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手持五攝,身處福州,見微知著

手持五攝,身處福州,見微知著

「一片落葉掀起片片漣漪,一切往事又在腦海中重演」。

福州,一座發展中的城市,斗轉星移間萬象更新,十年,正是一道分水嶺。

(「福州天際線」 - 使用DJI Mavic 2 Pro 拍攝)

彼時,還是實體商業的時代,淘寶網仍沉浸在於ebay的競爭中,無暇將觸角延伸至全國各地;彼時,從大利嘉到天豐電子城,福州的大街小巷中,意氣風發的是搭載著卡爾蔡司認證5MP鏡頭的諾基亞N97,相對於行貨而言更加廉價的水貨也需八千以上,價格縱然高昂,但仍引得眾人所追捧。那一年,魅族的第一款Android手機M8打入市場,銷量平平;國行iPhone 3GS上市,掀起的些許波動卻並未為大眾所注意;從黃章身邊離開的雷軍率領著一幫成員組成小米的初創團隊;百度貼吧中「賈君鵬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的梗一時成為網路文化的焦點。這是一個充滿著機遇的時光。

(「天豐電子城」與臨近建築殘址 — 直出原片 f/1.8 曝光時間1/181)

(「天豐電子城」與臨近建築殘址 — 直出原片 f/1.8 曝光時間1/119)

十年後,電子商務早已成為網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線上線下二合一式購物平台星期取代式微的傳統實體商城,伴隨著市區內多家「京東之家」「蘇寧小店」的開幕,久經滄桑的天豐電子城在今年正式關閉拆除;當下手機市場由Android與iOS主導,近乎一分為二;受埃洛普一系列失誤決策影響,諾基亞的手機部門被微軟所收購,如今了無生息,空留逐漸被世人遺忘的「Surface Phone「傳說;而由原諾基亞員工成立的HMD Global公司在得到諾基亞品牌的授權後,推出一系列Android手機,在國內各大廠商廝殺的戰場中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諾基亞借HMD Global回歸中國大陸的這兩年多,我先後入手了Nokia 6第一代和Nokia 8,縱然前期HMD手機與市場上大眾機型有一定差距,不過考慮到HMD Global羽翼未滿,針對這兩台手機的日常使用情況,我客觀上較為滿意。

伴隨著HMD Global 獲得「PureView 純景」商業標示,搭載著五枚imx386感測器的原型機於去年諾記吧初次曝光時便博得眾人眼球,引來各媒體的目光,曾經一度引來命名上的猜想,今年年初,HMD Global 正式推出這一令其引以為傲的旗艦級拍照手機 Nokia 9 PureView,在各大媒體的爭議聲中,我入手了這台手機,懷揣著對諾基亞的一片熱忱,行走於福州城之中,留下一片片難忘的光影,守望著過去,期冀著未來。

7月29日

-福州東站-

相逢又亦是別離,火車站總是引發著人們的無限遐想,它無言,卻貫徹著一段段故事的始終、意味著一段段時代的興衰,又觸及了一種種可能的誕生,時代在發展,傳統交通方式不斷更新,那熙攘的過去已經成為了久遠的回憶,空留建築無言,於悄然間,見證著人間百態。

(直出原片 f/1.8 曝光時間1/4 ISO100)

始建於1959年的福州東站坐落於在城市東北角的邊緣地帶,四面環丘陵,距福州站不到三公里路程。跨過興建中的登雲新城,一個不顯眼的鐵道口,一塊斑駁的站牌,便表明了其身份,作為省內最大貨運站的它靜靜地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黃昏。

(直出原片 f/1.8 曝光時間1/974)

(直出原片 f/1.8 曝光時間1/1464)

陽光燦爛的下午,雜草叢生與嶄新敞亮的鐵軌相互交錯,宛如模糊不清的城市疆界,新與舊夾雜並存,時代與情懷併兼,而停放在鐵路間的貨運車廂如若道牆,劃分了鐵道兩端也劃定了兩種相互交錯的生活方式,令城市的形象在這裡變得曖昧起來。

