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什麼是夢魘症?

什麼是夢魘症?

視頻: 什麼是夢魘症?

夢魘症,也稱為夢焦慮症,是一種以頻繁噩夢為特徵的睡眠障礙。經常在睡眠的REM階段發生噩夢,這種噩夢經常在危害其生命或人身安全的情況下描繪個體。雖然大多數人在他們的一生中經歷過至少一次噩夢,但是具有夢魘症的受試者經歷了更頻繁的噩夢。該疾病的DSM-IV數量為307.47。

夢癖症包括在異睡症中,它涵蓋了睡眠期間的所有異常行為。[2]夢魘症s可能與睡眠恐怖症混淆[3]。不同之處在於,在睡眠恐怖事件發生後,患者醒來的癥狀比夢魘症更明顯,如尖叫和哭泣。[3]此外,他不記得恐懼的原因,而患有夢魘症的患者確實記住了夢的每一個細節。[3]最後,睡眠恐怖通常發生在NREM睡眠期間[4]。

夢魘也必須與糟糕的夢想區分開來,這些夢想的情緒不那麼強烈[5]。此外,噩夢包含更多的侵略故事,而不是糟糕的夢想和更多不愉快的結局[5]。最後,經歷噩夢的人比害怕夢想更加恐懼[5]。

治療取決於是否是由創傷後應激障礙引起的。[1]大約4%的人受到影響。[1]

The Nightmare,作者:JohannHeinrichFüssli

目錄

1 癥狀和體征

1.1 後果

1.2 特發性惡夢的內容

2 標準

3 原因

4 評估

5 合併症

6 治療

7 流行病學

8 研究

9 參考

體征和癥狀

在噩夢中,睡眠者可能尖叫並大喊大叫。噩夢般的受害者經常被這些威脅性的,可怕的夢想所喚醒,並且經常可以生動地記住他們的經歷。在醒來時,睡眠者通常在其周圍環境中保持警覺和定向,但可能具有增加的心率和焦慮的癥狀,如出汗。他們可能難以再次入睡,因為擔心他們會經歷另一場噩夢。

遇到夢魘症的人可能難以完成日常任務;由恐懼的夢造成的焦慮和睡眠不足可能會妨礙個人有效和正確地完成日常工作。經歷這一點後,這些噩夢患者可以諮詢精神科醫生。

睡眠者可能會反覆發作覺醒,同時回憶起通常由恐懼或焦慮引起的極度令人不安的夢境表現,但也可能由憤怒,悲傷,厭惡和其他煩躁情緒引發。睡眠者還可以忍受以下兩個特徵中的至少一個:在發作後延遲返回睡眠,以及在患者睡眠的後半部分發作。[6]

後果

夢魘症很常見:它影響了大約4%的成年人口。即使孩子的噩夢多於成人,也只有1%的孩子符合這種疾病的標準[2]。夢魘症會影響患病人群的生活質量。它可以使患者避免睡眠,導致睡眠剝奪,這可能導致患者更加強烈的噩夢。夢魘症的一些其他後果是疲勞和失眠。[6]

夢癖症在一些領域產生負面影響,如睡眠,認知和情緒功能以及幸福[7]。此外,頻繁的噩夢與糟糕的應對技巧有關[7]。夢魘也會對床伴的生活產生負面影響[8]。

特發性噩夢的內容

身體攻擊是噩夢的主題[5]。其他領域,如人際衝突,失敗,無助,憂慮,被追逐,事故,邪惡力量,災難,昆蟲和環境異常也可能是噩夢的一部分[5]。恐懼是與這些夢魘相關的最常見的情緒,即使其他情緒如悲傷,憤怒和混亂也可能存在[5]。

標準

根據國際睡眠障礙分類,診斷夢魘症所需的標準如下。[9]首先,需要經常做噩夢,這意味著對人有危險,並且需要以消極的方式影響情緒。[9]其次,當從噩夢中醒來時,這個人表現得很警覺。[9]最後,在情緒,睡眠,認知,行為,疲勞,家庭和職業等方面,這種疾病必須以有意義的方式影響個人,社會或職業功能。[9]

原因

如果沒有發現其他精神疾病,惡夢可能由極度壓力或刺激引起。親人的死亡或緊張的生活事件足以引起噩夢,但已知精神疾病如創傷後應激障礙和其他精神疾病也會導致噩夢。如果個人服用藥物,噩夢可能是由於藥物的一些副作用。安非他明,抗抑鬱葯和可卡因和咖啡因等興奮劑可引起噩夢。眾所周知,血壓藥物,左旋多巴和帕金森病的藥物會導致噩夢。[10]

