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東南沿海的一個省,抗戰時20萬人加入日軍,比日軍還殘暴

中國東南沿海的一個省,抗戰時20萬人加入日軍,比日軍還殘暴

寶島台灣位於我國的東南沿海,在歷史上也被稱之為琉璃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當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早在三國時期,吳皇孫權就派大將衛溫,到台灣地區去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以至於在歷史後面的發展當中,都沒有放棄過台灣的管轄權。在西方海洋文明擴張時期,河蘭曾經將台灣收入囊中,但是後來又被鄭成功收復了。康熙年間,康熙帝派施琅等人前去收復台灣。此後台灣又回歸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台灣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接近中國最富饒的東南沿海地區,因此日本也一直對台灣地區虎視眈眈。對其重視程度甚至比清政府還要高,甲午中日戰爭期間清軍戰敗,無能的清政府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台灣被割讓給了日本。雖然已經出台了相關規定,但是台灣人民並不買賬,而且在台灣駐紮的清軍也拒絕撤回中國大陸。這事當時還引起了非常大的轟動,台灣居民團結一致對外,這也對日軍進行了非常沉重的打擊。台灣在被日本殖民的半個世紀裡面,一共有60多萬名台灣反抗者被日本人殘忍的殺害。

日本為了控制台灣人的思想,決定從基礎的兒童教育開始,對台灣人民進行奴化教育,傳授他們崇尚的軍國主義思想。不可否認,當年他們的這種做法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當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就有不少台灣人加入了日本戰隊在華南的戰場之上,還有成建制的台灣旅團,台灣部隊也絲毫不比日軍遜色,對當時的中國軍隊也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傷。

當年日本人對台灣人提前做的這一步措施在日後確實也派上了用場。但是這種奴化教育確實不值得提倡。強行去扭轉一個民族的文化以及思想,是違背社會道德的。雖然在一定程度之上,幫助日本人在侵略戰爭取得了一些暫時性的勝利。但是在世界人民的眼中,日本人的這種做法卻是被人唾棄的。

在太平洋戰爭的末尾階段。由於多個陣地的戰鬥讓日本的士兵數量逐漸的減少,當時日本政府為了解決日本兵源短缺的問題,從1943年開始就在台灣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徵兵活動,將當時台灣籍的日軍全都派到了太平洋戰場之上。

據相關的數據統計,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一共有多達20餘萬人的台灣人加入到了日本的軍隊當中,而這些人大多在太平洋戰場和中國南方喪失自己的性命。二戰結束之後,這些台灣籍的日本兵向日本索要要他們原本應該享受的權力以及義務,比如說日本二戰老兵一樣的待遇,但是卻遭到了日本政府殘忍的拒絕。

日本人這種做法也是印證了中國的那句老話,過河拆橋。這種事情他們確實做得出來。利用完了之後,便將其狠狠地甩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空草原 的精彩文章:

日軍投降後,東北三省幾十萬日本女人留在中國,為什麼不願意走?
過去有種野菜隨處可見,如今卻越來越少見,市面上60一斤都難買

TAG:天空草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