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與歐美相比我國銀行業集中度較低,民間資本控股機構已超3000家

與歐美相比我國銀行業集中度較低,民間資本控股機構已超3000家

加快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在銀行體系結構上已有所體現:五家大型銀行資產占銀行業總量的37%,銀行體系結構持續優化。

8月5日,銀保監會公布數據顯示,銀行業集中度持續優化並處於合理水平,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五家大型銀行資產占銀行業比例37%,與歐美等主要經濟體國家相比,我國銀行業集中度較低並處於合理水平。

銀保監會表示,2018年末,五家大型銀行資產總額105萬億元,占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37%。各項存款餘額76萬億元,占銀行業比例44%。各項貸款餘額58萬億元,占銀行業比例38%。員工人數165萬人,占銀行業比例40%。與歐美等主要經濟體國家相比,我國銀行業集中度較低並處於合理水平。

「過去,我國金融需求和供給不匹配、結構不合理問題比較突出。」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從需求端看,企業在規模上有大、中、小、微差異,性質上有國企、民企、外企、混合所有制等區別,地域上也有沿海與內地、東部與西部之分,不同企業的金融需求自然是千差萬別,需要多元化、差異化、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從供給端看,銀行普遍希望跨地域經營、做大做強,戰略定位、業務流程、風控模式等趨同,導致提供的金融產品服務雷同,不能有效滿足客戶需求。

不過,隨著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我國已基本形成了了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銀行體系,銀行業集中度水平持續優化。銀保監會稱,2018年末,我國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4588家,機構類型二十餘種,其中包括政策性銀行,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等全國性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民營銀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村鎮銀行等專註社區、小微、「三農」服務的地方法人銀行和信託公司等其他非銀機構,基本建立形成了多層次、廣覆蓋的銀行體系。

此外,近年來,銀保監會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序引導民間資本依法合規進入銀行業。目前,民間資本控股的銀行業機構已超過3000家。民間資本在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總股本中的佔比分別超過40%、50%和80%,民營銀行自2014年以來已批准開業17家。

記者了解到,各類機構持續推動渠道建設,不斷優化網點布局。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網點總計22.1萬個,其中五家大型銀行網點6.8萬個,佔比31%,廣泛分布城市鄉村。

溫彬認為,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深入,商業銀行應該加快戰略調整,聚焦行業、區域、客戶,發揮比較優勢,實施差異化、特色化經營,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從藍籌到中小盤,ETF規模排名換位,市場風格已變?
華為鴻蒙「衝刺」,建立生態體系將是最大難點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