噩夢可能是特發性的,也可能與精神疾病有關,如創傷後應激障礙,精神分裂症和邊緣型人格障礙。夢魘也可能由壓力和焦慮以及藥物濫用引發,例如影響神經遞質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和5-羥色胺的藥物。儘管如此,β受體阻滯劑或α-激動劑等藥物與惡夢之間的因果關係仍不明確,需要進一步研究以調查惡夢的生化機制[4]。

80%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患者報告噩夢。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患者具有分為三組的癥狀:侵入性/再次體驗,麻木和過度覺醒。夢魘通常被認為是侵入/再次體驗癥狀的一部分。[6]

特發性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相關的惡夢之間存在一些差異。[11]患有惡夢的創傷後應激障礙患者會在夜間醒來,並且比特發性噩夢更長時間醒來。[11]因此,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的人的睡眠質量會更差。[11]此外,與創傷後應激障礙有關的噩夢比特發性癲癇患者更有壓力[12]。但是,必須在該領域進行進一步研究以獲得更可靠的結果。[4]

評定

多導睡眠圖在睡眠實驗室中記錄生理參數,如腦電圖(EEG),肌電圖(EMG)和眼電圖(EOG)。[13]然而,在人工實驗室設置中,創傷後噩夢的頻率往往會降低,這會影響噩夢的內容。[4]因此,使用多導睡眠監測評估夢癖症必須持續更長的時間,以便讓患者適應人工環境。[4]

通過問卷或日記進行自我報告是另一種調查夢魘症的方法。[4]然而,這些方法值得懷疑[4]。事實上,在填寫長期問題的問卷時,人們往往會因為遺忘而低估其噩夢的頻率。[4]相反,由於關注這一現象,每天填寫日記可能會導致對噩夢數量的過高估計。[4]

合併症

研究報道,PTSD患者中有50-70%存在夢癖症,抑鬱症佔17.5%,失眠症佔18.3%,精神分裂症佔16.7%,邊緣型人格障礙佔49%[14]。對於所有精神疾病,29.9%的患者存在夢癖症,比一般人群高出2-5%。[14]夢癖症也可能與睡眠障礙有關,如夜驚,慢性失眠和睡眠呼吸紊亂。[4]創傷前噩夢的存在會影響創傷後應激障礙癥狀的嚴重程度[15]。此外,做噩夢與自殺和自殺死亡的風險顯著增加有關[15]。

夢魘似乎也與某些人格因素有關[4]。研究發現失眠中的焦慮,抑鬱和夢魘之間存在關聯[16],而在其他人群中只發現了很小的關係[17]。神經質也會與惡夢聯繫起來[18]。儘管如此,神經質分數較高的人在自我報告評估期間可能會更好地回憶起他們的噩夢,這可能會對這種關聯產生影響[4]。

治療

瑜伽,冥想和運動等減壓技術可以幫助消除壓力,營造更加寧靜的睡眠氛圍。[19]

診斷和藥物治療只能給那些向精神科醫生或其他醫生報告反覆發生的惡夢的患者。像哌唑嗪這樣的藥物有時用於治療創傷後應激障礙患者的噩夢。[20] [21] [22]治療通常有助於處理惡夢的可怕主題,並減輕夢想的再次發生。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持續的噩夢通常會有所改善。治療通常可有效治療創傷後應激障礙或其他人群的慢性噩夢。[22]藥物治療已經顯示出治療創傷後應激障礙人群中慢性噩夢的功效,但藥物治療對其他人群的影響,例如與藥物有關的噩夢,是未知的。[22]此外,患者通常一次服用多種藥物,無論與惡夢相關的原因如何,都可能導致交互作用。[22]

眼動運動脫敏和再處理(EMDR)已顯示出顯著的噩夢減少,特別是對於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治療。[23]在經歷了90天的EMDR之後,Silver,Brooks和Obenchain發現越南戰爭退伍軍人的噩夢有所減少。[24] Jayatunge已經在倖存到海嘯的人身上找到了顯著的成果。[25] Greenwald已經成功地將EMDR與兒童一起使用。[26]由於EMDR會議沒有任何負面後果。