(直出原片 f/1.8 曝光時間1/716 ISO125)

(直出原片 f/1.8 曝光時間1/3893)

一列二七型內燃機車順著次位鐵道緩慢駛來,站側小鎮的嘈雜聲逐漸被輪機驅動聲所掩蔽,「南局福段」銘文在紅底車側上格外引人注目,縱然人們的出行方式無時不刻地發生著更新,兩點間通勤時間也無時不刻的在縮短,但這些慢悠悠的列車們仍然有如往日般記憶版,十年如一日地工作在交錯的鐵路上,來來往往編織著生活,詮釋著生活。

(直出原片 f/1.8 曝光時間1/622 ISO100)

(系統原生背景虛化模式 f/1.8 曝光時間1/4 ISO100)

-金雞山 x 金牛山福道-

離別福州東站,步行十餘分鐘便是金雞山,當厚重的歷史逐漸退去,倡導新設計理念的各式建築逐漸興起,這幾年來,城區內兩大步行區域「金雞山」「金牛山(文林山)」經過數次翻新,根植于山體地形特色,立足於環境,對各區域進行重新設計,更體現了人與自然的相得益彰。

(直出原片 f/1.8 自動模式 曝光時間1/12)

(直出原片 f/1.8 自動模式 曝光時間1/8000)

(直出原片 f/1.8 自動模式 曝光時間1/243)

漫步於高處,周圍青山環繞,腳下是林木花草,遠方是高樓大廈。居高臨下,覽物之情油然而生,彷彿「人在城市上空行走」,又如走進了城市的懷抱。

(直出原片 f/1.8 曝光時間1/1000 ISO100)

(直出原片 f/1.8 曝光時間1/1000 ISO100)

(直出原片 f/1.8 曝光時間1/1000 ISO100)

行走於天地間,觀景賞物,也正是一種悠然自在。當興趣照進到生活的細節時,當情操轉移在精神的享受時,這也正屬於一種輕鬆與坦然。

(金雞山觀城區—直出原片 f/1.8 曝光時間1/2000 ISO100)

(福道觀城區 白日(19/08/04 08:43)—直出原片 f/1.8 自動模式 曝光時間1/1548)

(福道觀城區 夜晚(19/07/29 21:17)—直出原片 f/1.8 曝光時間2s ISO100)

夏季,黃昏已至,夜幕猶臨之時,不妨來此散步,剩下兩張照片為返回住處路上攝。

(閩江公園 — 直出原片 自動模式 曝光時間1/172)

(東二環泰禾 — 直出原片 自動模式 曝光時間1/50)

8月1日

-泛船浦天主堂 x 蒼霞基督堂-

快速發展的福州城中遺留下來的時代見證者們多少已經因為城市建設被夷為平地。而泛船浦天主堂是幸運的,重建於1932年的它,時至今日仍是福建最大的天主教堂,作為市內罕有的哥特式建築,其擁有獨特高聳的尖塔這一視覺特色。而傳統式束柱與尖肋拱頂,也營造出修長感與輕盈感,呈現出絕佳的視覺效果和建築效果。

(直出原片 f/1.8 曝光時間1/1000 ISO100)

(直出原片 f/1.8 曝光時間1/1000 ISO100)

走入泛船浦天主堂背面大門,教堂主體與神父樓最為引人注目,實際上神父樓最初並未位於此位置,十年前,藉由南江濱西大道建設,時任市政府對位於規劃道路正中的神父樓進行整體旋轉平移工程,耗時月余,將其整體平移80多米後,又逆時針旋轉90度,令其面江而立,與教堂主體平行。

(直出原片 f/1.8 曝光時間1/1000 ISO100)

