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吳國平:培養出適應未來的學生,要關注這5個「力」

吳國平:培養出適應未來的學生,要關注這5個「力」

2019中國教育報校長大會於7月29日至7月31日在四川樂山舉辦。

本屆校長大會主題為「奔向2035,實現學校教育現代化」,匯聚來自各地的知名校長,共同探討學校教育現代化改革創新發展。

在大會上。浙江省鎮海中學校長吳國平,進行了以《「五力·四途」: 培育具有校本特色核心素養的優秀公民》為主題的演講。

在吳校長看來,培養出適應未來的孩子,要關注哪五力?他又是通過哪四種途徑來培養這五種力呢?

我們來一起看看吳校長講了什麼吧!

吳國平:培養出適應未來的學生,要關注這5個「力」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我們要培養具備這五個力的優秀公民

一、學習力:學業基礎紮實,認知能力出眾,學業成績優異

學習力是指:能紮實掌握各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分析、綜合、評價和創造等高階認知能力方面有出色表現;學習習慣良好、學業水平出眾、樹立終身學習意識、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通俗易懂、簡明扼地說,學習力就是「愛學習、樂學習、會學習」。

二、創造力:勤於學以致用,善於解決問題,勇於創新求異

創造力是指:能整合性、創造性地將所學知識、技能加以靈活運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甚至創生出新的知識和能力形態;具備旺盛的求知慾、學術興趣、創新精神、實踐熱情、科學嚴謹、求真務實、肯吃苦、不服輸、遇到逆境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品性和人格特質……

創造力的培養是我們必須去承擔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未來社會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人等現代技術將取代很多「執行性」工作,如果沒有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學生到了社會上以後是很難適應的,以後許多工作(職業)都可以被機器替代,只有創新、創造是不能被取代的。

三、領導力:深具責任擔當,主動奉獻服務,自覺引領風尚

我們培養的學生應該胸懷家國天下,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心、歷史使命感;

有遠大的理想,樹立國家、民族利益高於一切的意識;

有一種發憤圖強、敬業奉獻、服務社會、矢志報國、振興中華、造福人類的家國情懷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並將這種理想、情懷、意識落實於從當前開始的日常點滴行為中,腳踏實地、勤奮好學、關心社會,積极參加校內外各種志願行動、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以自己的擔當、奉獻和創造去正面影響周圍的人、環境和社會風尚。

領導力其實就是一種出色的組織、說服、管理、引領等對他人的影響力,其核心特徵是一個人的責任擔當和奉獻服務。

這兩種品質、意識在一些青少年身上是淡薄的、稀缺的。受各種因素影響,很多青少年過分地自我,只關心自己的小世界,對周圍的人和事漠不關心,不懂感恩回報,這樣的學生很難在社會上發揮應有的作用。學校應該提供各種各樣的培養學生領導力的機會。

四、審美力:明辨是非美醜,涵育高雅情趣,修鍊文體愛好

審美力指學生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各類信息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能明辨是非美醜,能篩選和汲取優質信息,能做到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熱愛生活、精神明亮,具有高雅的情趣和高潔的情懷……

有人說,未來將是雅者為王的時代,所謂雅者,其實是指感性能力發達的人,是指藝術、體育素養突出的人,是熱愛生活、追求幸福的人,這樣的人才會有綿綿不絕,強勁持久、積極正向的生命能量,才會不斷塑造自己的愛好,同時給環境和他人不斷帶來美好。

同時,審美力還能有效激發和提升個體的學習力、創造力和領導力。很多的經驗、案例可以證明。比如愛因斯坦曾坦言他在科研上的靈感常常來自於他的藝術愛好,拉小提琴。

五、自治力:人格獨立健全,自主自律自信,個性魅力彰顯

所謂自治力就是人格獨立健全,自主自律自信,個性魅力彰顯。具體來說,我們鎮海中學培養的學生所謂自治力就是要人格健全,獨立自主,具有較強的自我管理和發展的能力,自我概念清晰,對自己的興趣、性格、能力和價值觀等個人特質有較為完整全面認識,並且在這基礎上能夠進行合理的自我設計,能科學規劃並有效執行自己的生涯進程,確保自己成為個性鮮明,特長突出,人格健全,能由內而外的散發出獨特的個性魅力的人。

