝茶經驗的茶友,為什麼還會買到做舊白茶?僥倖心理

擁有兩年喝茶經驗的茶友,為什麼還會買到做舊白茶?僥倖心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藍小笛在維權。

七夕節快到了,藍小笛預備給對象製造點驚喜,雖說送名包,送首飾,送化妝品,送香水很俗套。但也很保險,基本上女性對幾件物品,抵抗力為零。

藍小笛大手一揮,在購物平台上置辦了一條的某牌項鏈,看賣家秀,那blingbling的鑽石,果然吸睛。

李麻花這個八卦的,看完成交金額後,揶揄他:「平時,也不見你給我倆送點啥,以後有好茶,不喊你了,重色輕友。」

收到貨後,藍小笛還跑到李麻花跟前炫耀。

果然,這一嘚瑟,被發現買到了A貨。

這花了五位數,買到了A貨,於情於理不符,可殘酷的現實,就這樣降臨到藍小笛頭上,也不知道這傢伙,能在七夕前,搞定他的神秘禮物嗎?

買到假貨,這類慘痛的購物經歷,人的一生至少會遇上一次。

甚至於,是在我們熟悉的領域「翻車」。

《2》

前不久,有茶友私信鑒茶。

「最近買了幾餅2008年的老壽眉,喝完之後感覺有點奇怪,茶湯發酸,還有鎖喉感,這是怎麼回事兒?」

話匣子打開後,茶友開始具體描述這段買茶的經歷。

「我喝白茶,也有兩年了。之前也網購過,在茶城邊上的茶葉店裡也喝過白茶,但遇到喝完白茶鎖喉還上火的情況,卻是第一次。」

一餅白茶,不論存放了幾年,都不該出現發酸,鎖喉,喝完上火的情況,這是品質出了問題,要麼是加工工藝差,用了渥堆發酵。要麼倉儲沒做好,茶葉受潮變質。

但村姑陳更加好奇,茶友說了自己有兩年的喝茶經驗,那為什麼還會買到這些品質如此惡劣的茶?這些老白茶,從哪兒來。

「這是網購的,***品牌,感覺在互聯網上做的廣告不錯,算是知名企業了吧。」

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具體品牌名稱,就不透露。沖著廣告買茶,只能說該品牌的廣告,很到位,有廣而告之的效果,廣告費沒白花。

村姑陳斟酌再三,還是決定告訴茶友真相——你這是買到了做舊老白茶。

茶友心裡,其實早有七分答案。

「我猜到了,當時買了8餅茶,才600元。這種價格,八成沒什麼好茶。」

既然知道太過便宜,有可能會是做舊茶,那為什麼還要鋌而走險,買下這些茶呢?

「我就想碰碰運氣,萬一買到真的呢。」

抱著僥倖的心理買茶,這是買到做舊白茶的根源。

心存僥倖,會讓你暫時遺忘自己之前的喝茶經歷,甚至於前兩年的白茶經驗,在「僥倖」二字前,土崩瓦解。

買白茶,尤其是老白茶,切莫有僥倖的心理。不想花錢買了吃虧,那咱們在買茶時不能偷懶,該有的標準,不能丟。

白茶選購,講究望聞問切。

《3》

望。

望字口訣,主要是通過雙眼實現。買茶前,當然要先看一看。

看什麼呢?

一是白茶的年份,二是白茶的形態,三是白茶的外觀,四是白茶的湯色。

四個指標,一個都少不了,通過這些細節,能夠獲取我們想了解的訊息。

年份,可以通過白茶的外觀顏色以及一些細節體現。

新茶,它的顏色是鮮亮的,鮮活的,主要色調,以綠色為主。春茶綠得鮮嫩,秋茶綠的深沉。

老茶,它的顏色則褪去了光澤度,不似新茶時期那般鮮綠,多了幾分老練,顏色更加地深邃。春茶原本的綠色,逐漸褪色,換上了黃綠色的裝扮。秋茶也變得更加深沉,黃褐色、古銅色葉片居多。

