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竇桂梅:讀書是教師最好的「精神化妝」

竇桂梅:讀書是教師最好的「精神化妝」

竇桂梅:讀書是教師最好的「精神化妝」

竇桂梅:讀書是教師最好的「精神化妝」

全文長約 42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6 分鐘

竇桂梅:讀書是教師最好的「精神化妝」

精彩導讀

無論何時,我都要說,讀書,是自己的事。作為教師,讓人逼迫或督促讀書是很沒有尊嚴的事情。

書籍留給人類的遺產和禮物。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學校教育所承擔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終生的讀書人。

身為教師的我們,自己先讀起書,再自然而然地帶著我們學生們讀書,將人類文明珍貴的「貨物」經由書本,運送給一代又一代的學生,這是一種責無旁貸的義務,更是一種無以言說的幸福和美麗的事情。

讀書,最高級的精神美容

無論何時,我都要說,讀書,是自己的事。作為教師,讓人逼迫或督促讀書是很沒有尊嚴的事情。

說白了,讀書是為了自己的提高,不是為了應付學校或完成領導的任務。教師,也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會從內部發生徹底的改變。也只有如此,教師才能由改變自己的心態而改變自己的狀態,從而改變一個人的容顏。

曾國藩說,有的人天生氣質高貴,有的人,需要後天的讀書來改善。甚至可以說,書,是最高檔的美容品,最有效的營養劑。就像女人護理自己的容顏一樣,讀書修繕了我們的靈魂,使心靈面貌日益變得健康陽光。的確,人外在的形貌基於遺傳是難於改變的,但人的精神卻可因讀書而蓬勃蔥蘢、氣象萬千。那些歷經時間沉澱,依然流光溢彩的文字,在我們的心靈中留下繽紛的映像,讓我們內心的氣象漫捲雲舒。

比如讀到一本好書,就如同邂逅一位偉大的老師。你可以和書中的各種人物一起歡笑與流淚,你可以在不同的書的世界裡,體驗不同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一旦和一本本書在一起「活上了一回回」,你就會成為「心靈的巨富」。你那收穫,如果用物質的現金比喻的話,就好像擁幾家銀行存款,需要多少都能隨時支取。此刻,你的臉上不洋溢著從容、淡定的自我滿足才怪呢。

有書就有時間

但令人十分遺憾的是,我們現在的絕大多數學生和教師卻很少抽時間去讀,哪怕是課內涉及的書,更不要說課外書了。

大家也許讀過新生代作家韓寒寫的《三重門》。其中有許多筆墨是諷刺老師的。比如「某某學校,星光燦爛,走進裡邊破破爛爛;十個教師九個笨蛋,剩下一個精神錯亂」。當然他寫得過於誇張,但特級教師黃玉峰,也不無疑惑地這樣描述今天語文教師面對的質疑:「語文教師只是一個『販賣者』,他們的教學方法不需要讀書,只需要做題目,題海戰術的結果是苦了自己也苦了學生。繁瑣的語文分析,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已經越來越不為學生所接受,學生的閱讀面和閱讀量正在超過教師。」試想,一個學生讀一本書的話,那麼有著50個學生的老師,又該讀多少書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慾呢?

當然,這裡不全是教師的責任。據調查,92.8%的教師認為自己的負擔太重。我們教師整日被「正統」的作業、教科書或工作學習的壓力所包圍。

還有,小學女教師特別多,晚上回家做飯,照料孩子,干大量家務……這些客觀因素的確擠佔了教師的讀書時間。

我們承認這些客觀因素,但實際上主觀上的逃避更加可怕。還拿數字說話,據統計,85%的中國人每天晚上最寶貴的兩個小時是在電視機前度過的,而今,我估計也得有80%的人是拿著手機度過白天的生活。這其中當然也包括相當一部分老師。

無論是客觀因素還是主觀因素,當讀書沒有形成興趣的時候,當讀書沒有養成習慣的時候,「沒有時間」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懶惰的最好借口,讀書自然成了教師的負擔。而打著這樣旗號的借口與搪塞,如今卻正漸漸養成習慣。可見,推動和引領教師讀書,我們還處於搖籃時期,任重道遠。所以,另一種聲音我們必須要明確——「有書就有時間」。我們必須「擠」、「搶」,甚至「掙」時間讀書。

