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些年來,考進大學的女生一直比男生多,你怎麼看?

這些年來,考進大學的女生一直比男生多,你怎麼看?

昨天,女科學家顏寧轉發了科普博主@返樸 的一篇文章,《男女同校,百年抗爭 | 女科學家去哪了》(編譯 | 徐穎)。

不過,讓我難以想像的是,由她那樣的身份來發聲,居然仍然出現了不少抵制的聲音,還在她的微博下面說,「女生就是不適合學理學」「女生不該追求絕對的平等」

我真的很好奇,這一種人類的腦迴路,到底什麼樣的構造呢?

這些年來,考進大學的女生一直比男生多,你怎麼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來源:顏寧微博

1/3

這篇文章,談的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世界頂尖名校的女性入學抗爭史。

從1746年至1969年為止,普林斯頓大部分時間都被稱為「Old boy』s School」,只有男生。不過,直至1969年秋季,才開始實行男女同校(混合性別教育,co-education)制度。

1887-1897年期間,曾短暫建立過伊芙林女子學院,後來又關閉。其後,普林斯頓大學教職工的女眷們逐漸在一些非正式職位上嶄露頭角,為學生和助理研究人員爭取權益。但這個過程,一直充滿對女性的敵意。

今天看來,這些敵意很可笑。我挑選@返樸 文章當中的幾段:


1932級的一名學生說:「如果普林斯頓開始男女同校,普林斯頓將不再是普林斯頓,它將死去,我也將失去我的母校。」

這些年來,考進大學的女生一直比男生多,你怎麼看?

顏寧微博下的評論


1936年,一名學生說:「女生們穿著擾亂人心的迷你裙在運動場上嬉戲,將會沖淡普林斯頓堅固的男子氣概。」

1940年,一位心懷不滿的學生無疑講出了許多校友的心聲,稱普林斯頓的管理部門為「該死的母權制」。

1955級的一名學生說:「普林斯頓如此成功,要歸功於男性之間的珍貴友情,破壞這種特殊的精神已經夠糟了。女學生將會削弱普林斯頓對整個國家的貢獻,女性的天然屬性註定了她們在公共服務方面的教育和才能絕不可能與全職工作的男性相媲美。」

耶魯大學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耶魯大學校長Kingman Brewster Jr.(1963-1977在任)在實行本科男女共同教育的第一年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他向校友承諾學校將培養「1000名男性領導者」,明確表示本科女性僅僅是耶魯大學的附屬組織,絕對不會成為學校的中堅力量。

這些年來,考進大學的女生一直比男生多,你怎麼看?

耶魯大學中,由林徽因的侄女、耶魯大學校友林瓔設計的婦女桌,The Women"s Table,這個紀

直到40年代開始,才陸續有個別女性能夠進入普林斯頓的正式研究崗位。1960年代,開始有個別女性註冊成為全日制學生。

為什麼常青藤盟校對女性的嚴格限制會鬆動?一方面,是大學管理人員的女眷影響著校園生活,另一方面,優質男高中生生源申請量降低,高校想用年輕女孩來吸引優秀青年來報考。就像普林斯頓委員會在1969年1月發布的最終報告中指出,「有才華的年輕女性的加入將增強普林斯頓大學的整體教學經驗,有助於更好地平衡社會和學習生活」,以及「維持普林斯頓吸引優秀學生的能力」。同年,校董會成員以24:8投票贊成實行男女同校制度。

此後三十餘年,女大學生人數增長極快,到21世紀初,女性本科生在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和達特茅斯大學中已經佔領了半壁江山。

這些年來,考進大學的女生一直比男生多,你怎麼看?


2/3

什麼叫超過半壁江山?美國人口普查局2018年12月11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大學校園裡,女大學生繼續超過半數。在本科生中,女性佔比54.9%;在研究生中,女性佔比59.8%。

另據數據,1950年,美國高等教育院校中男女學生的比例是2.16比1。現今整個情況發生了大逆轉:大學校園中,女生數量比男生數量多出了31%。此外,有一些其他證據顯示,女性的整體大學生活經歷更為積極——比如說,大學男生的輟學率就相對更高。

另外,碩士研究生階段,女生人數超過男生50%以上;但在博士及以上階段,女生數量僅比男生略多。這裡還有非常明顯的種族特徵:黑人學生中,女生比例約為64%,幾乎是男生的兩倍;亞洲學生中男女比例最為平衡,大約為47比53。

這些年來,考進大學的女生一直比男生多,你怎麼看?

美國大學學費及效率研究中心總監、俄亥俄大學教師和美國企業研究院副學者理查德·維德,對此,作為了一個可笑的分析:


「大學歧視男學生,因為,男學生相對來說更不成熟,在社交上令人生厭,甚至更糟糕。」

「不對性別進行限制的大學錄取政策,自然而然地造就了更多女性被錄取的結果。」

「我認為小學和中學教育的糟糕本質從整體上說對學生們是一種傷害,不過可能男學生受到的傷害更大一些。」

這些年來,考進大學的女生一直比男生多,你怎麼看?

女生住入耶魯大學宿舍

之所以列出美國的數據,美國的故事,是想讓大家看見,性別的問題,是一個超越國界的問題。在打壓女性就讀大學、壓縮她們的生存空間上面,向來主導著高校的男性們(不管是政客、是學者、是老師,還是男學生),展現出了他們強大的能力,他們主要使用了如下的話術:


女性是妖佞,女性不屬於學校,不屬於科研,不屬於學術。

女人是禍水,她們讓我們男生分心,總是想看她們的超短裙。

太可怕了。女人居然可以跟男人一樣平等上學了,這是母權制社會!這是社會的悲哀!

