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偶爾讀首詩 | 桂冠詩人畢肖普:失去你,像一場難以避免的災禍

偶爾讀首詩 | 桂冠詩人畢肖普:失去你,像一場難以避免的災禍

偶爾

讀首詩

偶爾讀首詩 | 桂冠詩人畢肖普:失去你,像一場難以避免的災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伊麗莎白·畢肖普

(Elizabeth Bishop,1911-1979

美國20世紀最重要的、最有影響力的女詩人之一。是美國1949-1950年度的桂冠詩人,並於1956年獲普利策獎。代表作為《北方·南方》,《一個寒冷的春天》。

One Art

一種藝術

by Elizabeth Bishop

The art of losing isn』t hard to master;

失去的藝術不難掌握;

so many things seem filled with the intent

如此多的事物似乎都

to be lost that their loss is no disaster.

有意消失,因此失去它們並非災禍。

Lose something every day. Accept the fluster

每天都失去一樣東西。接受失去

of lost door keys, the hour badly spent.

房門鑰匙的慌張,接受蹉跎而逝的光陰。

The art of losing isn』t hard to master.

失去的藝術不難掌握。

Then practice losing farther, losing faster:

於是練習失去得更快,更多:

places, and names, and where it was you meant

地方、姓名,以及你計划去旅行的

to travel. None of these will bring disaster.

目的地。失去這些不會帶來災禍。

I lost my mother』s watch. And look! my last, or

我丟失了母親的手錶。看!我的三座

next-to-last, of three loved houses went.

愛屋中的最後一座、倒數第二座不見了。

The art of losing isn』t hard to master.

失去的藝術不難掌握。

I lost two cities, lovely ones. And, vaster,

我失去兩座城,可愛的城。還有更大的

some realms I owned, two rivers, a continent.

我擁有的某些領地、兩條河、一片大洲。

I miss them, but it wasn』t a disaster.

我想念它們,但那並非災禍。

—Even losing you (the joking voice, a gesture

—即使失去你(戲謔的嗓音,我愛的

I love) I shan』t have lied. It』s evident

一種姿勢)我不會撒謊。顯然

the art of losing』s not too hard to master

失去的藝術不算太難掌握

though it may look like (Write it!) like disaster.

即使那看起來(寫下來!)像一場災禍。

包慧怡 譯

偶爾讀首詩 | 桂冠詩人畢肖普:失去你,像一場難以避免的災禍

畢肖普被譽為艾米莉·狄金森之後,美國最偉大的女詩人,她1911年生於馬薩諸塞州,6個月時喪父,五歲時母親被送入精神病院,從此再無相見。關於對失去的藝術的體驗,她大概與生俱來。愛爾蘭小說家科姆·托賓在隨筆集《黑暗時期的愛情:從王爾德到阿莫多瓦的同性戀人生》中為她專辟一章,稱在戲劇性方面「她的一生可與西爾維婭·普拉斯媲美,成為永遠令人著迷的主題」。終其一生都在流浪和漫遊中度過,足跡遍布各洲各城。

這位詩人可以花十年來改一首詩,花二十年來寫一首詩,尋求語言的精準性,足見她對創作的苛刻以及對完美的追求,一生只寫了大概130首詩,卻獲獎無數,影響至今。她在一封信中寫道:「看起來,人們在藝術中需要的——為了體會藝術而需要的——是一種忘我的,完全無用的專註,而創造藝術也絕對離不開它。」

詩人的情感生活頗為豐富,有愛就難免會有傷痛,這也給予詩歌源源不斷的創造靈感。畢肖普一生經歷了幾段同性戀情,第三位愛麗絲·梅斯索菲是陪伴她時間最長的戀人,一直到人生盡頭。

這首《一種藝術》即寫作於兩人關係的危機時期,當時愛麗絲·梅斯索菲與一位男子有了婚約。整首詩語調節制,平緩,在理性的包裹下,看似豁然接受一切失去,內里卻在在訴說無盡的傷痛,關於那些終將失去,又不想失去的人事物。

兩人共同好友勞埃德·史沃茲說:詩人當時已陷入絕望,在寫這首詩時不僅挽救了自己,也在某種程度上挽救了兩人的關係。但因為這首詩,愛麗絲·梅斯索菲最終取消了婚約,重回詩人的懷抱。

抑鬱的詩人,轉化她的苦痛,帶來了閃爍著光芒的詩句給予後人,那些豐富的精神食量,衝破時間的枷鎖,在白日里,在黑夜中,帶來感同身受的力量。而詩人卻在信中對她最好的異性朋友羅伯特·洛威爾(「自白派」創始人)寫道:

你為我寫墓志銘時一定要說 這兒躺著全世界最孤獨的人。

——————

*以上內容綜合自網路,詩歌中文譯本可見《伊麗莎白·畢肖普:唯有孤獨恆常如斯》,包慧怡 譯,湖南文藝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

- End -

公號責編:小悅君

偶爾讀首詩 | 桂冠詩人畢肖普:失去你,像一場難以避免的災禍

一起悅讀

ID:readtogether

快樂閱讀 | 共同閱讀 | 分享閱讀

郵箱17read@sina.com

-026-026-4

投稿 | 加入我們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四環中路六號華亭嘉園A-1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起悅讀 的精彩文章:

「悅讀·回顧」用閱讀搭起成長的雙翼——《蘋果樹上的外婆》領讀手記
村上春樹 | 我寫過的每一個故事,都源於靈魂深處

TAG:一起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