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醫用蛆蟲療法,治療潰爛傷口

醫用蛆蟲療法,治療潰爛傷口

醫用蛆蟲療法,治療潰爛傷口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Why君

詹姆斯躺在白色的病床上,腳上爬滿了白白胖胖的蛆蟲,神情有些緊張

詹姆斯是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末期導致的血管末梢缺血讓詹姆斯出現了足部潰瘍,腳趾開始不斷的潰爛和壞疽。

詹姆斯的護理醫生米歇爾·馬里諾(Michelle Marineau)嘗試了各種辦法,還是沒能讓詹姆斯的潰瘍癒合,詹姆斯即將面臨被截肢的命運

醫用蛆蟲療法,治療潰爛傷口

就在大家都犯難的時候,馬里諾想起自己在上學時曾經學到的一種治療方法,打算給詹姆斯嘗試一下,沒想到治療結果非常成功。詹姆斯經久不愈的潰瘍竟然被治好了。

治好詹姆斯的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治療方法——蛆蟲療法[1]。

蛆蟲療法的誕生

詹姆斯所嘗試的蛆蟲療法,其實就是把活蠅的幼蟲放在傷口處,幫助傷口清創、消毒,加快了傷口的癒合速度。由於蛆蟲療法對於像詹姆斯這樣的慢性傷口有奇效,這才保住了詹姆斯的一隻腳。

要說這蛆蟲療法之所以能應用於臨床,法國軍事外科醫生威廉·史蒂文森·貝爾(William Stevenson Baer)絕對是功不可沒[2]。

醫用蛆蟲療法,治療潰爛傷口

威廉·史蒂文森·貝爾(William Stevenson Baer)

然而,歷史上有關於蛆蟲療法的記載其實非常多,貝爾也不是第一個發現和使用蛆蟲療法的人。

早期新南威爾士州的原住民部落以及瑪雅人就曾用過蛆蟲療法,那時人們治病基本上是靠生活經驗。18世紀以後,人們逐漸開始相信科學,1827年,法國醫生多明尼克·桑·拉利(Dominique-Jean Larrey)在治療拿破崙軍隊傷患的時候發現,傷口中有蛆蟲的患者,傷口癒合的速度反而更快,並將這一現象記錄了下來,但是並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3]。

醫用蛆蟲療法,治療潰爛傷口

真正展開研究並培育了第一批活蠅幼蟲的人正是貝爾。這也是為什麼說蛆蟲療法的興起離不開貝爾的原因。

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年輕的貝爾作為軍醫被分配到前線救援,可是戰場上傷患眾多,一些來不及施救的傷員們的傷口逐漸開始生蛆。貝爾發現後,第一時間就是先把這些蛆蟲清理掉。可誰想到,經過清理包紮的傷口竟還不如有蛆蟲爬過的傷口好的快,這讓貝爾感到十分意外

戰爭結束以後,貝爾回到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貝爾的腦海中總是會蹦出自己在救援時看到的蛆蟲讓傷口快速癒合的畫面。於是貝爾想,既然蛆蟲有這樣的功能,說不定可以用來治療由骨髓炎引發的慢性骨感染

想到這裡,貝爾決定立即動手進行研究。此時的貝爾需要的是一些活蠅幼蟲。

醫用蛆蟲療法,治療潰爛傷口

經過比對,貝爾在眾多的活蠅品種中選擇了絲光綠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綠豆蠅。由於絲光綠蠅是一種兼性寄生生物,它的幼蟲只吃腐爛的食物,不會對健康組織造成威脅。於是,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實驗室的窗台上,貝爾開始了養蛆之路。