已經開展研究調查噩夢的受害者是否能夠從他們確實夢想的能力中受益,這一過程被稱為清醒夢。[27] [28]清醒夢療法是影像排練療法的一種特殊方法。夢想家在他的夢中有意識並可以調節它。因此,焦慮減少,可控性增加,預期改變,這將影響噩夢的頻率。[4] [29]一些研究已經顯示出清醒的夢想療法的顯著結果。兩項研究表明,僅12周後噩夢頻率就會下降,一項研究顯示,80%的病例在一年後噩夢完全消失。[30]雖然這些研究顯示了這種療法在降低普通人群患者噩夢頻率方面的效果,[31]到目前為止,這種治療的證據仍然很薄弱。[32]

影像排練療法已被證明可有效治療PTSD以及非創傷後應激障礙人群中的夢魘症。[22]在這種治療中,該人必須寫出一個新的噩夢場景,其中正面圖像將在每天10到20分鐘內進行排練,以便改變噩夢的負面內容。[22]失眠症的認知行為療法對治療創傷後應激障礙人群的噩夢也很有效。[33]該方法旨在通過臨床醫生的幫助和使用睡眠日記等工具來改變睡眠習慣。[34]

暴露,放鬆和重寫治療用於治療創傷後應激障礙相關的惡夢[15]。這種干預將意象排練療法與暴露和放鬆技術結合起來[15]。主要目標是研究夢魘的創傷相關主題[15]。

使用漸進式暴露的系統性脫敏已被證明可有效治療慢性惡夢[22]。這個人必須逐漸地面對噩夢的可怕元素,從少到最緊張。[22]當這個人開始感到不安全時,她必須通過採用放鬆技術來控制壓力。[22]

藥物治療也可以有效治療夢癖症[15]。大多數治療方法都是針對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患者進行評估的。[35]最有效的是一種叫做哌唑嗪的α-受體阻滯劑,通過阻斷去甲腎上腺素能受體來降低睡眠時的音調[15]。哌唑嗪將顯著減少與創傷後應激障礙有關的噩夢數量,從而改善睡眠質量[15]。然而,只有少數研究考慮了哌唑嗪在特發性噩夢中的作用[15]。儘管在實證研究中證實缺乏療效,但苯二氮卓類藥物也常用於治療夢魘症[15]。一些患者也接受了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治療。[36]奧氮平很快就減少了噩夢。[36]兩項研究表明利培酮的積極作用。[36]阿立哌唑比奧氮平更耐受,並且已經證明了惡夢頻率的顯著改善。[36]其他一些藥物如可樂定,賽庚啶,氟伏沙明,加巴噴丁,nabilone,苯乙肼,托吡酯或曲唑酮已經改善了噩夢。[36]但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36]

流行病學

大約4%的成年人受到夢魘症的影響。[1]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受影響,比例為2-4:1。[4]由於老年婦女的患病率較低,這種不平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4]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男女之間的患病率是否真實存在,或者是否反映了女性更高的夢想召回能力。[4]

根據研究,6至10歲的兒童實驗夢魘的比例為41%,11歲時的比例為22%。[37]持續噩夢的兒童從10%到50%不等。[3]但是,只有1%的兒童符合夢魘症的標準。[2]一些因素傾向於預測兒童時期噩夢出現的疾病的發展,例如害怕睡覺或在噩夢之後回到床上,不規律的睡眠生活以及避免思考噩夢。[ 4]

研究

解離性疾病通常與57%的夢魘症配對。夢魘症被認為與解離障礙有關,作為一種防禦機制,用於逃避導致遊離障礙的創傷事件。患有遊離障礙和夢癖症的人更容易自殘,企圖自殺,並且患有邊緣人格障礙。[38]

具有夢魘症的邊緣型人格障礙是非常常見的,因為睡眠階段與正常人的階段不同(即,第一階段睡眠增加,第四階段睡眠減少)。有邊緣人格障礙和夢魘症的人通常是最嚴重的邊緣人格障礙者;因此,治療那些有夢魘症的人也可以幫助一些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39]

對於那些有夢魘症的人來說,催眠似乎是一種新的有效治療方法,因為它可以增加放鬆效果。[40]

夢魘症也與膽固醇較低的人有關。這種聯繫尚不清楚;然而,膽固醇可能會影響身體中的其他激素(如血清素),這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睡眠。[4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香葉 的精彩文章:

人格心理學概述
什麼是風濕熱?

TAG:丁香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