通過顏色分辨,可以初步判斷白茶屬於新茶,還是老茶。

同時,望這個環節,還要看白茶的等級,它是屬於白毫銀針、白牡丹還是壽眉,春白茶還是秋白茶。

白毫銀針, 就該有銀針的模樣,一旗一槍,芽頭肥壯,白毫密披。白牡丹,一芽一二葉,芽頭秀長,葉片纖細,茶梗短小。壽眉,一芽三葉、四葉,芽葉相連,茶梗粗大。

等級不可輕易混淆,一旦換了個名稱,那價格差距,可不止一點點。認準等級,才是選購的基本原則。

《4》

聞。

即要通過嗅覺,去感受白茶的香氣變化。

從香氣這個指標,也能鑒定白茶的基本品質情況。

聞香氣,從五個細節入手。

干茶香。茶葉在正式沖泡前,需要先聞干茶的香氣,干茶香氣應是舒服的,清爽的,清甜的,沒有煙味、酸味、焦味等不該屬於白茶的氣味。

若是干茶香異味濃烈,這茶在購買時,要提高警惕性。香氣怪異的茶,買到手不過是徒增煩惱罷了。

杯蓋香。白茶品質好與否,沖泡後一切自有分曉。經過沖泡後,茶葉的品質如何,香氣會透露信息。香氣清爽,沒有異味,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品質好的白茶,香型豐富,層次變化多。

新茶的杯蓋上,花香層出不窮。常見的還是那幾種,梔子、含笑、百合、茉莉、鈴蘭、夜蘭、米蘭等。這些香氣,在杯蓋上彙集,隨著杯蓋溫度的降低,香氣逐步變化,花香交替出現,讓喝茶充滿驚喜,似阿甘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衝,會有什麼香氣在等著你。

老茶的杯蓋,花香少了,淡了,但葯香卻極盛,這些葯香熟悉,溫馨,似草藥鋪子里的香氣,又像夏季里熬的涼茶,充滿兒時的回憶。

要是遇上品質好的壽眉餅,還能邂逅清甜的果香、棗香等氣味,這是老茶的專屬魅力。

而品質不好的白茶,或者做舊的白茶,則沒有這些香氣體驗。

落水香,與杯蓋香的香型一致,好茶的湯水裡,是能夠體會到香氣的存在,而不是簡單的水味。

掛壁香,是在喝完茶後,殘留在被子上的香氣。優質的白茶,掛壁香持久、清甜。

就連葉底,也是充滿香氣的。

沖泡10次後,葉底的香氣逐漸變得樸素,原本的花香消失,留下類似粽葉的香氣,鮮筍的氣味,但同樣是溫馨的舒服的。

《5》

問。

即了解產區、年份、工藝、倉儲條件等。

這些信息,在選購老白茶時,尤為重要,通過簡單的了解情況,能夠輔助判斷白茶的真實性。

比如遇到十年以上的老白茶時,要重點了解它的來歷。

常見的措辭——這茶,散茶陳化了十年,去年才壓的餅。

這類說法,根本站不住腳,有這一言論出現,基本也可以認定為是做舊白茶。

陳化了十年的散茶,價格要遠遠高於餅茶,如果商家手上真的有十年的散茶資源,是捨不得壓成餅。以散茶壽眉,價格還會更高。何必要捨近求遠,捨本逐末,辛苦地壓成餅呢?

所謂的散茶陳化十年,只不過是給做舊茶找的借口。

所以,在購買老白茶, 多多了解情況,很有必要。

《6》

切。

即喝茶。茶買到手,終究還是要喝。不論是現在喝,還是存十年再喝,白茶都擺脫不了「飲用價值」這四個字。

喝茶時,只要感受幾個指標。

茶湯是否順滑。

茶湯是否苦澀。

茶湯是否稠滑。

茶湯是否甘醇。

茶湯是否有香。

這些都是我們在喝茶時,要關注的要點。一杯好茶,是清甜、順滑、柔和、甘醇、細膩、稠厚,香氣落水,沒有苦澀味。滿足這些條件,茶品質不太差,值得我們購買。

要是像茶友所描述的,茶湯酸、苦澀、喝完鎖喉,擁有這些特徵的茶,品質太差,不值得買。

《7》

擁有兩年喝茶經驗的茶友,為什麼還會買到做舊白茶?

因為僥倖!

與價值嚴重相背離的價格,是亞跨茶友理智的最後一稻草。

「價格這麼便宜,為什麼不買?萬一遇到真的老白茶呢?」

事實勝於雄辯。

所謂的低價老白茶只是一種誘惑。真正要買到優質老白茶,還是中規中矩,按照「望聞問切」的方式買茶。

盲目崇拜價格,不如實在購茶來的保險。

好茶,從來不會自降身價。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武夷岩茶新茶火未去,對身體不好,還是隔年的岩茶好?
看完這三點知識,讓你更懂武夷岩茶水仙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