第一批綠蠅共繁殖了21隻幼蟲,貝爾將這些幼蟲用在了慢性骨感染治療失敗的患者身上。

奇蹟就這樣發生了,兩個月後,所有之前常規治療無效的傷口都已經癒合。

醫用蛆蟲療法,治療潰爛傷口

醫用蛆蟲療法,治療潰爛傷口

慎點,做好心理準備再左劃

貝爾激動極了可是還沒高興多久,貝爾很快就被告知,有幾個患者出現了破傷風和壞疽。這讓貝爾意識到,這些繁育好的蛆蟲不能直接應用在患者的傷口上,必須經過消毒處理才行[4]。

隨後,貝爾將消毒過的幼蟲再次放在骨感染患者的傷口處,這一次,幾乎沒有患者出現破傷風和壞疽之後,蛆蟲療法就成為了治療慢性骨感染的有效手段。單單從1930年至1940年間,美國就有300多家醫院將蛆蟲療法引入傷口癒合計劃

衰落與重生

好景不長,在短暫的繁榮後,蛆蟲療法便跌入谷底。

1944年,第一批青黴素開始大量生產,標誌著抗生素的時代來臨了。青黴素在治療傷口感染上效果更好,更快,更方便,尤其對於一些大型的急性傷口,青黴素具有絕對的優勢。

醫用蛆蟲療法,治療潰爛傷口

在這樣的背景下,無論是從視覺上,還是從治療傷口的療效上,蛆蟲療法都開始漸漸被青黴素所替代。很多科學家也不願意耗費更多的精力在一個要被淘汰了的治療方法上

可中國有句古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在20世紀80年代左右,高糖高脂的飲食結構已經讓糖尿病成為了影響人們身體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糖尿病最讓人感到害怕的就是,隨著疾病的加深,糖尿病會不斷迫害患者的血管和神經末梢。一些患者甚至因為血管末梢缺血導致足部壞疽或形成難以癒合的潰瘍,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糖尿病足

醫用蛆蟲療法,治療潰爛傷口

一旦形成糖尿病足,幾乎就等於宣判了死刑,因為大部分患者最後只能截肢,截肢後患者的生存率很低。

要說這糖尿病足難治,主要原因有兩點,一個是因為血糖過高導致血管壁變厚,失去彈性,易形成血栓,血栓堵塞了血管使血管缺血壞死,壞疽潰瘍形成,受傷了就很難癒合。

第二點就是常規治療無效。一般來說,金黃色葡萄球菌作為人類常見的共生細菌,是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傷的

醫用蛆蟲療法,治療潰爛傷口

金黃色葡萄球菌

但是,糖尿病足的患者傷口癒合緩慢,平時看起來無害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便有了可乘之機,進而反覆感染傷口,導致傷口化膿,無法癒合。此外,由於青黴素的亂用,使得大部分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了耐藥性,所以很多患者就會出現抗生素治療無效的現象出現[5]。

加利福尼亞的外科醫生羅恩·謝爾曼(Ronald Sherman)見到了太多因為患有糖尿病足而不得不截肢的患者,同時謝爾曼也是蛆蟲療法為數不多的支持者,他堅信蛆蟲療法可以改變這個狀況。

2003年,謝爾曼做了一項關於糖尿病患者足部潰爛用蛆蟲治療的試驗。試驗選取了18名糖尿病患者身上的20例傷口,6例接受蛆蟲治療,6例接受常規治療,還有8例傷口先接受常規治療,再接受蛆蟲治療。結果發現,在經歷了5周治療以後,常規治療的傷口仍有33%的壞死組織,而那些用蛆蟲治療的傷口在治療4周後,壞死組織已經被全部清除[6]。

醫用蛆蟲療法,治療潰爛傷口

醫用蛆蟲療法,治療潰爛傷口

依舊慎點,想看的朋友請左劃

這項試驗無疑證明,與常規治療相比,蛆蟲療法對於糖尿病引發的足部潰瘍有良好的清創作用。2004年,FDA也批准了醫用蛆蟲可以作為醫療器械使用,但僅限於清創方面[2]。

