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願你一生勇敢,不負聰明

願你一生勇敢,不負聰明

來源:晴媽說(ID:qingmashuo)

今天這篇文章,是討論近期經常被人談起的尖子生問題。

在海淀區,有傳說中的八少八素和早培,有一秒刷爆的英國某英語考試網站,在順義區,有全世界送孩子參加的體育比賽,有每天放學後排滿的最優秀家教列表。無論在哪個區,都不缺少「樣板孩」,語數外成績頂尖且業餘愛好樣樣出色的孩子深深震撼著吃瓜父母。

這兩個區的家庭,無論是從經濟條件、教育資源,還是從孩子的天生遺傳因素,都算是全國最好的家庭了。但她們的普遍焦慮情緒也遠遠高於全國普通家庭。

為什麼會如此呢?

原因很簡單:孩子的資質很好,父母希望讓孩子成為最優秀的那一個。這是「資優生」培養的典型心態。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聊兩個話題:

1)資優生該如何培養?

2)資優生的問題在哪裡?

01

火爆的天才班和英語考試說起

在很多海淀父母心裡,不知道「八少八素和早培」是值得笑話的。其中,八少是「八中少年班的簡稱,15 歲考大學;「八素」是八中素質班的簡稱,17 歲考大學;「早培」是人大附中早培班的簡稱。這些專門選拔天才兒童的班級,以超前學習出名。頗為類似於八十年代開始興盛的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

本來我以為這類「少年上大學」的班不流行了,也以為「提前學」早已不是父母觀念,但仔細了解一下才發現,最近這幾年這條路還是甚為興盛,甚至烈火烹油之勢超越當年。

據說 2018 年「八少八素」少年班招收 120 人,報名 13000 多人;人大附中早培班報了 14000 多人。英國劍橋英語水平測試 KET 和 PET,開放報名當天就刷爆網站,一秒搶光名額,有的家長報不到北京的名額,就給孩子報外地名額,結果河北、甘肅……名額都沒了。據說還有一些公立和國際學校優秀學生,小學就去考成人托福,成績斐然。

總而言之,瘋狂的尖子生考試。

為何有這麼狂熱的尖子生考試愛好呢?

原因大致有三點:

1)覺得孩子有天賦,不想辜負天賦,想把孩子培養出最頂尖成就;

2)小升初競爭激烈,現在不允許統一招考,於是名校看各種競賽獎項作為名校點招標準;

3)被周圍環境裹挾,就像紅桃皇后,你只有同樣奔跑,才能保持在原地。

今天我先不說後兩點,因為都和大環境相關,有空我再慢慢聊。我今天就想說第一點:認為自己的孩子資質好,想從小按照頂尖人才的方式培養。

我想聊聊,資質好的孩子,要如何成長。

02

從理科實驗班的經歷講起

事實上,我自己小升初的時候,走的就是數學競賽-理科實驗班路線。

天津市的小升初,從二十年前就是白熱化狀態,當時全國很多城市小升初都還是直升,天津市就是統考,市重點、市級區重點、區重點中學層次分明,0.5 分就差出千百個名次。在這種情況下,小學奧數和重點學校點招成為很多學生的重點戰場。當時天津市的重點中學也辦奧數培訓班,在奧數培訓學校嚴格按名次分班。

換句話說,今天很多父母狂熱的路,我二十年前都經歷過。

當時的結果如何呢?

我從五年級開始進入奧數學校,一直在年級一班,而後通過了另一所著名初中的點招,進入超常實驗班。當時天津市只有這一個所謂的超常學生實驗班,五年讀完初高中,高考和競賽兼顧。當時有四五千人報名,我考了全市第七名。

可以說,我算是當時奧數選拔賽的「贏家」。

Photo by Crissy Jarvis on Unsplash.

"那你今天會想要推女兒再走這條路嗎?"

不,我應該不會推女兒走奧數選拔之路。

"為什麼?"

我希望她有更廣泛的生活空間。

"學奧數不好嗎?"

沒什麼不好。只是這條路是一條適合真正對數學有極特殊天賦的孩子,那種天賦類似於有運動天賦的孩子去體育學校做體育特長生。很多要強的孩子也可以通過測試,成功考上,但如果沒有特別的數學天賦,在這條路上走不遠。

"怎麼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沒有特殊天賦呢?"