走進教堂主體,內部依然保持著傳統教堂式風貌,古典莊重,燈火輝煌。左右並立十餘根歐式立柱,堂頂呈拱形穹窿,綴以星辰。內設大小祭台,正中大祭台供奉主保玫瑰聖母,旁邊小祭台從東到西分別供奉耶穌的養父若瑟、聖母瑪利亞、聖女德蘭。牆壁上的採光窗戶鑲著五彩玻璃,左右兩邊小祭台側面的三局採光玻璃各雕刻一幅彩色教會聖人像。又有現代化直播顯示屏點綴於各立柱間,一時間,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交相輝映,令人震撼。

(Pixelmator Photo 後期修圖 -??f/1.8 曝光時間1s ISO100)

(Pixelmator Pro Pixelmator Photo 後期修圖 -??f/1.8 曝光時間1s ISO100)

與隔岸復建於1997年的基督教中洲堂遙遙相對的是蒼霞基督堂,一新一舊,每至禮拜天,聖歌后莊嚴的主禱文必不可少,10時許,台江區上下杭岸側總會響徹著古老的旋律,為厚重的歷史感所浸潤。

穿過充滿機器轟鳴聲的上下杭景區建設工地,輕推裝飾藝術風格鐵門,蒼霞基督堂大體展現在眼前。

(直出原片 f/1.8 自動模式 曝光時間1/8000)

整座教堂,空靈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態,則是基督教精神內涵的最確切的表述。高而直、空靈、虛幻的形象,似乎直指上蒼,啟示人們正確認識自我,面對自我,奉獻自我。

(直出原片 f/1.8 自動模式 曝光時間1/8000)

歲月如歌,這些布滿歲月痕迹的教堂正如文化公園一般,吸引了情侶,也吸引了劇組在此拍攝取景;平常也會有許許多多的人來這裡遊玩或者拍攝婚紗照。在福州關於泛船浦教堂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如果在福州擁有愛情,那麼,我們一定要去倉山看一眼那些老洋房。」

-中洲島-

「這城的一邊,有一條一英里寬的大河,河上有一座美麗的長橋,建築在木筏上面,橫跨河上。」 —《馬可波羅遊記》

作為福州最出名的地標之一,中洲島的身影幾乎出現在關於福州的每部航拍短片中,但這類短片中關於中洲島的鏡頭大多只有短短几秒鐘的華美歐式風格建築外表,而非內在。

(」中洲島夜景」—使用DJI Mavic 2 Zoom 拍攝)

而真正來到島內,才會發現外表光鮮下建築細節上卻早已破敗不堪,曾經閃爍著迷人光束的燈帶如今早已蒙塵,裝飾藝術的樓頂如今淪為違章建築的簡陋支架,一些凌亂支起的棚屋旁是褪色的批發市場招牌。

(直出原片 f/1.8 自動模式)

在喧鬧與寂靜後,繁華與落寞間,命運多舛的中洲島自2003年建成後便深陷於產權糾紛中,從籌建之初的「東方威尼斯」「亞洲首座步行主題島嶼」最終淪為「海峽服裝批發城」「小商品、服裝、窗帘批發市場」,經營模式的轉變給中洲島帶來了短暫的繁榮,但很快卻又歸於沉寂,重新開發中洲島的一系列傳聞也無疾而終。

(直出原片 f/1.8 自動模式)

走入半開的門洞內,一樓早已被開闢為簡單的窗帘和小商品批發市場,中午時分,整座建築內部充滿著炒菜的油煙味,多數店鋪已經關門歇業,擁擠的編織袋間一把把半銹的鐵鎖尤其引人注目,縱然外面陽光燦爛,室內卻顯得無比擁擠昏暗。

(直出原片 f/1.8 自動模式)

走上早已切斷電源的扶梯,踏過深嵌於梯節內難以清理的碎玻璃,開著手電筒,登上二樓與三樓,隨著樓層的升高,環境並沒有變得明朗起來,仍然充滿蕭瑟與晦暗。

(Pixelmator Pro Pixelmator Photo 後期修圖 -??f/1.8 曝光時間1/4s ISO100)