其實蛆蟲療法的作用不僅僅是清創,在謝爾曼發表研究成果以後,逐漸有人開始研究起蛆蟲的作用機制了,很多論文也相繼發表,但是總的來說,蛆蟲療法主要有三大作用,清創,消毒和促進傷口癒合

蛆蟲能有這三大功效,還是因為它們的消化酶。從生理學上來說,傷口無法癒合與細胞外基質受損有關,受損的細胞外基質不能參與調控細胞的生長。蛆蟲的消化酶可以清除受損的細胞外基質,同時這些消化酶里還含有鹼性氨基酸酶,可以讓傷口呈鹼性環境,不利於細菌生存。

醫用蛆蟲療法,治療潰爛傷口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這些幼蟲有一對下頜骨(也就是蛆蟲的鉤),可以牢牢勾住壞死組織,從而使消化酶更好的發揮作用

蛆蟲療法的意義

當然,蛆蟲療法看起效果不錯,但這並不是說,所有的傷口都是可以用蛆蟲療法來治療,對於那些急性的、創傷性的傷口來說,抗生素絕對不可替代。

但對於慢性、難以癒合的傷口來說,如果採用傷口沖洗、手術清創以及自溶清創術使用的水凝膠,都會不可避免地對健康組織造成損傷[7]。而蛆蟲不會破壞健康組織,因此蛆蟲療法特別適合一些癒合緩慢的慢性傷口。

醫用蛆蟲療法,治療潰爛傷口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既然蛆蟲療法有用,那為什麼很多醫生最開始卻沒想到蛆蟲療法呢?

其實在國外,蛆蟲療法的處方是有的,但是因為大多傷口都是急性的,抗生素相對來說更快捷高效,所以蛆蟲療法常常被遺忘。

醫用蛆蟲療法,治療潰爛傷口

再反觀國內,也的確有一些醫院會採用蛆蟲療法,但是也不會首推這種治療方式,一個是因為患者本身對於蛆蟲的厭惡,再一個就是因為蛆蟲療法太過古老,一部分醫生認為這是一種醫療倒退[1]。

我國是一個深受糖尿病影響的國家,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蛆蟲療法是值得被大眾所熟知的。或許蛆蟲療法在抗生素大肆應用的今天,代表了一個新的治療方向。

溫馨提示:蛆蟲療法的實施一定要去正規醫院,前不久就有報道,一個小伙為了治療父親的糖尿病足,在網上查到蛆蟲療法後,認為自己也可以操作,於是自己弄了點蛆蟲直接放在父親的傷口處,導致腳趾全部爛掉。真正的蛆蟲療法用的都是醫用蛆蟲,這些蛆蟲也都是經過專業的消毒處理的!所以,大家切勿隨意操做。

參考文獻:

[1]https://mosaicscience.com/story/how-maggots-made-it-back-mainstream-medicine/

[2]Vistnes L M, Lee R, Ksander G A. Proteolytic activity of blowfly larvae secretions in experimental burns[J]. Surgery, 1981, 90(5): 835-841.

[3]Whitaker I S, Twine C, Whitaker M J, et al. Larval therapy 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 day: mechanisms of a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potential[J]. 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 2007, 83(980): 409-413.

[4][Baer W S. The Classic: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steomyelitis with the maggot (larva of the blow fly)[J]. 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2011, 469(4): 920-944

[5]Nigam Y, Bexfield A, Thomas S, et al. Maggot therapy: the science and implication for CAM Part I—history and bacterial resistance[J].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2006, 3(2): 223-227

[6]Sherman R A. Maggot therapy for treating diabetic foot ulcers unresponsive to conventional therapy[J]. Diabetes care, 2003, 26(2): 446-451.

[7]Nigam Y, Bexfield A, Thomas S, et al. Maggot therapy: the science and implication for CAM part II—maggots combat infection[J].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2006, 3(3): 303-30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顧建文教授醫學科普 的精彩文章:

腦機介面終於實現讀心術了嗎?
一碗靈魂紅燒肉

TAG:顧建文教授醫學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