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茶客匯:明清時期茶文化禮俗與貿易

茶客匯:明清時期茶文化禮俗與貿易

明代的禮俗文化中,「茶」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茶性不可移和種茶必下籽引出了「茶禮」,許多少數民族或漢族,有「以茶為聘」的禮俗,婚喪喜慶都也都少不了茶,古人認為茶樹不可移植,所以結婚以茶為禮,寓意堅貞,稱之「下茶」。明許次紓《茶疏》曰: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結婚,必以茶為禮,取其不移植子之意也。今人猶其名禮曰下茶。南中夷人訂親,必不可無,但有多寡,禮失而求諸野,今求之夷矣。茶樹只能以種子栽種,無法嫁接移栽,一旦移植就會枯死,婚姻是要求忠貞不渝以及婚後多子多孫,符合中國傳統道德思想,取其不移置子之意,明代郎英在《七修類稿》中寫道: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則不復生也,故女子受聘謂之吃茶。又聘以茶為禮者,見其「從一」之義。

明代皇室更以焚茶來祭祀祖先,民間香案上,也有供俸茶壺的習俗。明代朱元璋時期便有茶專門祭祀的記載,明徐獻忠《吳興掌故集》中記載:我朝太祖皇帝喜顧渚茶,今訂製,歲貢止三十二斤,清明年(前)二日,縣官親詣采造,進南京奉先殿焚香而已。明代遷都北京後,宜興和長興每年都要向北京進貢茶葉,於清明前兩天,需進貢二、三十斤茶葉至南京,在清明節當天供奉先殿祭祀時焚化。

清代,飲茶風氣盛況空前,送禮、交際、慶典、養生都離不開茶,茶在人們生活早已佔有重要地位。晚清時期,茶葉所扮演的角色,不僅是行走世界的通行證,更是全球化貿易最貫徹的物質。茶運與國運更有著相當密切的關連性,當時中國可說是藉由茶葉貿易興盛而起的。此時中國茶飲不但遍及歐洲,更傳到美洲新大陸。清代政治因處於封建末期,茶飲習俗具有傳承文化發揚歷史的特質,更兼具時代性。清代茶文化發展最具代表性的,是其茶葉沖泡方式的藝術性和茶具的獨特性,由於品飲方式不斷創新,新穎的茶具也陸續湧現,加上茶館林立作為平民活動的場所,飲茶風氣也從貴族和文人普及到常民,品茶擺脫了貴族氣息與書卷氣,真正踏入平民文化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客匯 的精彩文章:

茶客匯:掌握了這些,泡茶就變得簡單
茶客匯:古今文人墨客的「茶」意人生!

TAG:茶客匯 |