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權相元載貪胡椒70噸,在明錦衣衛面前是拿不出手的

唐朝權相元載貪胡椒70噸,在明錦衣衛面前是拿不出手的

上文「古羅馬消亡與印度香料:扔掉黃金屋,披起胡椒帶」,我們講述了胡椒與古希臘、古羅馬的關係。因為地理關係,中東地區的波斯民族非常強大與古希臘、古羅馬都發生過戰爭和交往,他們自然交往更早。

(1)印度香料與中國的古代絲綢之路

印度香料和中國的交往同樣依靠伊朗人,只不過這一民族並非是波斯人而是相近民族。他操東伊朗語支,更有一個非常響亮的名詞——昭武九姓,安祿山、史思明、米芾等名人都屬於這一民族的後人。他們在今天的中亞地區,即今天的烏茲別克、塔吉克地區。

從西漢、東漢、三國、西晉的這條路陸絲綢之路上,粟特人與中原政權的交往都非常興盛。到了隋唐時期,粟特人運輸印度香料的主要商路如下:

唐朝權相元載貪胡椒70噸,在明錦衣衛面前是拿不出手的

A.從東到西方向運輸香料主要是

姑臧(武威市)到撒馬爾罕(烏茲別克)運輸麝香;

河西到塔里木盆地運輸葡萄酒;

B.從西向東方向主要是

撒馬爾罕到塔里木盆地到河西走廊,運輸黃金白銀、各種織物等;

印度到塔里木盆地到河西走廊,運輸胡椒、樟腦等;

樓蘭到河西走廊,運輸樟腦、絲織品等;

河西走廊到金城,運輸各種織物;

河西走廊到中原,運輸胡椒等香料。

唐朝權相元載貪胡椒70噸,在明錦衣衛面前是拿不出手的

粟特商人

因為,香料包括許多種,包括胡椒、樟腦、石密等。所以,當胡椒不太流行的時候,胡椒這個名字並有沒有出現。直到西晉時,胡椒的名字才首次出現。在司馬彪編纂的《續漢書·西域傳》中就有:天竺國出石蜜、胡椒、黑鹽。由此可見,胡椒在東漢末期已經流行了。

西晉爆發內亂後,中原地區陷入混亂,西域地區被西突厥勢力控制。直到隋唐初期的640年,唐太宗設立安西都護府,開始對西域部分地區進行管理。該地區先後出現西突厥、唐朝、吐蕃、阿拉伯帝國多方強力集團。雖然,仍有戰亂,但總體上還算和平。

(2)唐朝權相元載貪污六十四噸胡椒,光用於吃那也太簡單了

胡椒作為奢侈品,有很強的經濟效益。所以,從唐朝到明朝,胡椒成為高官巨富囤積的對象。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我們認識了一位重要歷史人物——元載。他之所以成功,主要靠自己的老婆,太原王氏族人、玄宗天寶年間第一名將王忠嗣的女兒王毓秀。這位元載的歷史,我們在「元載崛起:王毓秀背後的太原王氏與王忠嗣」一文中,已經詳細講解了。

元載從一個連自己真實姓名都不知道的人,變成掌握權力16年的權相,不可能僅僅依靠王毓秀,具體如何崛起,我們會在下文進行具體介紹。總之,元載在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藉助大宦官李輔國地幫助成為大唐宰相!

唐朝權相元載貪胡椒70噸,在明錦衣衛面前是拿不出手的

唐代宗大曆十二年(777年),元載、王毓秀及其三個兒子被代宗皇帝殺死,一代權臣就此衰落。在16年的權相期間,元載竟然私藏了800石胡椒(《新唐書列傳第七十》),摺合成今天的度量衡,折為64噸。

64噸的貪腐量確實很高,但實際上明末清初人丁耀亢(1599—1669年)發出的質問,很明顯,他並不知道胡椒都可以用做什麼。

丁耀亢說「人生中壽六十,除去老少不堪之年,能快樂者四十多年耳。即極意溫飽,亦不至食用胡椒八百石也。惟愚生貪,貪轉生愚。黃金雖積,不救燃臍之禍,三窟徒營,難解排牆之危,事於此儕,亦大生憐憫矣。」

這句話很簡單,就是一句話:元載吃不完64噸的胡椒。

其實,胡椒不僅僅是調料,更是一種中藥。在唐宋明清乃至今天,以胡椒作為中藥的藥劑並不少。因此,胡椒消費量在唐朝非常大,但因為特殊的體制百姓間的用量並不充足。

特殊體制就是外貿商人來到中原後,香料的十分之三要由官府購買,官府出價是民間的一倍以上。那麼,官府購買的十分之三是否屬於自身貪腐呢?很難說。但元載的貪腐應該出於以下幾點:

其一:元載朝家不分,將部分朝廷所用之物放入家中;

第二:元載家族間的貪腐,更多是王毓秀本身的太原王氏家族;

第三:元載出於某種原因對市場的壟斷。

可以說,元載貪腐64噸胡椒的目的肯定不僅僅是貪腐。至於到底為了什麼,只能去問元載本人了。

唐朝權相元載貪胡椒70噸,在明錦衣衛面前是拿不出手的

(3)明朝的錦衣衛指揮使貪腐的胡椒數量則倍之

歷史上,比元載貪腐胡椒的數量還要多的人是存在的。這個人的目的其實非常純粹,那就是貪。他就是明武宗時期的奸臣,錦衣衛掌管南鎮撫司的明武宗朱厚照乾兒子錢寧(他叫錢寧是因為被賣給了太監錢能),又叫朱寧(武宗為之改姓)。因為結交寧王而失去信任,又在江彬地打擊下被武宗抓捕。恰巧武宗把自己玩兒死了,嘉靖未改元前被處以磔刑。

被磔刑的另外一位著名的官員就是袁崇煥,簡單地說就是把人當作動物一樣一邊割肉一邊賣給百姓。

錢能被抄家時,胡椒數千石。此時唐朝的石比清朝的石略重。

隋唐宋元時期的1石=79320克

明清時期的1石=70800克

也就是說,元載貪腐胡椒八九百石(元載貪污量一說八百石、一說九百石)。那麼,明朝時期九百石類似唐朝的八百石。清朝的千石類似唐朝的九百石。那麼錢寧貪了多少呢?

《正德實錄·十四年十二月丁巳》明武宗下令錢寧抄家,最終搜出:玉帶至二千五百束、金十餘萬兩、銀三千箱、胡椒數千石,他珍玩財貨不可勝計。

唐朝權相元載貪胡椒70噸,在明錦衣衛面前是拿不出手的

那麼,數千石到底是多少呢?鬼才知道。但以常規判斷,數千石總在五千到九千石之間。可以說,從唐到明的兩大貪官可以看出:胡椒之貴貴在路程遙遠、運輸不易。但是當胡椒從印度變為整個南亞、東南亞都在種植的產品後,境況會不會有所好轉呢?直到20世紀50年代後,胡椒引入中國後,胡椒才真正地進入尋常百姓家。

古羅馬消亡與印度香料:扔掉黃金屋,披起胡椒帶

元載崛起:王毓秀背後的太原王氏與王忠嗣

皇帝被騙30萬渾然不知,美法兩國商人提出抗議:欽差是騙子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稱帝31年里的4個端午節,一條完整治國管民的線索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