就拿我來說,我時常把書放在背包里,隨時隨地展卷,隨時隨地記錄。參加一些會議、活動,會前會後、點滴閑暇,都可以充分利用。另外,在外出時的飛機或者火車上,我們依然可以進行閱讀。有時哪怕只讀一會兒,餘下的時光里,就算閉目養神,口中仍留有餘香。

讀無字之書

如果說前面我說的,讀有字之書是光合作用,那麼,讀無字之書,就是一種化學反應。作為一名教師,我也要關注周圍的世界。例如,適當關注2008年的奧運會、中日關係、台海局勢等這些「公共事件」。作為教師,還要盡量包攬影視精品,看「百家講壇」「鳳凰衛視」等幾個專題節目。如此,也就成了我們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擇其善者而從之,我們的教育就會由空中樓閣變成腳踏實地。

讀無字的書,還要悉心結交那些愛讀書的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經常在生活中、網路里,在書信里、電話中,和朋友交流讀書、工作的體會。交流完畢,每每心情舒暢,彷彿從空氣清新的田野剛剛休整歸來。百憂勞心的日子裡,能有這樣的朋友們一起經營人生的時光,實在是一種幸運。

一句話,讀書,讓你的骨子裡有了「鈣中鈣」,精神容顏,注入了最鮮活的、抗衰老的生命元素。作為教師,具備了讀書和學習的自覺意識——你的「面容」就會總處於變化的狀態。眼睛浸泡在美麗的文字里,耳朵浸泡在美麗的語言里,嘴巴浸泡在美麗的辭彙里,我們的面容也就不由自主地隨之平和安詳,不是嗎?

不讀書的教師在瀆職

現在,學校的規模總的來說比以前更大,但這更容易使人失去個性,整齊劃一地執行學校的統一意志。各個部門和學校管理者,在教學和教師培訓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但我們卻常常感到這些指導沒有涉及教師發展的「瓶頸」,或者說「癥結」——文學底蘊。即便我,作為一名校長,也難免經常糾正一些相對於一個語文教師的素養來說,微不足道的錯誤,什麼板書啦,某個環節的過渡啦,作業的布置啦。這些問題也存在,但如果長期僅限於這樣的糾偏,我為此感到慚愧。所以,從自己做起,不僅自己讓讀書成為習慣,我也必須花時間研究,怎樣從更高的層次,給教師提供來自「根部」的滋養。

我告訴自己也告訴教師,不讀書的教師,是一種工作的瀆職。不帶領老師讀書的教學領導,也是一種失職。

比如對語文教師來說,在我們學校,我在努力地、儘力地對語文教師的閱讀水平要有明確的要求,並給予適當的機制進行考核,比如:每個月的「五個一工程」,即一個月一本書,一篇隨筆,一節好課,一次面批作文,思考一個問題。為了更好地落實這「五個一」,我採取每月自查,定期檢查,適機抽查的辦法。同時,制定年度讀書規劃,要求自己,也建議教師每一年的閱讀量不少於200萬字。採取背誦、演講、寫作、檢查讀書隨筆,建立個人博客等形式,促進個人專業修養的提升。

除特殊情況外,我每天都努力花時間個人獨處,靜靜讀書。一些經典藏書布滿家裡、辦公室整個牆頭不說,以及新近流行的哲學以及人文叢書,及時買來閱讀外,《書屋》《文景》《萬象》《名作欣賞》《隨筆》《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南方周末》等雜誌,也成了我生活的伴侶。但這或許又將引起新的質疑——教師的負擔已經很重了,這不是又雪上加霜嗎?讓老師們拿什麼時間備課呢?