(Pixelmator Pro Pixelmator Photo 後期修圖 -??f/1.8 曝光時間1/4s ISO100)

四樓被灰泥牆砌了起來,無法繼續向上,只得重新回到一樓,沒有任何的標示說明這堵牆被壘起的意義,猜想應該是為了防止遊人貿然前往樓頂導致危險事件的出現。

向下前往停車場兼開放型批發市場處,比起樓上的荒涼,樓底顯得更具生氣,商販們擺出的商品集攏於行道兩旁,向上望去,天井內投射出的光照入樓底,為這片區域注入一絲光彩。

(Pixelmator Pro Pixelmator Photo 後期修圖 -??f/1.8 曝光時間1s ISO100)

(直出原片 f/1.8 自動模式)

退出建築,從閩江南岸遙望中洲島,時間的流逝讓這艘航船傷痕纍纍,顯露出疲憊的姿態,細碎光影斑駁在江水中,緩緩流向未知的遠方,命運多舛的中洲島那抹迷茫的光影,無人知曉他的未來。

(直出原片 f/1.8 自動模式)

8月2日

-文廟-

比起沉寂許久的中洲島建築,位於市中心的文廟更為幸運些。

(直出原片 f/1.8 曝光時間1/1420)

出地鐵南門兜站,直行數十米不到,便可看到文廟高大的牌坊。雖說這裡距離市內三坊七巷景點距離不遠,卻少有遊客前來,一面牌坊隔開外界喧擾世界,踏進內部,腳步回聲一清二楚。

追溯文廟的歷史,最早可到唐代年間。千百年風雨間數次的毀壞與重建讓其得以注入各朝各代的特色,近年來也得到大量修繕。現存主體重修於清代咸豐年,為三進建築群,內有外門埕、欞星門、泮池,左右迴廊有月台、大成殿和後照壁,整體建築大體沿襲明代宗廟建設傳統,但局部更具工巧華麗。

(直出原片 f/1.8 自動模式)

進入大成殿,內部供奉著孔子及其弟子塑像,屋檐下懸掛有康乾二帝書寫的牌匾。木樑發出的陳年氣味更令文廟多了些許古樸氣息。

(Pixelmator Photo 後期修圖 -??f/1.8 曝光時間1s ISO100)

相對於泉州、漳州等地的文廟,福州文廟佔地面積更小,但平日里無人的文廟卻顯得格外空曠。惟有到六月中高考季時,方人流如織,不過轉念一想,這也是傳統文化習俗使然。如今,位於市中心的它自然也是於鬧中取靜了。

-金山寺-

說起金山寺,尾巴們更為熟知的應該是《白蛇傳》中位於江蘇鎮江的「水漫金山寺」典故,相對於鎮江金山寺而言,坐落於城郊地帶三環高速輔路上的福州金山寺於日暮時分更顯僻靜。

(Pixelmator Photo 後期修圖 -??f/1.8 曝光時間1/4 ISO100)

無奈已經傍晚,前往金山寺的小渡輪已經停運,只得於岸邊拍照一張以作留念,期待下一次前往。

歸家路上夕陽燦爛。

(Pixelmator Photo 後期修圖 -??f/1.8)

(上一張的原片 f/1.8 曝光時間1/4 ISO100)

8月3日

-福州大學附屬機械廠(現福大怡山創意園)-

十年前,這裡仍是一片工業區,為了幫父親照看工廠情況,我曾短居於此一段時間。

(直出原片 白平衡設置為「陰影」??f/1.8 曝光時間1/200 ISO100)

依稀記著三元一份的煎餅攤,夏季無休止的蟬鳴,燈光下影綽的網球場,晚間時分的西禪寺的誦經聲,天天拿著諾基亞5310XM玩「都市摩天樓」綽號「國寶」的風趣友善小工頭…記憶里的機械廠是一片富有生機的地帶。