很簡單,熱愛就是天賦。有天賦的孩子會展現出對這個領域極強的興趣。

"興趣也是成功帶來的吧?剛開始沒興趣,也許成功之後就有興趣了?"

這個事情,怎麼說呢……我就是不希望她混淆對「成功」的感覺,和對「事情」的感覺。我希望她能更敏感地體會到,什麼是內心深處真正熱愛的事情。

我還是繼續分享一點我的過往經歷吧。

Photo by Ray Hennessy on Unsplash.

03

兩年前的演講,有關「聰明」

兩年前,我應哈佛大學駐中國代表處的邀請,給他們的一個青少年營的活動演講。

這個青少年營是從全國高中甄選出的優秀學生,層層篩選,都是尖子。雖然是讀書主題的活動,但入圍的難度還是很高。哈佛的活動,畢竟自帶光環。北京一場,上海一場。

兩場演講我都用了同一個題目:《願你一生勇敢,不負聰明》。

我說:「我在這個會堂里講的東西在其他地方可能都不會講,因為有些東西說給一般人聽比較刺耳,但我相信你們會懂。能坐在這個會堂里的你們,都是很聰明的,在各種考試中也能證明你們聰明。而我要講的,就是如何對待聰明,走出聰明帶給自己的桎梏。」

然後我講了聰明可能遇到的問題,也講了我的建議和鼓勵。

第二場演講結束後,會場後排有一個女孩站起來,說:「我覺得你從一開始就說『聰明』,聽著挺刺耳的。」我說:「你說的沒錯,所以我平時在外面並不會講。我只是在這樣一個場合,針對一小部分人講的,我想會有人明白我在說些什麼。」

事實上,兩場演講結束後,都有孩子找到我。

第一場有一個男孩從後面追上我,跟我說:你說的對,我就是那種做什麼都很快的,也得過不少競賽的獎,但我不知道怎麼找到自己的動力。

第二場結束後,有好幾個孩子跑到後台,一個女孩說:我完全明白你在講什麼,我就是像你描述的那樣,從小就是第一名,但很多時候內心會很脆弱。周圍的幾個孩子也點頭。其中一個男孩還提出跟我抱一下,希望得到一些鼓勵。

那個時候,我覺得我的努力是值得的。

是的,很多時候聰明孩子面臨的是共性問題。聰明,是一種很容易被識別的特徵,也是非常容易被周遭環境捧在手心上的特徵。但也因為如此,聰明的孩子也很容易走入一些共同的問題圈。

我也曾經在這問題圈裡徘徊很久。

04

關注成就,還是關注事情

我算是從小被說「聰明」一直到大的孩子。小學第一個學期期中考試,得了年級第一,老師說那一年試卷偏難,沒想到有人能全滿分。從此之後在各級都拿過年級第一,高中畢業也還是學校的第一。

而這個過程,對我而言並不是很困難。我沒刷過題,小學時候放學先在戶外玩到天黑;中學放學去打籃球,從小做學校主持人,也做校園電視台、參與文藝演出、校學生會。學習也不需要父母督促。

總而言之,我沒有感受過學習辛苦。

講這些事情貌似非常裝逼,但我必須在這些方面誠實地講出來,然後才能用同樣的誠實,把我經歷過的真正的困難講出來。

我經歷的真正困難,在於大學之後,當我真正需要面臨人生選擇的時候,內心深處對於自我和事物的感知。

我在大學有一段時間陷入「自我懷疑」的困境,我成績和業餘愛好都算不得出色,自己想要為之努力的寫作也毫無進展。這種時候,我就不停給自己制定「成就」目標,每年都定新年的成就目標,幻想自己某些方面大放異彩。

可是常常事與願違,某一年並沒能做出我給自己定的傑出目標,下一年也沒完成目標,這讓我十分焦慮,常常臨近年末就用盡辦法想趕上進度,例如被退稿的作品發瘋似的修改,期望在年內發表出來,完成我對自己設定的目標。而這樣就越發不成功,更懷疑自我。

