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外媒:科學家製造出人-猴細胞混合胚胎

外媒:科學家製造出人-猴細胞混合胚胎

關注環球科學

周一至周五早間

我們為你準時送上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胚胎學·

外媒:科學家製造出人-猴細胞混合胚胎

Juan Carlos Izpisúa Belmonte教授

近日,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的報道透露,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的Juan Carlos Izpisúa Belmonte教授與西班牙穆爾西亞天主教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製造出「人-猴細胞混合胚胎」。根據這一尚未經證實的報道,研究團隊將人類的幹細胞植入猴子胚胎中,從而期待在動物體內培育出人體器官。不過,研究人員在發育14天之前終止了這些胚胎的發育。報道還指出,為了規避法律問題,相關的試驗被放在中國進行。就在上周,日本剛剛批准了一個利用動物培育人類器官的研究項目。這些試驗引發了不少科學家對於倫理問題的擔憂。

·腫瘤學·

兒童及青少年癌症已成第六大癌症健康負擔

·動物學·

生物適應速度跟不上氣候變化

最近發表於《自然·通訊》的研究發現,動物正在適應氣候變化過程,但它們的速度還不夠快。氣候變化發生時,動物們通常會選擇改變生物學習性,比如冬眠、繁殖和遷徙過程來進行適應。這些舉措能夠短期應對氣候變化,不過卻缺乏長期適用性,比如研究指出生活在密西西比河沿岸的烏龜,由於本身壽命很長,現在仍保持著良好的種群數量。但實際上,它們的適應方式並沒有解決氣候變化帶來的生育率下降問題,因此在未來很可能將面臨功能性滅絕等殘酷現實。

·航天·

中國「龍江二號」微衛星完成環月探測任務

「龍江二號」拍攝的月球背面照片

上周,「龍江二號」月球軌道超長波天文觀測微衛星在完成既定探測任務後,按計劃在月球背面預定區域受控撞月。「龍江二號」於2018年5月隨「鵲橋」號中繼星搭載發射,搭載了2台科學載荷: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製的超長波探測儀,以及沙烏地阿拉伯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科技城研製的月球小型光學成像探測儀。該項目的成功實施,標誌著「龍江二號」成為世界首顆獨立完成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的微衛星,也由此探索了一種低成本深空探測的新模式。(新華網)

·內分泌學·

秋冬出生人群更易患精神疾病的原因

已有研究表明,孕婦體內皮質醇濃度越高,其孩子患精神疾病的風險就越大。近期發表於《心理神經內分泌學》的一項研究,通過分析316名孕婦唾液樣本,發現在在秋冬季分娩的孕婦,分娩前唾液中皮質醇濃度比春夏季分娩的孕婦高出20%。這一發現解釋了為什麼精神疾病多發於秋冬出生的人群中。此外,儘管該研究發現季節變化對孕婦唾液中皮質醇濃度有影響,但季節變化與孕婦精神狀態、新生兒體重之間沒有聯繫。

·氣候·

歐洲多地現罕見熱浪,氣候變暖成幫凶

今年7月,歐洲多地遭遇了罕見熱浪,巴黎等地更是出現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世界天氣歸因組織(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的研究人員結合氣候模型與歷史數據,在最新報告中指出,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暖使得熱浪的氣溫提升了1.5~3℃。氣候變暖還導致一些區域出現熱浪天氣的可能性增加了10~100倍。

文:吳非、楊心舟、馬一瑗、謝汝雨

編輯:楊心舟、吳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 的精彩文章:

中國科學家Nature發文,降低RNA脫靶風險
改造火星新方案:有望實現火星光合作用

TAG:環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