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韓信墓碑上有一副對聯,僅十個字,卻讓背後的「小人」名傳千古

韓信墓碑上有一副對聯,僅十個字,卻讓背後的「小人」名傳千古

楚漢相爭劉邦扭轉大局,最終取勝,離不開眾多英雄豪傑的幫助,上位之後也曾感嘆,自己的天下離不開身邊人的貢獻,尤其是漢初為劉邦征戰天下的韓信,有人說韓信曾有機會自立為王,割據一方,但是他卻沒有這樣做,一心幫助劉邦打下漢室江山。

如果失去了韓信這樣的幫手,或許劉邦最終還能取勝,只不過沒有這樣順利罷了,然而江山穩固之後,「兔死狗烹」的悲劇再次上演,曾經一同出生入死的弟兄們都沒有落得好下場,功勞最大的韓信下場最為凄慘,劉邦曾經的諾言還歷歷在目,臨死之前韓信怎麼都沒想到能有這樣結局,有人說這不能怪劉邦,都是呂后的主意,試想一下這些事如果沒有劉邦默許,呂后在大膽也不敢這樣做。

一代英豪韓信就這樣慘死,韓信的死激起了軒然大波,其實在之前韓信就已經上了呂后等人的黑名單,功高蓋主,幾番貶謫,在呂后看來韓信不是好控制的人,終究會謀反,也有的認為正是韓信暴露了謀反的心思才讓他死亡葬身之地,其實反與不反就在一念之間,事實上臨死之前韓信曾感嘆後悔沒有聽從蒯通建議,遭到婦女小人毒手。

韓信的一生與三個人分不開關係,正所謂「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短短十個字卻概括了韓信一生當中幾個重大經歷,他的生命也與這三個人息息相關,所謂的「存亡兩婦人」,意義明確是指韓信的生與死與這兩個人淵源頗深。這副對聯也揭秘了韓信死亡之謎——他到底死在誰的手上?

先來說說第一個婦人,韓信早年間性格放縱,又無謀生之道,只能靠著別人的施捨度日,因此很多人都厭煩韓信,韓信母親死後都沒有墓地下葬,當地亭長堅持相信韓信並非普通人,有意與之來往,多次邀請韓信到家中做客,然而亭長夫人卻認為韓信一無是處,為了羞辱韓信,自顧自的做好飯,背著韓信吃完,久而久之韓信知道其用意,一怒之下頭也不回的離去。

一次韓信在城外釣魚,其中一個洗衣服的大娘見到韓信餓了,拿出飯食贈與韓信,這一送就是幾十天,直到最後一天大娘要離去的時候,韓信說將來要重重報答老人家,結果大娘十分生氣「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只是看你可憐才給你飯吃,哪裡想到要你報答」,大娘不知道正是這句話刺激了韓信,讓他洗心革面。

這個老婦人給了韓信生的希望,而另一個人卻將他送上了刑場,此人就是呂后,呂后心狠手辣,藉助劉邦外出的時候,趁機聯合蕭何哄騙韓信,將其殘忍殺害,而那個知己自然就是蕭何了,說起蕭何起初是韓信的貴人,在韓信還是一個小兵的時候,蕭何多次向劉邦推薦,勸說劉邦一定要留下這個人才,蕭何不遺餘力的推崇下,韓信這才冒出頭,有了施展才華的機會。

後來韓信展現出了讓劉邦佩服的軍事才華,得到了完全信任,成了漢初英豪,位列開國元勛,然而還是蕭何,在功成名就之後,與呂后合謀要陷害韓信,要說韓信早就有了警覺,為了不牽連其中,多次稱病閉門不出。

呂后知道韓信這是在拖延時間,於是就找來蕭何商議,讓蕭何出面騙取韓信信任,前去邀請韓信到宮裡商量大事,韓信知恩圖報,對於老婦人贈予千金,而對蕭何一直心懷敬佩,全身心的信任他,於是就被誆騙到宮裡。

許多人都認為韓信要謀反,其實韓信帶兵多年,在軍中威望極高,如果說要謀反早就謀反自立了,何必要等到現在,身邊許多謀士也在勸說韓信謀反,但是都被他拒絕了,在韓信看來自己能有如此成就,離不開劉邦的信任,如果沒有劉邦將統領兵權這樣的重任交到自己手中,自己還是那個碌碌無為的小人物,哪裡還有如今的成就?

在韓信的觀念中,對自己有恩的人一定會回報,也是這種老舊觀念最終害了韓信,他以為別人也會想自己一樣,豈不知忽略了成就大事之後,曾經打江山的恩情早已不復存在了,過於相信劉邦的為人,卻不明白,為何自己的忠心換來的卻是如此結局?也怪他太傻太天真了。韓信註定不是一個搞政治的料子,他智商奇高,但卻沒有與智商相匹敵的情商。

要說韓信沒有問題么?難以讓人信服,韓信為人孤傲,仗著有軍功要挾劉邦封齊王,雖然劉邦最終答應了,但是兩人之間也出現了裂痕,只是沒有到撕破臉的地步而已,劉邦隨了韓信的心愿,但是在劉邦陷入絕境的時候,韓信手握重兵卻沒有及時搭救,此時他所考慮的只有利益,而站在君王的角度來看,只有一定的利益才會讓韓信聽令,如果自己拿不出韓信想要的報酬,結果可想而知,因此劉邦最後還是決定除掉這個禍患。

決定最終動手之前,劉邦已經給足了韓信機會,只是他沒有把握住,起初劉邦只想削弱韓信的實力,讓他沒有謀反的能力罷了,但是韓信在被貶謫之後,內心鬱悶,想到自己多年立下的戰功,這種屈辱如何忍受,為什麼別人沒有自己功勞大,得到的封賞卻比自己高,自己忠心耿耿反倒被降級處理,這些想法讓韓信感到不滿,公然稱病與劉邦叫板。

雖然韓信沒有謀反之心,但是種種做法讓劉邦忌憚,鑒於曾經許下的承諾,劉邦不想背上屠戮功臣的罵名,此時呂后卻佔了出來,何樂而不為呢?韓信的結局令人悲嘆,曾經一事無成的時候被人看不起,拚命奮鬥成一方諸侯,卻又「功高震主」,背上「謀反」的罪名,被人懷疑、被人妒忌。

或許韓信的一生就毀在「知恩圖報」上,沒有拿捏好君臣之間的尺度,白白搭上了性命,他本是一代豪傑,卻因為心中的固執送了命,如果他不把與劉邦的相處當作一場交易,或許就不會死。

參考資料: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高祖本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皇帝賜給功臣免死金牌,他看了三天三夜,摔地上說:這是逼我造反
富貴真的是天註定嗎?為何偉人的誕生,總伴隨著某種天象的發生?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