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科學家破解德里鐵柱1500年不銹之謎

科學家破解德里鐵柱1500年不銹之謎

科學家破解德里鐵柱1500年不銹之謎

本文作者:尚開紅(匠人工坊小刀匠)

印度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早在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就誕生了以哈拉帕文化為代表的印度河文明。這是南亞次大陸上最早使用青銅的文明,在世界金屬文化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約公元前1200年,印度人開始掌握煉鐵技術,進入鐵器時代。中國目前發現的最古老冶煉鐵器,是甘肅省臨潭縣磨溝寺窪文化墓葬出土的兩塊鐵條,距今3510年~3310年之間(公元前1510年~公元前1310年)。

公元300年之後,古印度的冶煉和鐵器製作達到高峰。著名的德里鐵柱就是在這一時期誕生的。德里鐵柱最引人注意的地方,是它經歷1500多年,表面卻仍然很光滑,幾乎沒有什麼鏽蝕。

科學家破解德里鐵柱1500年不銹之謎

德里鐵柱現在是當地的一個景點,關於它的來歷,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說法。旅遊景點嘛,總是會演繹出很多傳說。有歐洲作家曾經撰文,說這個永不生鏽的鐵柱是外星人的傑作。印度當地也有不少人支持這一觀點,稱德里鐵柱最初是「從天而降」。

科學家破解德里鐵柱1500年不銹之謎

甚至有人腦洞大開,說德里鐵柱即是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孫悟空被封為斗戰勝佛之後,金箍棒就留在了印度,畢竟佛家慈悲,成佛之後還隨身帶著一根鐵棒像什麼樣子。但是別忘了,孫悟空是小說中的人物吶,至今還沒發現它在現實中的原型。《西遊記》成書於明代,該書的作者吳承恩聽說過德里鐵柱倒是有可能。或許德里鐵柱是金箍棒的原型,還多少有一點點可能。

科學家破解德里鐵柱1500年不銹之謎

德里鐵柱高約7.4米,地上部分約6.7米,重約7噸,現立於德里市南15公里一處廢棄的寺廟的庭院里。

鐵柱上刻有梵文,大致的意思是,印度國王為慶祝自己征戰勝利,於公元5世紀從別處移來這根鐵柱,立於此地。銘文並沒有交代它最初由何人製造,這也給後人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間。

德里鐵柱因1500年不生鏽而名揚天下,奇異的抗腐蝕性給人一種特殊神秘感。

科學家破解德里鐵柱1500年不銹之謎

先後有很多科學家對德里鐵柱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材料學分析,德里鐵柱是用非常純凈的熟鐵鍛造而成,含有碳0.08-0.23%,磷0.11-0.18%,硫0.006%,硅0.04-0.07%,氮0.006-0.03%,銅0.03%,鎳0.05%,不含鉻。

德里鐵柱竟然不含鉻。現代不鏽鋼主要依靠鉻來提高抗銹性能,分為鉻不鏽鋼、鉻鎳不鏽鋼和鉻錳氮不鏽鋼等,鉻含量通常在15%以上。由此看來,德里鐵柱的抗銹原理與現代不鏽鋼大不相同。

科學家破解德里鐵柱1500年不銹之謎

科學家分析,德里鐵柱的抗銹能力或許與其含碳低、含硫低、含磷較高、不含錳等因素有關。純鐵是不易氧化的,因此熟鐵不容易生鏽。但是純鐵的硬度很低,不適合製造工具或者當作建築構件。德里鐵柱含碳量低,本身不易生鏽。另外含磷較高,有助於在它的表面形成氧化物薄膜,組織內部進一步氧化。還有遊客看到,當地居民會不定期給鐵柱刷油,進行保養。

無論德里鐵柱干年不銹的原因何在,它都堪稱冶鐵史上的一個奇蹟。

德里鐵柱的製作工藝也頗值得研究。很多人以為這樣大的一根鐵柱,一定是鑄造成型的,其實不然。在古代,只有中國人掌握了生鐵冶煉和鑄造技術,而印度人所認識和使用的鐵僅有熟鐵,德里鐵柱正是用優質的大塊熟鐵鍛接在一起製成的。考占發現證明,這種名為「重疊鍛接」的技術在印度約公元前1000年就已經出現了。或許正因為古代印度工匠不知道生鐵的鑄造技術,所以才促使他們在鍛造工藝上精益求精,發展出高超的鍛接制器技術。

科學家破解德里鐵柱1500年不銹之謎

實際上,德里鐵柱並非唯一的大型鍛造鐵器,在印度其他地方還發現過類似的金屬文物,只是不如德里鐵柱那麼有名罷了。例如在卡納塔克邦的一座山上,也立有一根大鐵柱,高約10米,是15世紀鍛製成的,至今仍然不銹。又如在奧里薩邦的一家寺院,有一根13世紀鍛製成的大橫樑,也是用優質的細熟鐵棒鍛接在一起製成的。這些金屬遺迹展示了古印度人高超的冶煉和鍛造技術。

科學家破解德里鐵柱1500年不銹之謎

德里鐵柱的鍛造工藝,不由得讓人聯想到印度的烏茲鋼。這種神秘的鋼材,加上波斯人詭異的鍛造技術,才有了古代大馬士革刀的誕生。中國古代的鑌鐵,也是產自中亞,沿絲綢之路傳到東方。或許是不同地域技術發展的不平衡,導致東方擅長冶煉生鐵,製作鐵器更為經濟實用,而忽視了鍛造技術的發展。中亞和南亞由於焦炭的不足,導致冶煉技術發展受到限制,工匠不得不把精力花在人力成本更高的鍛造工藝上,從而誕生了造價高昂但是性能更為優越的大馬士革刀。歷史留下很多謎題,等待著我們去研究和破解。

溝通交流,請關注並私信@匠人工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