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期刊不能唯「影響因子論」

期刊不能唯「影響因子論」


  來源:中國科學報


  每年的期刊引證報告(JCR)「發榜」就如同高考公布分數一樣,引人注目。只不過最關注的人群僅限於科學界。


  今年的影響因子(IF)普遍比去年高一些。在收錄的12541本期刊中,IF大於3的期刊數為2923本,佔總收錄期刊的23.14%。


  我們的《園藝研究》(Horticulture Research)IF 3.64,總排名第1967,屬於前15.68%,學科JCR排名第三。


  在國內學術圈,大家最感興趣的是絕對IF數誰最高。作為做期刊的人,我覺得,期刊的影響不僅僅靠影響因子,還要看其整體的影響。

  在筆者看來,一本有影響的期刊應該具有以下5個要素。


  第一,遵守嚴格的學術道德。


  這是最根本的要素,一個不遵守高標準的學術規範的期刊是不會長久的,遲早被踢出SCI或被「鎮壓」。


  第二,具有非常高的口碑。


  期刊的宗旨是為學術界服務及傳播科學知識,不僅僅是論文儲備。


  如何做好服務,滿足學者的需求,促進科學進步,是做期刊的人應該認真思考並踐行的。


  一本有影響的期刊一定有非常高的服務質量和良好的口碑。當然,這種口碑是通過多年的日積月累形成的。


  第三,良好的歷史沉澱。


  儘管老的學會期刊IF不一定很高,但是有很多人願意投稿,其主要原因就是看中了它悠久的歷史積澱。


  當然,現在很多學會的期刊IF一直「漲」不上去,其原因在於論文引用不多導致傳播影響變小。

  但是,在開放獲取(OA)時代和新刊蜂擁的時代,不少期刊仍自傲自大,表面上「活得很好」,但面對激烈的競爭,它們很可能會被淘汰或邊緣化。


  第四,影響因子。


  IF一直是個有爭議的指標,「完美的、真實的」IF應該是「純天然的」。


  但是,現如今總會存在用各種「合法」和「非法」手段操控期刊IF的事情。如何提高期刊IF,首先應該控制文章質量,加大力度宣傳、推廣所發的文章。


  第五,期刊可持續性。


  這是一個學會和商業期刊都必須要考慮的事,而且是最重要的事。一個不能給學會和出版商帶來利潤的期刊是沒有價值的。


  少數的旗艦刊本身不一定帶來很大利潤,但它們可以為旗下「一般」期刊帶來影響,通過其他期刊而盈利。


  不過,這個指標似乎在當下國內的期刊界不是一個重要的話題,甚至不是一個「值得討論」的指標。


  經常聽說,有些國內期刊寧願花費巨額費用,也要擠入SCI行列。


  那麼,對於一個新刊或很年輕的期刊,用什麼樣的策略才能做成一個有影響的、有歷史沉澱的高口碑的期刊,而不僅僅是有高IF的期刊?

  首先是「做強」。


  開始創刊時,常常沒有人願意投稿,這對一個新刊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這也是一個契機。


  通過這個機會,定好位,選好稿,通過發文量少、質量高,獲得較高IF。這個過程通常要4~5年。


  然後「做大」。


  一旦獲得較高的IF,就可以在保持IF和文章質量的同時,增加發文量。


  這時再加大宣傳力度,如精準宣傳文章,建好學術圈,通過專題和高質量綜述等保持並提升IF。


  最後「做富」。


  通過保持及適當提高發文量,堅持高質量文章和高質量服務,再通過多年的堅持,成為一個有一定歷史的、有影響的高端專業期刊。


  期刊的發文量大了,無論是訂閱刊,還是OA刊,都應該能「做富」。儘管學術期刊不應該有暴利,但至少要有一定盈利或者不虧本。


  比如,《園藝研究》走的就是這條路。2014~2017年創刊及進入SCI當年只發了30~40篇文章。

  首先是確實沒有更多高質量的文章,其次我們也通過這一過程嚴把質量關。


  我們的第一個(2017年發布的)IF是3.6,排到JCR的第二名,當年9月IF被調到4.554,一躍成為第一。


  第二年,期刊的IF從最初的3.6「掉到」3.368,很多作者會問我們「明年會不會再降」,但我們覺得正常。


  當年,我們的發文量從2017年的40增加到75(漲幅87.5%),開始「做大」。


  我們認為,一個一年只發幾十篇文章的期刊是沒有影響力的。通過提高發文量,讓學者有更多機會在《園藝研究》上發表文章。


  只要堅持質量和高質量服務,我們一定能「粘住」作者。


  今年我們的IF略上升到3.64,預計發文量會在130~150篇。而現有的引用數據顯示《園藝研究》的IF還會有較大的提高。


  假以時日,《園藝研究》能成為一個園藝和大植物學領域有影響的期刊。


  所以說,我們在關注期刊影響因子的同時,更應該注重期刊的整體品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腳底老繭登上《自然》,哈佛教授力證光腳勝過穿鞋
宇宙的膨脹速度比之前預測的要快……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