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鄧艾大軍壓境,劉禪為何直接投降,而不去投奔吳國或孟獲的後人?

鄧艾大軍壓境,劉禪為何直接投降,而不去投奔吳國或孟獲的後人?

諸葛亮死後29年,蜀國還是滅亡了,劉禪和蜀國的一班大臣被押解到了洛陽,此後上演出一幕樂不思蜀的故事。

劉禪真的走投無路只能投降嗎?其實並不然,除了投降,劉禪至少還有兩路可以走,一條是去東吳避難,一條是逃往南中地區,也就是孟獲的子孫的地盤。兩條路看起來都是可行的,尤其第一條,因為蜀漢滅亡之後17年,東吳才投降。但是,這兩條建議都被一個名叫譙周的人給否定了。

譙周,字允南,他是蜀國的大儒,《三國志》的作者陳壽都曾是他的學生,此人在蜀漢任職期間,向來以反對北伐而聞名,是個堅定不移的「主和派」。他曾下一篇著名的文章《仇國論》,批駁姜維的北伐給蜀國造成了很多的損失。

公元263年,鄧艾一路打到成都,此時蜀國已經無力抵抗,只剩下投降,投吳和南下三條路可以走,譙周力排眾議,堅決主張投降魏國。根據《三國志·譙周傳》的記載,他最先否認了投奔吳國這條路:如果投奔吳國,劉禪就必須稱臣於吳國。而按照大國可以吞併小國的道理,魏國可以吞吳而吳不能吞魏。與其給小國稱臣,不如給大國稱臣,給吳國稱臣後,還得再給魏國稱臣,何苦要遭受兩次投降的屈辱呢?

這話說得確實很有道理,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那麼為什麼不去南中地區負隅頑抗呢?譙周說去南中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要移駕那裡,需要提前做準備,這樣才能成功,但是眼下突然南遷,是非常危險的,鄧艾大軍已經逼進成都,這時候再南下,萬一出現什麼禍亂差錯可就全完了。

當年諸葛亮還在的時候,他完全可以鎮住南中地區,但是諸葛亮死後,蜀國的政策出現了很多問題,蜀國和南中的矛盾很尖銳,南中有不少反對蜀國的勢力,去了那裡也難保平安,不如直接降魏。很多人對譙周說:鄧艾都打到成都了,你再投降還來得及嘛?譙周答道:可以,東吳現在還未投降,魏國必定接受我們投降,如果我們投降之後,魏國不裂土封陛下,我就親赴洛陽,用古代的大義為陛下爭一塊土地。劉禪和一班大臣這才同意,後來劉禪果然被封為安樂公,並且安然地度過了餘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辣歷史 的精彩文章:

印巴衝突只是因為巴掌大的克什米爾?如果你這麼想,你就太簡單了
戈爾巴喬夫:如果沒有他,蘇聯的解體將伴隨多少的流血?

TAG:麻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