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西周前期青銅器銘文的風格

西周前期青銅器銘文的風格

包括武王、成王、康王、昭王(公元前1207年~公元前948年)。文字繼承商末傳統,與商末甲骨文、金文相似,處於文字演變的同一階段。

《利簋銘》

形式處理上,筆劃肥厚,唯起收多出以尖形,與商末金文如出一轍,又常飾以圓形或方形的塊狀筆劃。這一時期代表作品有:《周公簋銘》,《天亡簋銘》(武王),《利簋銘》(武王),《德方鼎銘》(成王),《何尊銘》(成王),《商尊銘》,《郿縣大鼎銘》(成王),《大盂鼎銘》(康王)等。

《大盂鼎》

其中《大盂鼎》為西周重器,清道光年間出土於陝西岐山禮村,銘文十九行,二百九十一字。載康王二十三年策命其臣盂的情形。鼎的造型端莊雄渾,字跡瑰麗遹偉。

《大盂鼎銘》

其銘文嚴謹端莊,筆劃尖圓並用,體勢縱長挺拔,結字密緻凝練,章法整齊有序,在書法上屬方筆壯偉一路;呈現出一種高華肅穆、瑰奇典麗、端重卓偉的廟堂之氣,已經具備了金文的特有精神氣質。長期以來被視作金文的代表作之一。(文:葉培貴 等 圖:來自於網路)

如果您喜歡,請掃描下面二維碼,敬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風漢韻 的精彩文章:

不但工於書法,而且在書法理論上,也有極高造詣的衛夫人
從晚明至清代,是古代書法藝術的總結和轉型的時代

TAG:秦風漢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