直到過了好幾年,我才慢慢發現癥結所在:我混淆了對「成功」的感覺和對事物本身的感覺。

舉個例子,如果喜歡的是站在第一名的領獎台上,那麼游泳時想的更多是成功的步驟;但如果喜歡的是游泳本身,那麼游泳時感受的可能是身體和水接觸的感覺,人在水下奇妙的變化,調動身體肌肉撥開水面的觸感,頭腦中想的是更純粹的身體姿態的細節。

弔詭的是,在人生的很多領域,以前者心態都不如後者心態帶來真正的成功。

我第一次意識到這一點,是在一堂大提琴私教課上,當時我已經學了兩三年,給自己的目標是今年學到能在年底的聚會上拉曲子。但是有一次上課的時候,老師打斷了我的演奏,直言不諱地問我:你是不是沒有在聽你拉的聲音?你真的聽不出來聲音本身的音色好壞嗎?那個時候我發現,我確實沒有全身心感受聲音,我只關心儘快推進練習曲的進度。

這件事本身給我很大的刺激。我開始慢慢感受到,當其他人真正喜歡一件事的時候,在他們做這件事的時候是怎樣全心投入的。

跳舞的時候,專註的是肌肉和身體的感覺。寫作的時候,專註的是記憶引起的細微情緒。研究數學的時候,專註的是方程兩邊的意義。我羨慕他們那種發自內心的專註,能夠每天沉浸其中,而不讓隨時隨地的進度審查干擾心流。

不能沉心感受事物,是任何領域無法精進的最大障礙。

05

局部最優 vs. 全局最優

正是在這個時候,我意識到「聰明」給自己設下的障礙。

我曾經太過容易地達到各種事的成功,因此習慣於站上山頭的感覺。恨不得一腳就邁上山頭。我熟悉的就是怎樣每年在各種山頭打卡,無論是各式各樣的考試,還是學校里的學生組織和各種文娛活動中打卡。

可是校園裡的小山頭,對於人生的高山而言是無關緊要的。人生中的各個行業領域,都是一生攀登而到不了頂端。如果熟悉的只是山頭打卡,往往沒有耐心一步一步踏實走山路,更無法接受那種「看不見頂端、只是一直在路上」的長期登山過程,那就做不到真的卓越。接受不了寂寞長路,就完全不能攀登任何真正的高山。

原先有一個說法,當人工智慧AI尋找策略的時候,很容易把自己卡死在「局部最優」,也就是某個小山頭。演算法往任何一個方向探索都會發現比現在更差,因此不被接受,就無法下降到谷底,也就不能找到更高的真正「全局最優」。

我曾經的問題,可能也是很多聰明孩子會遇到的問題:習慣於快速站上山頭,不習慣於長久在山路上摸索。

對我來說,從小到大各方面的成績和輕易性,讓我誤以為成就感就等於興趣。我想嘗試各種事情,其中有很多並不是因為我有沉醉的愛,而是因為我喜歡給自己打勾:你看我又會一項新技能了,你看我這也好,那也好,什麼都好。其中絕大多數都像考試,每年都能向人展示。

可是真正的人生是什麼樣的呢?

真正的人生成就,屬於極致的沉醉者。在更廣闊的世界中,在更長久的人生里,最終是對一件事極致的敏感和熱情,才能讓一個人摸索出攀登的道路。就好像全世界不存在,只有自己和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種時刻,內心澎湃如大海。聽一個音符,就像音符里包含宇宙;推一個公式,願意數十年如一日;寫一行代碼,就像全世界都安靜下來。

想要在真實世界裡做出一些重要的事情,就需要一個人將自己全然打碎,忘掉所有既往,有一種從山腳開始攀登的赤子之心。然而很多習慣於在小山頭上用成績證明自己的人,不願走下山谷,被卡死在自己的小山頭上,也就很難攀登真正永無止境的高山。能走出這一步,需要的勇氣多於才華。

換句話說,有的時候,「聰明」阻礙了真正的「勇敢」。

06

願你一生勇敢,不負聰明

回到教育上,對我的小孩,我有什麼樣的期望呢?

