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道德經:當一個人真正清靜的時候,就不會去追求清靜

道德經:當一個人真正清靜的時候,就不會去追求清靜

當一個人越執著一種東西,說明他就越缺乏這種東西。什麼時候學會放手,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地擁有。

這個道理,來自《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人們渴望的東西,通常是自己缺乏的。

前段時間,朋友告訴我,說終南山裡有一個書院,特別清靜,很適合我去看書,推薦我去那裡。

我說,我不想去。

朋友很不理解。

我說,當一個人真正清靜的時候,就不會去追求清靜。那些嚮往清靜的人,是因為內心很浮躁。

這個故事是告訴大家,人們渴望的東西,通常是自己缺乏的。明白這個道理,就可以理解老子說的話: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已經擁有上德的人,自己就不會去追求德,也不會經常把德掛在嘴邊講;而經常講德,執著德,用德去衡量的人,雖然不失德,恰好說明自己缺乏德。

真正做的人,不經常說;經常說的人,是因為自己沒去做。

越執著的東西,越容易失去;不執著它,反而擁有。

老子說:「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攮臂而扔之。」

越執著德,為了德而作為的人,就越容易失去德。仁、義、禮,同理。

這個原則,用到生活中,我們會發現:

真正做的人,不經常說;經常說,經常強調的人,是因為自己還沒做。

在家裡,如果一個媽媽總是念叨,讓孩子寫作業,說明,這個孩子沒寫作業,如果孩子會自覺寫完,做媽媽的一定不會念叨。

當一個人缺乏一種東西,就會用這種東西,去掩飾自己。

那些騙子,為了引人上鉤,總會強調自己是有誠信的,是好人。甚至開頭的幾單小生意,都是真正給你好處,讓你嘗到甜頭,放鬆警惕。在下一單大生意做成時,騙子馬上就會攜帶巨款逃跑。

所以,我們要擦亮自己的心,要學習規律:當一個人缺乏一種東西,就會用這種東西,去掩飾自己。

就拿讀書來說,筆者自己讀了很多書,但是出去社交,生活中和人交談,從來不談「書」的事情。因為沒什麼好談的。那些經常在社交中說自己讀了什麼書的人,其實只是想展示自己有學問而已,說明他還是讀書少。

滿桶水不響,半桶水響叮噹。

再舉個例子:

當一個人錢不足,才會裝作有錢人的樣子;而真正有錢的人,都低調得很,生怕別人知道和惦記、起歹意

做人,要居其厚,不居其薄,要實在,去浮華。

老子說,失去道的人,才會強調德;而沒有大德的人,才會講仁義;失去仁義,才要講禮。

禮,是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這是道一層一層衍化的規律。

老子告訴我們,要居其厚,不居其薄,要實在,去浮華。

道家有句名言,洗盡鉛華始見金,褪去浮華歸本真。

華麗的東西,總是奪人耳目;而樸實無華的東西,才最接近道。

就像一杯雞尾酒和一杯白開水,前者賣的更貴,價值更高,更吸引人;後者平淡無味,隨處可見,人們並不珍惜它,但是,每一天人們都離不開水,生病的人,更要多喝白開水。

道,雖然像白開水一樣平淡無味,但是萬物都離不開道,百姓日用而不知。

每天解讀一篇經典,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關注,和我一起堅持讀書、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還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說蓮花 的精彩文章:

道德經:真正想要富貴的人,自己先要謙虛,虛空自己,才能盈實
易經:「陰陽不測之謂神」,當變數很大時,占卜就不準了

TAG:易說蓮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