其實,讀書就是最好的備課。

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檢查,更不是對付某一天的課。讀書,應當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只有讀書,才能一頭抓著教學,一頭抓著學養,然後從中間串聯起學生。這樣,你才有底氣站在講台上。

所以,作為某一學科的教師,先從你所教的那個學科領域開始讀起,累土成丘,積微成大,你會發現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學科基礎知識,不過是一些入門的常識。學生課上所需的,與教師本身所擁有的相比,只相當於滄海一粟。然後,籍此出發,廣泛涉獵人文社科,深讀教育理論、專業著述,使自己的教學能夠高屋建瓴,具備理論基礎和經驗智慧。並且,漸漸培養出一雙慧眼,所到之處,處處留心,對自己專業的所需能夠敏銳識別,廣泛吸納。有了這樣的儲備,備課時就不會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無奈。

教師要成為一本書

我自己,作為一個普通的中等師範學校畢業生,深感自己缺少厚重文化積澱所帶來的底氣與靈氣,很長一段時間裡這束縛著我專業成長的道路。但幸運的是,我找到了書本這最好的老師。將這書本給予我的驚喜與力量呈現在課堂上,於是以教促讀,就有了一節又一節的精彩教學。

讀《病隙碎筆》《我與地壇》《務虛筆記》再講《秋天的懷念》一課,就能帶領學生穿越史鐵生的人生軌跡,悟出「好好活兒」的人生真諦。看了《中國青年報》上「留美幼童」系列報道,驚喜地發現報上刊錄的當年詹天佑寫給在美國讀書時的「家長」——諾索布夫人的三封信,這三封信正好是詹天佑分別在修京張鐵路前、中、後的心情以及工作進程彙報。我馬上剪貼收集起來。再講《詹天佑》時,我就把這三封信分別插入課文的故事情節中。於是,課堂變得鮮活起來,詹天佑變得有血有肉,有情有義。詹天佑的印象就不再僅僅是技術高超,他的傑出偉大,更增添了親切真實、平凡與善良。

不久前,我校開展年度主題教學活動,共備《牛郎織女》一課。我驚喜地發現,不光是我自己,我們學校的部分老師也正在漸漸依靠書的力量,使自己的教學邁向研究與生長的高度。為了上好這一課,我們讀了民間文學的基本理論,讀了牛郎織女的不同版本以及相關評析,讀了各種類型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請來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著名作家格非給我們作專題報告。通過這一系列有字和無字之書的積澱,我們不僅研究出了一節引起廣泛反響的好課,更是踏出了一條既簡明樸素,又直指本質的反躬內省的讀書道路。可以說,這樣的例子太多了。總之,以教促讀成了我備課的重要成長路徑。

不但以教促讀,我還以讀促寫。踏著白紙黑字的階梯,把教的、讀的感悟記下來,我發現,讀人家書的結果,是把那一個個方塊字湊成的思想、情感化作了屬於自己的人生感悟,寫出一本本屬於自己的書,取了幾個名字叫《竇桂梅與主題教學》《聽竇桂梅老師講課》《竇桂梅與語文教改的「三個超越」》《激情與思想》《和教師一起成長》《和學生一起成長》《優秀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七件事》等等。可以說,讀書、教書、寫書成了我必須的生活。

至此,我要說,教師必須成為一本書,工資再低也要買書,工作再忙也要讀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屋子再小也要藏書,為此,你才會成為一本永遠站著的厚重的大書。

改變不了環境改變自己

我還要呼籲,當今,教育給教師的壓力的確太大了——教師辛苦,學生痛苦也是不爭的事實。我上面談了個人讀書的點滴體會,那也是付出一定代價作為條件的。對於我們這些一線教師來說,在各種紛繁複雜的活動以及各種沉重工作負擔的重壓下,是不會擁有閑暇的教育境界的,這很容易使教師心靈結繭和蒙塵。此刻,我的心情也是頗為複雜的,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是,改變不了環境,改變自己——我們必須靠著「書」取暖、保鮮,讓那些偉大的心靈,流淌過的寶貴血脈能滋潤自己的心田。

讀書,「凡有所學,皆成性格」。讀書的人,正是以教材為港灣,把孩子帶入教材的深處,然後走出教材以外遼闊的大海。眼界越來越開闊,你和學生的目光,必定略過骯髒、堅硬、暗淡、醜陋的東西,從而投向乾淨、柔軟、明亮、美好的所在。

既然我從迪金森的話開頭,也從迪金森的話結束——「跳著舞過暗淡的日子,讓我飛翔的是一本書。」

我不敢說自己是真正的讀書人,也沒有資格呼籲更多人都去閱讀,但這不影響我對閱讀的渴望,以及對學生們的引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