我希望她能真正對內心誠實而敏感,找到自己一生所愛。

我曾看到一些人工作的樣子,用高超的科技做CG動態,他們日復一日進行繁複的處理,但是為此興奮,為了想像的實現而廢寢忘食。我也知道真正熱愛數學的人是什麼樣子,那些數字和符號,是他們頭腦中閃閃發光的星星。我見過沒學過繪畫,卻成為暴雪第一流美術師。我見過頂著「成功者光環」的人志得意滿做電影,最後狼狽收場的,也見過真的熱愛電影,從劇務吃盒飯做起,每天看幾小時電影自學,最終呈現出劃時代作品的人。

換句話說,我見過「頭頂有光」和「內心有光」的人,後者比前者的道路遠得多,能走向無窮。

我會讓女兒嘗試各種東西,學數學、學語言、學一點藝術、學一點音樂、學一點體育,也學一點科學,但我不會對短期成就有要求。我只是希望她能在廣泛的接觸中,對內心敏感,慢慢摸索出內心真正光亮之所在,摸索出自我的樣子。

我不覺得資質好的孩子,一定要超前學習、跳級,甚至不覺得資質好必須進入頂尖學校。事實上,「最頂尖的位置」是很多人嚮往的位置,但它也只是千萬個位置之一。如果資質好變成了「必須搶這個位置」,那其實是降低了自己的自由度。

在我面臨畢業選擇的時候,我周圍很多人的選擇是十分局限的。理工科對人生的選擇,基本上是在頂級高校或者公司做科研;社科類對人生的選擇,局限於一些投資機構、大銀行、諮詢或世界 500 強,職位選擇不外乎幾類:諮詢、投資、研究、管理實習生。在那個時候,覺得似乎全世界只有這幾個職業,其餘都是不可考慮甚至不存在的。

後來接觸的領域更多了,看的世界更大了,才發現這幾個職位只不過是全天下千百條路中間的幾個,它們確實挺好,只是遠遠不意味著全部。我們每每做一些項目,發現很多領域有廣闊的市場、全新的血液,但鮮有名校生參與。一些新興業務蓬勃發展,創意產業一天天變化,到處都是新的項目機會尋找人才,而這些流動的世界,鮮少出現在名校生眼裡。

這個世界上,形形色色的職業太多了,在創新時代有一些工作可能很多人都沒聽說過。

設計顏值與交互俱佳的新產品、策劃體驗豐富的浸入體驗、為歷史人物設計虛擬現實呈現、規劃突破傳統邊界的跨界互動合作、以想像力為核心的內容事業、對精準用戶群體有吸引力的圈層事業、新科技與新的社會形態結合、與現實發生交互的電影導演、聲音裝置藝術家、氣味品鑒師、虛擬偶像打造者、遊戲設計大師……

我相信,未來一定只會有更多選擇,更多路徑。企業形態革新的速度也只會越來越快。只要人生不給自己太多條條框框限制,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那條路。

在這樣的時候,怕的不是一無所有,怕的是自我設限。越是資質優異的孩子,越是容易被校園成就的優秀困住,站在既往成功的山頭上,走不出破釜沉舟的一步,無法從零開始,找不到真心想要攀登的高山。這個世界上的高山太多了,每一座高山都是要窮盡畢生的力氣,一小步一小步行進。如果沒有熱愛,根本無從選擇。而如果沒有自我發現的敏感,根本無從產生心底的熱愛。

發現熱愛,需要自由的時間空間。

所以如果問我考各種競賽和特長班好不好,我會很明確地回答:可以考,但是不要佔據孩子自由探索的時間精力,更不要讓孩子心中只有短期競賽,不懂人生的長期旅途。

只有拋卻聰明給自己的所有包袱,走到谷底,找到真正能讓自己淚流滿面的事物,才是支持生命的長久力量。

我只願你一生勇敢,不負聰明。

--------End---------

作者簡介

郝景芳,作家,芳景科幻工作室創始人,兒童通識教育品牌童行學院創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胎媽媽圈 的精彩文章:

所謂孩子,不過是暫住在你們家的「房客」
徵文11:獨生女媽媽的坎坷二胎路

TAG:二胎媽媽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