自治力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我們說人生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發現和成就自己的獨特性,這是個人先天遺傳和後天習得揉合而成的具有標誌性和辨識度的獨特樣態,所以學生應該有自我探索、自我管理、自我超越、自我實現的意識和行動,能夠珍視和保護自己的個性、特長、優勢,並且使之成為個人特質,成為自己適應社會,為社會創造財富和價值的強大的武器,同時也成為自己收穫幸福和成功的可靠的朋友。

「五力」怎麼培養?通過以下四個途徑

一、提升學校文化浸潤

我們進一步豐富和提升與五力相配套的學校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著力創設「全面發展、崇尚創新、張揚個性、追求卓越」的學校風尚,大力培育「豐富、多元、自主、開放的教育教學生態。

比如說:

在精神文化層面,我們與時俱進地調整學校的辦學頂層設計,特別是對學校精神、育人規格方面作出新的規定;

在制度文化層面,我們制定更多有利於激發創新動力、釋放創新活力的彈性制度和激勵機制;

在活動文化層面,我們不斷拓展學生個性化成長的時空,搭建豐富多樣的平台載體,供學生揮灑才情、施展才華、體驗成功,開發應用鎮海中學「梓蔭華年」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台;

在物質文化層面,全面提升學校設施設備的集成化、智能化、數字化水平。

我們為了培養學生的五力,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現在有社團60多個,(包括一些非註冊的社團),另外我們也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通過這些文化活動的浸潤來提升學生的「五力」。

二、完善課程體系

我們堅持「尊重多元選擇、促進高水平基礎上差異發展」的課程建設理念;進一步健全高水平基礎+差異化發展的發展性課程體系;進一步優化「基礎廣博、多層拓展、多元開放、自主選擇」的具有鎮海中學特色的發展性的課程結構和課程文化。

這幾年,我們以培育學生創新素養、培養學生個性特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重點方向,緊緊圍繞「五力」養成,對原來開設的200餘門校本選修課程進行全面清理、整合,著力培育50門左右具有較高品質和育人價值,深受學生喜歡、能賦予學生深刻影響的特色精品課程。

突出大學先修課程、Stem課程、領導力課程、創新素養課程、國際化課程、多元開放網路課程等,形成具有較大整合性、層次性和梯度性的「五力」核心素養培育特色課程(群),並在課程後續開發、資源拓展、選課走班管理、課程實施和評價方面精益求精,切實提高課程實效。

三、創新學教方式

教學活動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和主要活動,核心素養的培育自然也需要貫穿於、依賴於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

我們提出要創新優化學教方式,努力探索形成一系列以「多元開放」為總定位和總特徵、以「五力」核心素養培育為旨歸的學教策略、學教方式、學教模式。

吳國平:培養出適應未來的學生,要關注這5個「力」

四、提升生涯教育教育

將生涯教育視為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重要路徑。我們把生涯教育定位為一門融合性、浸潤式的學校基礎特色課程,視為一項系統工程,在生涯喚醒,自我探索,生涯定位和職業、專業、大學探索等幾個主要環節上設計實施了多項活動,全面介入學生的學習、生活,做到精準發力,簡約高效。

近幾年,我們對學校的生涯教育資源進行了全面梳理,歸納為文化浸潤、專門課程、「高大」對接、專業指導、實踐平台等「五位一體」的生涯教育體系。

我們將生涯教育視為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我們把生涯教育定位為:一門融合性、浸潤性的學校基礎特色課程;

我們在生涯喚醒、自我探索、生涯定位和職業、專業、大學探索等幾個主要環節上設計實施了多項活動,全面介入學生的學習、生活,做到精準發力,簡約高效。

近年來,我們對學校的生涯教育資源進行了全面的梳理,歸納為文化浸潤、專門課程,「高大」對接、專業指導、實踐平台等「五位一體」的生涯教育體系。

(中國教育報記者杜京虹整理報道)

吳國平:培養出適應未來的學生,要關注這5個「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世界大學生運動會走過60年
人工智慧教育中不可忽視倫理教育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