2012年,環境改造,原有集聚此地的大中小企業被勒令搬離,原址改造為創意園。

舊工業廠房的建築風格和歷史人文痕迹夾雜於新建的鋼骨落地玻璃窗間,錯覺感油然而生。

(直出原片 白平衡設置為「陰影」 f/1.8 自動模式)

如今, 煎餅攤猶在,只是一份要漲到十元,西禪寺外景仍復當年,機械廠也大體猶存,但曾經的工人們已經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不時來往的周圍居民、青年情侶,原有廠房內部也多被改建為咖啡館、私人獨立工作室,下午時分,人煙稀少,和煦的陽光照射在廠房頂部瓦片上,四周很安靜。不經意間點綴的綠植,讓這些廠房建築,多了几絲柔情,也多了幾分溫婉。

(直出原片 f/1.8 自動模式)

無意中看見一些因遷移成本原因被遺棄於此的機床設備被巧妙安置在草叢中、木架上,成為一道特殊的風景線,望著這些銹跡斑斑的機器,讚歎改造者創意水平的同時也不由得唏噓不已。

(直出原片 f/1.8 曝光時間1/4 ISO100)

(直出原片 f/1.8 曝光時間1/4 ISO100)

很遺憾,因整體環境拆遷改造,原有許多廠房被推平,剩下用作創意園的廠房寥寥,踏入先前自家的廠房區域,只看到一片空地,不禁有些傷懷。

-東街小巷-

回到市中心,前往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景區,作為"五A"級景區,它自然多為人知,避開瀰漫著商業氣息的擁擠主幹道,不妨進入小巷內細品,尋得片刻安寧。

(為了保護眼睛,採用Pixelmator Pro修正原圖 f/1.8 曝光時間8s ISO100)

步行經行黃巷,這一源於晉代的建築群因這名字與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入閩的歷史故事而多名聲在外,這一以八姓入閩始祖晉安郡守黃姓為命名的巷落在歷史上也曾有黃璞、郭伯蔭、陳壽祺等知名文人居住。

( 此張手持拍攝,較抖 f/1.8 曝光時間1s ISO100)

轉至塔巷,牌坊上對聯「六子登科理學融天地;雙梅探屋修文燭古今」引人注目,今年福州市高中第三次市質檢也正以這牌坊為題進行傳統漢語言考察,相信有不少考生仍對這道題目記憶猶新。

藉由防抖原因,難以拍攝清楚巷門口牌坊文字,只得前往巷內中段,於無人之處支起穩定器,按下快門。

(直出原片 f/1.8 曝光時間4s ISO100)

夜色漸濃,巷內行人更為寥寥,代了老式宮燈的新式紅燈籠依然放著亘古不變的光線,但照耀著的事物早已又是另一番模樣,縱然仍有不舍,但考慮到時間問題,我的旅程暫告一段落。

穿梭在老記憶與新時光之間,遊走於故地,聲聲快門,記錄下錯綜複雜的一抹抹光影,混淆了十年間光陰,頃刻之間,便是永恆。

而Nokia 9 PureView也如那許久未見的故人,上手時分,仍有些不適應感,帶著它穿行於福州市內的這幾天令我對其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相對於曾經的老諾基亞,由HMD Global發布的一系列諾基亞品牌手機也正擁有它們別具一格之處。

如今的諾基亞手機,當年「不跟隨」的銳氣不減,更多了一份柔情,縱然他人有著性價比低、功能不齊全、系統簡陋等種種批判聲,但這部以」PureView」為名主打拍照的手機,相對於之前的Nokia 6第一代、Nokia 8而言更令我眼前一亮。

手持著Nokia 9 PureView,隨地走走,五枚「抓住每一絲細節」的攝像頭所記錄下的一段段時光,一片片記憶,這便是我心中最美好的福州。

一座城市,一個故事

活動截止時間:2019 年 8 月 18 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逐星之旅:許你一場星河夢境
iQOO Neo 上手簡評:中端機陣營闖入了一頭性能怪獸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