這些年來,考進大學的女生一直比男生多,你怎麼看?

1970年上映的《愛情故事》

等到女性已佔據高校的一半以上的人口了,又有學者表示:


不分性別錄取,我們男生考不上啊!這是歧視啊!基礎教育傷害了男性啊!(他還提到,黑人男性為什麼入學只有黑人女性的一半,因為黑人男性坐牢的太多啊!所以這也是歧視男學生啊!)

甚至連1969年的時候,普林斯頓或者斯坦福大學要開錄取女生之先河,初衷也是:為了用女學生來吸引優秀男學生。是把女性當作性的誘餌來使用。

但是,在美國,為什麼在各種打壓女性的情況下,女生的高校錄取率,還總是超過男性?

這些年來,考進大學的女生一直比男生多,你怎麼看?

《東京女子圖鑑》

因為女性的生存空間小,形勢嚴峻,她們不得不更努力。而那些出生就具備著「性別優勢」的男人們,他們有路可走,不急不緩,以他們幾千年來的性別加權,他們根本沒想到自己會在激烈的競爭中落敗於女性。

其實,中國的大學由於歷史比較短,並沒有經歷過一個純「男校」的過程。五四時期開始的北京大學,就是男女可同校的。看起來,我們似乎已進步了。

尤其是在中國推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多年後,並且有了多項助學金計劃幫助貧窮學生讀大學之後,這二十多年來,女生進入高校讀書的也越來越多。就如2016年各級各類學校女學生佔比:普通專科51.17%,本科53.44%,碩士53.14%,博士38.63%。而眾所周知,中國女性比男性人數少一大截。在2018屆高校畢業生中,女生佔比更是高達52%,男生僅占48%

比如說,廣東省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繼續提高,女生比例連續多年超過男生。如2013年,廣東的高等學校在校生中女性比例達54.50%。

為什麼?道理,同上

這些年來,考進大學的女生一直比男生多,你怎麼看?

據DUFE共享平台:數據顯示,我們的女性用戶群體占多數,女性占將近70%,男性佔30%左右


3/3

顏寧,三十多歲即擔任清華大學教授,同時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終身教授,四十二歲時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獲國際和國內科技大獎無數。頂級科學家了吧。

然而,她在轉發了這篇《女科學家去哪裡了》的文章後面,仍然有評論說:


「不贊成為了平等,而盲目追求絕對平等之行。」——意思是,我們恩賜女生有學上就不錯了,就不要想著平等了。

「不能為了達到性別平等或平衡,而擴招女性學生。畢竟從高中開始,理工科優秀生中女性比例逐年減少。高考時,更多的女性放棄了學理工的理想。」——言下之意,女性不適合學理工科。

這些年來,考進大學的女生一直比男生多,你怎麼看?

7月5日,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終身講席教授、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教授發起、由清華大學結構

以前,微博上呈現一種論調:極為優秀的、極為優異的女性,如屠呦呦、顏寧等,「她們才是真正的女權」,別的女人不配跟男性平等。但是,當顏寧,一旦開口談論男女應該平等的時候,馬上就會被人攻擊,指責她「男女沒有絕對的平等」「女性就是不適宜學理工科」「女人已經凌駕於男人之上了,你們還想怎麼樣」,甚至還有各種污名化,潑髒水,網路性騷擾。

英國演員愛瑪·沃森,雖然她是世界知名藝人,但當她表示了她追求男女平等的時候,她在中國的口碑就一落千丈了。

但是,who cares?

這些年來,考進大學的女生一直比男生多,你怎麼看?

反過來想想,顏寧會因為別人的指責她對女性的關心,科研成果就會變差嗎?愛瑪·沃森會因為中國的這一類人的態度,而人生失敗嗎?美國的大學或中國的大學,只要考試和錄取基本公正,女生們不還是會以超過男生的比例,進入大學嗎?

令人高興的是,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男性的教育權可是壟斷了幾千年的,但從女生能讀大學到現在,全世界也頂多一百年多一點的時候,女生就全面趕超男性了——而且還是各種帶著鐐銬、放著各種冷箭的情況下。

之所以列出那麼多學術領域對女性的打壓,就是告訴大家:沒什麼可怕的,黔驢技窮耳。

這些年來,考進大學的女生一直比男生多,你怎麼看?

圖源:澎湃新聞

雖然,現在最頂尖的科學家和學者當中,女性還很少,那也是因為長期由雄性把持的世界裡對女性排斥的結果。但時代會改變的,需要一點時間。

其實,女性們的潛力還遠遠沒有挖掘出來。這種潛力,可能在科研領域,可能在學術領域,可能在藝術領域,可能在商業領域,也可能是每一個普通人,每一個普通的領域裡。女性們值得更好的世界。但這個世界,需要我們每個人,奮力去創建。

加油吧。

* * * * * *

作者:侯虹斌,知名作家、資深媒體人,復旦大學新聞評論業界導師,多年聚焦女性困境和生存策略研究,是一位倡導「越獨立,越有自由」的獨立女性培養教練。著有女性主義暢銷書《聖母病》《女性進化論》。公號「侯虹斌客廳」成為百萬都市女性的靈魂空間。擔任文學總監的女性歷史類音頻節目《劉敏濤古今女子圖鑑》,在平台上線數月,播放率突破3000萬。

我的助理建了個女性問題答疑群,每天晚上20:00,我都會去抽取群里的三個問題進行解答。大家有興趣加入的,可以添加微信號ximajun2018並註明「侯虹斌女性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侯虹斌 的精彩文章:

最好的我們,是那個在堅韌地成長的我們 ||女性觀
只要媽媽不安全,孩子也永遠無保障

TAG:侯虹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