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紅軍攻打瀘定橋時,敵人為何不直接將橋炸毀?真是因為太自負嗎?

紅軍攻打瀘定橋時,敵人為何不直接將橋炸毀?真是因為太自負嗎?

我國軍史上記載了許多動人心魄的戰役,戰爭期間的紅軍用堅韌的意志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這些英勇事迹讀來都覺得驚險萬分,更別提那些親身經歷過的士兵們面對的是多大的壓力。

飛奪瀘定橋是其中最為大眾所熟知的一場經典戰役,在此戰中,我軍作為進攻方,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之下,冒著極大的風險佔領了關鍵的瀘定橋,這一英勇決策不僅使我軍變得更加團結向上,而且還成功地讓後面的主力部隊能夠安全而迅速地撤離。

這場戰役發生在長征期間,當時國軍正在對紅軍進行全面圍剿,因為雙方的實力差距過大,紅軍沒有選擇硬碰硬,而是選擇踏上了漫漫長征路,以求保存實力。在瀘定橋面前,紅軍面臨著一個困局,身後是無法甩脫的追兵,面前是湍急的大渡河,如果用船隻進行轉移的話,幾萬人要足足一個月才能全部完成轉移,不僅如此,河上唯一的橋還被國軍佔領了。

當時情況緊急,沒有那麼多時間想對策,但是領導人還是在極短時間內做出了正確的決定,那就是不惜任何代價,拿下瀘定橋。這座橋是當時除了船隻以外唯一的過河方式,國軍自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早早就派人佔領了這一帶。

我軍在這種危急情況下,選擇這一做法顯然是正確的,但令人疑惑的是,為什麼當時國軍不直接炸毀這座橋呢?這樣的話紅軍所有求生的希望都會被斷絕,畢竟紅軍再厲害,也無法讓被炸毀的橋復原。

這一問題存在爭議已久,曾經有一個猜測是這樣的,國軍在多次戰役中都展現出了自負自大的缺陷,因此有人覺得國軍之所以沒有毀掉這座橋,就是因為下決策的人過於自負,他們認為自己一定能守住,從來沒有設想過紅軍突圍的可能。

這種猜測其實有些可笑,只要國軍領導人有基本的思考能力,他們就應該明白,能與比自己實力強大那麼多的隊伍周旋許久的紅軍,絕對不能輕視,只要毀掉一座橋就能輕而易舉解決的難題,他們不可能多此一舉非要留著橋來讓對方有機會攻打。

這樣看來,國軍沒有徹底毀掉這座橋應該是另有原因,很多對此有興趣的史學家經過多方走訪,詢問了許多知情人士,總算是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弄清楚了。原來當時的國軍已經準備好要炸斷整座橋的,但是卻不能立即動手,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彼時國軍有一支負責圍剿的部隊也需要渡河,所以國軍最開始只能把橋上的木板先拆掉,然後派軍駐守在這裡接應這支圍剿部隊。

為了應對紅軍的突圍,國軍這邊也是儘可能地想出了對策,比如說在橋另一邊架上了機關槍,強行渡過沒有木板的鎖鏈橋的時候再遭遇到密集的機關槍掃射,紅軍似乎沒有成功渡橋的可能。

而紅軍這邊在下達了奪橋命令後,全軍不顧暴雨日夜兼程趕路,在一天一夜的時間裡橫跨了二百四十里的路程,最終趕在了圍剿部隊之前到達目的地,這時候橋還沒有被毀。到達之後隊伍簡單休整,立刻開始了攻橋計劃,一批批無畏的戰士展開了集體衝鋒,用肉身為後面的戰友做肉盾,這場戰役異常艱險,所有人都抱著有死無生的心態,正是這種無畏的勇氣震懾了敵軍,不久之後我軍成功拿下了瀘定橋,也粉碎了敵軍的圍剿計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雨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一千多年前,一盜墓賊盜出一本古書,書中的內容讓現在的專家興奮
猶太人少年被迫害後,策划出一驚人復仇計劃,差點滅掉600萬人

TAG:曉雨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