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國經濟突然「變臉」後,中國買家正式反擊,外媒:低估大客戶了

美國經濟突然「變臉」後,中國買家正式反擊,外媒:低估大客戶了

在世界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今天,商品的互換是建立在公平,對等基礎上的。如果一些商家在不能提供平等市場條件的情況下,強行要求買方購買其產品,顯然,這樣不合理,甚至是不講理的要求會遭到市場的反擊

這在美國經濟和美國農產品上就非常明顯。事情的最新進展是,據商務部網站8月6日凌晨的消息,中國相關企業已暫停採購美國農產品。

分析認為,這是在美國經濟反覆無常,不斷失信後,中國買家或正式反擊。畢竟在一個多月前,在大阪,美方曾做出過有利於經貿磋商和合作的承諾,然而,時至今日,不但當初的承諾沒有兌現,反倒是出爾反爾,並且在當地時間8月1日突然「變臉」,宣稱擬對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嚴重違背了稍早前的共識。

而中國買家在過去一個多月間,一直帶著合作的誠意和善意,採購了一定數量的美國農產品。這一點,中國的發改委和美國農業部都公布了相關的數據。

比如,據媒體8月5日報道,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大阪會晤後至7月底,已有227萬噸美國大豆新裝船運往中國,預計8月份還會有200萬噸大豆裝船,雙方企業已簽協議的1400萬噸大豆中將僅剩30萬噸9月份待裝船。此外,截至8月2日晚,已成交大豆13萬噸、高粱12萬噸、乾草7.5萬噸、小麥6萬噸、豬肉及製品4萬噸、棉花2.5萬噸、乳製品0.57萬噸、加工水果0.45萬噸、新鮮水果0.04萬噸。

不僅如此,路透社6月底時報道,美國農業部當時稱,中國進口商購買了54.4萬噸美國大豆。而美國農業部7月18日這一周發布的數據還顯示,中國買家本月稍早前還購買了51,072噸美國高粱,這是自4月以來的最大一筆交易,美國農業部稱,自6月初以來,中國已經購買了部分美國高粱。

此外,美國農業部稍早前證實,在截至7月25日的一周內,一家中國企業購買了6.8萬噸美國大豆。美國農業部數據同時顯示,雖然為11年來最少,但在去年9月開始的2018/19年度,中國買家購買了約1,430萬噸美國大豆。

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在連美國農業部都出具多項數據面前,美方部分相關人士依然不認為中國買家購買了美農產品,這已令全世界大跌眼鏡。甚至有美國律師認為,這太不靠譜了。更有美國網友吐槽,難道不看數據嗎?

基於上述兩點原因,我們分析認為,中國相關買家已暫停採購美國農產品的確是給到美國經濟最直接的反擊。另有分析認為,美國部分農產品受制於美國經濟優先舉措,而失去價格競爭力,也是導致中國買家不再選擇相關商品的理由之一。

專欄作家Karen Braun數周前就表示,美國農民低估了全球最大客戶和大買家開拓新供應商的能力。今天看來,不僅美國農民低估了大客戶能力,美國經濟還高估了自己開發客戶,及美國農產品被全球買家認可的能力。

其實,由於許多美國的農產品並不是唯一不可替代的,因此,中國買家的選擇農產品的主動權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注意到,就在美國農民失去許多市場份額的時候,全球多國的農民紛紛瞄準商機,希望填補空白,能夠擠進市場。

以大豆為例,目前,巴西、阿根廷、俄羅斯、衣索比亞、哈薩克、玻利維亞、烏克蘭、烏拉圭、烏茲別克等至少9國的農民種植的大豆都在積極爭取獲得更多中國市場份額。比如,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部長克西姆.奧列什金不久前表示,俄羅斯計劃在近期把對華大豆出口規模擴大4.6倍,達到每年370萬噸的水平。

而俄規模最大的農業控股公司之一的俄羅斯農業集團(RusAgro)7月發布消息稱,已經向中國出口了首批大豆,該農業集團4400噸大豆運往中國。而去年豐收季後,千噸俄產「中國大豆」也已運抵中國。這是中國一家農業集團在俄羅斯種植大豆後的成果。彭博社曾表示,中國消費者十分喜愛由俄大豆榨出的大豆油。

而大豆僅僅是俄羅斯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縮影,我們曾提及,俄多個部門先後表示,願意向中國買家提供約提供118萬公頃(1770萬畝)土地,用於合作農業項目。目前,中國投資者還在俄參與了豆谷加工、蘑菇種植、奶牛養殖、乳品加工、葡萄酒生產等多個農業項目。

與此同時,隨著中俄本幣化結算,而去美元化進程的加大,包括俄羅斯農民在內的兩國商家或都將進一步規避掉美元利差風險,而獲得更高利潤。顯然,這都是不斷打破市場規律,出爾反爾的美國經濟或遙不可及。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以來,目前已知的,約有928個美國農場破產。而一旦長期得不到大客戶的光顧,美國農民的破產潮或還將繼續。(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見地網 的精彩文章:

美國負債纍纍,半數人拿不出400美元,大蕭條或重演,事情進展
美國大規模富人突然撤離,美國498個農場破產後,事情有新進展

TAG:商業見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