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進一步提升外國文學研究水平

進一步提升外國文學研究水平

經過多年來的不斷發展,外國文學在我國不僅成為與中國文學並列的一級學科,而且學界還成立了眾多外國文學學會,創辦了豐富的外國文學刊物,出版了一批標誌性的研究成果,讓我國的外國文學研究達到了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回顧中國外國文學研究70年來的發展成就,梳理新時代的研究任務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對新時代中國的外國文學理論創新和學科體系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外國文學研究成就卓著

70年來,我國的外國文學研究領域發生很多變化,研究隊伍也越來越壯大。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原所長陸建德表示,改革開放初期,外國文學和理論的引進大大促進了我國文學創作的繁榮。這一時期,外國文學研究領域儘管存在過度看重方法、空談偏多等問題,但總體來看,進步非常巨大。

南京郵電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王玉括表示,70年來,外國文學研究的範圍慢慢擴大。從初期學習蘇聯,重點介紹現實主義與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和作品,到改革開放後更注重介紹西方現代主義及後現代主義作家、作品。70年來,我國的外國文學研究從積極借鑒外國學界的文學理論與研究方法,發展到當下認真反思、審視西方文化。70年來,我國的外國文學研究經歷了從注重經典作家、作品的介紹與研究,到關注當下流行文學與文化的跨學科研究的發展歷程。

外國文學研究不僅包括對文學現象、文學家、文學思潮、文學流派和文學作品的研究,還包括對外國作品的翻譯。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浙江大學教授許鈞告訴記者,70年來,我國學者在外國文學的引進、翻譯和相關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過譯著,我國學者得以很好地了解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精神生活、現實狀況和審美旨趣等,進一步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鑒。在譯介過程中,中國人讓外國文學作品的研究範圍和生命力超越了作者所在國。許鈞表示,對外國文學作品的譯介、閱讀和研究,不僅是文學活動,更是一種精神活動,反映了中國人與外國人思想的共鳴和心靈的溝通

王玉括介紹,在這一過程中湧現出的《新中國60年外國文學研究》《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的學術歷程》《〈二十世紀外國國別文學史〉叢書》《現代化進程中的外國文學》《戰後世界進程與外國文學進程研究》等著作,很好地總結了外國文學研究成果,為進一步提升我國外國文學研究水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採用適宜的研究方法

文學現象很複雜,不易於把握,需要在文學解讀和批評中運用跨學科的方法。許鈞表示,外國文學研究有著豐富的研究對象,包含對文本結構、文本敘事以及文本價值的研究。隨著時代發展,文學創作的訴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相應的研究方法也變得多樣化。跨學科的方法豐富了文學研究的手段,有助於研究者打開文本的世界,指導讀者進行有效的閱讀,並讓文學作品的內涵在不斷的解讀中更加豐富,在時間上不斷延伸,在空間上不斷拓展。許鈞認為,「跨學科研究給文本創造了新的生命,但我們不能本末倒置,對文本的關注、閱讀和創造,才是文學批評應該擔負的責任」

「很多學術理論在誕生之初就帶有社會、歷史、政治的關懷,跟其他學科是分不開的,文學亦是如此。」陸建德告訴記者,20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也試圖找出純文學的界限,但事實證明追求純文學的研究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學者們要認識到,文學並沒有具體疆界,外國文學研究也是如此

重視文學的交流

如何不斷推動外國文學研究發展?王玉括表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的外國文學學科體系與學術體系發展得相對比較完善,但話語體系建設依然任重道遠。我國的外國文學研究經歷了所謂的「跟風」與「失語」期。未來,相關研究不僅要繼續借鑒國外的研究成果,還應挖掘、整理、弘揚本土的傳統文化資源,構建中華民族的文學觀、文明觀與世界觀,為外國文學研究和世界文明建設貢獻中國智慧。

許鈞認為,推動外國文學研究發展,首先不僅要有方法和話語,更重要的是要有思想層面的思考。文學研究和文學創作孕育著思想創新的基因,而文學的創造性則構成了文學生命的根本。其次,要意識到文學交流不僅是文學層面的審美活動,而且是人類文明互學互鑒的重要組成部分。再次,構建外國文學批評話語不能唯西方馬首是瞻。中國歷史悠久,文學闡釋方法多樣,擁有豐富的傳統文學理論。當代中國學者可以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學批評理論和借鑒西方先進文學批評理論的基礎上,融會貫通,從而開闢一條多元多樣的文學批評路徑。最後,還應重視讓外國文學作品的譯介、外國文學作品的研究、外國文學理論的研究這三者相互促進。

陸建德提出,外國文學研究是開放的,應鼓勵學術研究的多樣性。他強調,我國現代文學與外國文學有著互文關係。魯迅等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往往也是外國文學作品的翻譯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馮至、李健吾、卞之琳、楊絳、馮宗璞等學者都是翻譯家、詩人、作家。他們熟悉外國文學作品,但寫的多是中國的故事。所以,不能將外國文學研究和中國文學研究割裂開來,應推進二者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一方面,注重借鑒各國先進的研究理論和創作經驗;另一方面,也要關注本國實際的文學狀況和社會實踐,產生自己的問題意識。這對於外國文學研究者的治學和創作至關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促進「三大體系」建設
李清照《漁家傲·記夢》抒發愛國情懷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